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拦”在路中间的关岭小黄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两头关岭小黄牛“拦”住了记者的车,它们悠闲地走在盘山公路中间,几步一回头。在小黄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关岭自治县岗乌镇中心村上甲古寨。  生机盎然万物生  北盘江作为珠江的源头河流之一,从高原出发,一路奔腾,造就了沿路无数的风景,也养育了沿岸的无数生灵。  “哞、哞、哞……”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

北盘江峡谷风光。 (六盘水市水城区水务局供图)

  群山披绿,奇峰林立,北盘江如一把巨斧劈开群山,两岸高山壁立如削,江水奔流不息。

  8月底,记者从北盘江终点——黔西南州望谟县双江口出发,沿江逆流而上,穿过北盘江大峡谷、牂牁江、野钟大峡谷、拖长江,最终抵达北盘江流入贵州的起点——三岔河口,行程上千公里,只为探寻北盘江的“每一滴水”。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2)

北盘江。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生机盎然万物生

  北盘江作为珠江的源头河流之一,从高原出发,一路奔腾,造就了沿路无数的风景,也养育了沿岸的无数生灵。

  “哞、哞、哞……”

  两头关岭小黄牛“拦”住了记者的车,它们悠闲地走在盘山公路中间,几步一回头。在小黄牛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关岭自治县岗乌镇中心村上甲古寨。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3)

“拦”在路中间的关岭小黄牛。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寨子位于北盘江中游,寨中有一棵树龄长达2500年的古榕树,遮天蔽日,虬枝苍劲。

  “像这样的千年古榕树,我们这里还有23棵,古榕树普遍得很,几乎每个村寨都有。”岗乌镇党委副书记任艳梅告诉记者。

  “快看!是黑叶猴!”

  记者行船于北盘江六盘水段时,忽见远处岸边一群“小孩”在玩耍,待船越靠越近,才发现这些“小孩”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叶猴。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4)

记者与黑叶猴的意外邂逅。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猴群约有十只左右,活动区域离江很近。为不惊扰它们,记者选择停船欣赏。“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看到黑叶猴,还是这么近距离,太幸运了!”六盘水市水城区文旅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桂英惊喜地说。

  不远处的野钟大峡谷,是北盘江流域最为险峻的地段。

  峡谷内林木葱茏,这里正是黑叶猴自然保护区。六盘水市水城区野钟村党委书记唐开发介绍,峡谷中的法德大桥,两岸都是几百米高的悬崖,就像是一道生态屏障,大桥以西是村民居住区,大桥以东是黑叶猴的活动地盘。

  据今年1月监测数据显示,野钟黑叶猴市级自然保护区黑叶猴种群数量从建立之初的8群73只增加到16群119只。

  在北盘江两岸,黑叶猴、灵猫、白腹锦鸡、金丝猴等繁衍生息;红豆杉、珙桐、棕竹等郁郁葱葱。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5)

花江铁索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一衣带水情意浓

  北盘江“切”开高原山谷,塑造了无数美景,但也阻隔了人们交往的步伐。桥,应运而生。

  徜徉在花江大峡谷,一岸是关岭,一岸是贞丰。花江铁索桥,横卧在两岸的悬崖峭壁之间,北端通向关岭古驿道,南端通往贞丰茶马古道。

  “以前北盘江水流湍急,行船很危险,花江铁索桥是我们出村唯一的路。”贞丰县小花江村村民罗金荣告诉记者,现在也仍有很多村民从这里到安顺赶场、走亲串友。

  一江隔两岸,北盘江传承着浓厚的布依风情。在关岭上甲布依古寨对岸便是黔西南晴隆,每年“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两岸布依青年欢聚一堂,对歌浪哨。

  “5元一张船票,就能坐一个来回,今天已经发了三次船。”在中心村便民码头开客船的村民伍明松说,一衣带水亲连亲,两岸的村民大多认识,常坐船往来,逢年过节坐船的人更多了。

  几经周折,到达北盘江贵州境内的起点六盘水市都格镇三岔河时,已是晚上9点,杭瑞高速公路北盘江大桥横跨于此。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6)

北盘江大桥。六盘水市水城区水务局供图

  一桥跨云贵,天堑变通途。北盘江大桥,位于贵州和云南的交界处,全长1341.4米,桥面距谷底565.4米,是“世界第一高桥”。

  寂静的山谷间,对岸一幢灯火通明、锣鼓喧天的房子吸引了记者的目光。

  “那里就是‘小马哥’农家乐,这位小马哥在这里可是个名人。”六盘水市水务局水资源管理与河长制工作科科长张铭轩神秘地说。带着好奇,记者穿过两条横跨江水的吊桥,走进了“小马哥”家。

  “这条是革香河,这一条是拖长江,汇合以后就是北盘江了。”在吊桥上,张轩铭介绍说,这一带的江水还保留着北盘江的原貌,水位较浅,巨大礁石裸露在河中。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7)

“小马哥”家对岸村民家中的点点灯光。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与周围寂静的黑夜不同,“小马哥”农家乐很是热闹。“小马哥”名叫马选军,在江边出生长大,身形瘦高,皮肤黝黑,看上去十分精神干练。

  多年来,马选军每天风雨无阻,自发做好河道日常保洁。日复一日,他的坚持感动了大家,成了当地的“红人”。

  在“小马哥”的介绍下,记者才知道这里当晚如此热闹的缘由。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8)

川剧变脸技艺传承人伍双全为村民表演。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原来,川剧变脸技艺传承人伍双全从成都来到这里旅游,为当地的优美生态、淳朴民风所感动,决定为村民们表演变脸绝活表示感谢,热情的马选军赶忙走村串寨邀请两岸村民当晚前来观看。

  来看表演的村民,下到5岁小孩,上到92岁的老人,三十多人把“小马哥”农家乐的小院挤得满满的。伍双全精彩有趣的一个招式、一次变脸,引得大家一阵阵欢笑。

  表演结束后,意犹未尽的人群渐渐散去,对岸的点点灯光宛如黑夜中的星星,照亮了这里美妙的夜空。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9)

贞丰县顶坛片区花椒基地。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水清岸绿产业兴

  在贞丰沿江荡舟而下,巍巍群山上覆上一层绿。位于北盘江流域花江河段的贞丰县顶坛片区,曾经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耕地零星破碎,乱石丛生,95%的面积为石旮旯。

  20世纪90年代,顶坛片区开始探索在石旮旯里发展花椒产业,历经30年的发展历程,花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传统种植到科学化、规范化种植。

  如今,在山崖上的石缝里长出一簇簇新绿,一株株小树显得格外葳蕤,彰显了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0)

贞丰县顶坛片区花椒基地。贞丰县委宣传部供图

  白花花的石山披上了绿装,石头缝里长出的花椒树果实累累,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三大变化。

  在六盘水市牂牁江与晴隆县光照湖交接处,有着贵州单体水域面积最大的生态鱼养殖基地。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1)

贵州益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态鱼养殖基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江上,捕鱼船载着满满的鲢鱼回到基地。

  “我们始终坚持‘人放天养、以鱼净水、以水养鱼’的生态循环模式,坚决不投鱼饵、不放饲料。去年公司还入选了首批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贵州益寿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万林说。

  北盘江流域海拔落差大,形成了“山上茶果椒、山下菌畜粮、湖库生态渔”的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格局。

  错落的吊脚楼、古朴的青石板、闲适的布依群众、错落有致的红米梯田……走进六盘水市花戛乡天门传统古村落,一幅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2)

花戛乡错落有致的红米梯田。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花戛乡副乡长邓杰告诉记者,花戛乡现种植红米2900亩,今年预计产量能达到40万斤。

  “在村里的带领下,我也把家里的四五亩土地都用来种植红米,第一年就有了24000元的收入,红米已经成为我们家的主要收入了。”62岁的村民吴凤献开心地笑了。

  如今,北盘江依然滋润着两岸丰富的万物生灵和浓郁的风土人情。这条绵延千里的“家”,继续演绎着人水和谐共生的故事,绘就出一幅美丽和谐的新时代贵州江河图。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3)

【能源故事】

增殖放流:水电站细心呵护生态平衡

  乘车沿盘山公路一路蜿蜒而下,来到高山碧水间的善泥坡水电站。

  善泥坡水电站位于六盘水市境内北盘江流域,是北盘江第八个梯级电站。“为进一步减轻水电站建设及运行对水生生物影响,有效保护北盘江干流珍稀及特有鱼类,我们已经开展了11次增殖放流,累计放流鱼苗17万尾。”西源公司总经理陈友洪介绍。

  在善泥坡水电站下游,初秋的光照湖两岸群山披翠,奇峰林立,湖面水波荡漾,景色怡人,一座宏伟的大坝横跨其中,这就是光照水电站。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4)

光照水电站增殖放流现场。陈帅 摄

  光照水电站是“西电东送”的主干电厂之一,这里有着北盘江流域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

  “我们每年都会对流域里的鱼类种群进行监测,如果发现某种鱼数量增多,就会调整保育的鱼类,总体上保证流域的鱼种群平衡。”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党建部主任张加磊说,除增殖放流站外,水电站还采取叠梁门取水、库区珍稀植物移植等工程措施,保持流域植物和鱼类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截至目前,光照水电站在北盘江开展26次鱼类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鱼苗近1000万尾,有效保护了北盘江流域生态。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5)

善泥坡水电站增殖放流现场。受访者供图

  此外,光照水电站建成了国内首个叠梁门分层取水工程,使发电下泄水温更接近河道天然水温,开创了我国大中型水电工程通过工程措施解决环境保护难题的先河。

  用绿色理念打造清洁能源,除了光照水电站、善泥坡水电站,北盘江上还有马马崖水电站、董菁水电站等也在源源不断输送清洁能源的同时,谱写着生态环保的美丽篇章。

  【人文故事】

盘江小调:河谷间飞来的“声音精灵”

  记者行走于关岭自治县新铺镇藏龙村,这是一个北盘江畔的布依族村寨。

  忽然隐约听到不远处传来乐声,循着歌声而至河边,一群身着布依服饰的孩子站在水中,手持各式各样的乐器边弹边唱,与山间潺潺流淌的水声,合奏成美妙的乐章。

  一曲唱罢,记者上前询问得知,带着孩子们演唱的正是村中布依族文化传承人梁远雄,刚才演奏的正是北盘江上独有的——盘江小调。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6)

梁远雄带着孩子们在河边演奏。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摄

  “这群孩子最小的4岁,最大的也才13岁,我经常带着孩子们到田间、河边、树林中演奏。”梁远雄说,盘江小调的曲调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融入大自然中演奏才最有韵味。

  由于盘江小调没有乐曲记录,全靠民间口传心记,制作乐器的工匠也在逐年变少,很多曲调面临失传。

  20多年前,梁远雄不愿这悦耳动听的旋律消失在时间的洪流里,决心要将其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通过盘江小调了解布依文化。梁远雄不断走访村中老人,询问相关的小调乐谱,再将小调乐谱编成民族歌曲。

  2013年,梁远雄开始用布依族语言教学生们学唱盘江小调。“刚开始愿意学的人很少,我就带着学生到处演奏,让这动听的旋律让更多人听到,后来来找我学习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我不挑学生,只要愿学、好学,我都会竭尽全力传授。”梁远雄说。

  “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是家人从染布开始亲手制作的,我手中的月琴也是梁老师做的。”学生里年纪最大的孩子梁久蕊笑脸纯真。

  在山水之间,孩子们宛如河谷精灵,生动、活泼、烂漫。

  【产业故事】

顶坛花椒:绿了青山富了千家

  8月底,正值花椒的采摘期。

  记者在贞丰县北盘江镇顶坛片区看到,郁郁葱葱的花椒树上挂满颗粒饱满的椒果,椒香四溢。

  顶坛片区,位于北盘江流域花江河段,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区,也是贵州石漠化“重灾区”,耕地零星破碎,乱石丛生,95%的面积为石旮旯,被誉为“地球癌症”。

  “眼望花江河,有水喝不着;石缝种苞谷,只够三月活。”这首20世纪80年代顶坛片区的民谣,反映了当时村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20世纪90年代,顶坛片区开始探索在石旮旯里发展花椒产业,历经30年的发展历程,花椒产业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传统种植到科学化、规范化种植,绿了荒山,也富了百姓。

  “我经常会去村里的花椒基地务工赚钱,打药、修枝,还可以在基地学到技术。另外,我家还种了2万多棵花椒树,干花椒我平时拿到市场上去卖,生花椒就卖给公司制油,一年能收入十几万元呢。”当地种植大户罗泽凤告诉记者。

  荒山变“金山”,顶坛群众通过发展“石头上的花椒产业”,走出了喀斯特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多年来,贞丰县依托“中国花椒之乡”和“顶坛花椒”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优势,全力推进花椒产业发展。从90年代初到现在,全县完成花椒种植面积达10.4万亩,已挂果5万亩,产量7000吨,产值1.4亿元。

  “一棵树,绿了青山,山苍翠;一粒果,富了千家,家富贵;一道味,麻了味蕾,香满嘴。”如今,顶坛群众唱起了幸福小调。

游贵州北盘江(沿着江河看贵州)(17)

北盘江峡谷风光。 (六盘水市水城区水务局供图)

  【记者手记】

  北盘江是一条很有个性的江。

  瀑布多、峡谷多、河流多、大桥多、珍稀动植物多……举不胜举。

  北盘江流经贵州17个县市区,共有瀑布165处,险滩上百处,著名的黄果树大瀑布就在其中。

  更为特别的是,北盘江全长449公里,落差竟达1985米,不仅是珠江水系落差最大的河流,也是我省八大水系中落差仅次于乌江水系的第二大水系。

  采访中,我在北盘江高家渡景区邂逅黑叶猴,更是意料之外的惊喜。驻足此间,顿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意之情。

  流淌了千百年,北盘江并非健康无虞。曾经过度的资源开发,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给河流造成了严重污染,江水变“黑水”。

  为了保护北盘江,全域禁止网箱养鱼,对企业污染问题,违章建筑、违法利用河道、沿河乡镇居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进行重点治理,使北盘江的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

  近年来,黔西南州、六盘水市、安顺市共同建立北盘江跨区域河流综合整治机制。按照“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的治河思路,紧盯河湖长制六大任务,推动北盘江领域的协同联合整治。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今天,北盘江洗掉了“黑”的面孔,一江清水又回来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王瑶

编辑 刘思博 胡岚

二审 施昱凌

三审 田旻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