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才27岁就有很疲惫的感觉(听说95后早就没有了)
为什么才27岁就有很疲惫的感觉(听说95后早就没有了)小时候,快乐很简单。世界就是家里院子那么大,院子里盛满了欢声笑语,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就连吃一颗糖,对于我们来讲都是天大的快乐。简单的快乐需要简单的心。问题出在哪里呢?答案是:出在我们自身。01
《这个杀手不太冷》里马蒂尔达问里昂:
前两日#迪士尼员工是假装开心#话题上了热搜。
底下有网友评论:工作哪有开心的,他们还能假装开心,我连假装都没办法假装。
有人说成年人的快乐只有3秒,成年后,我们好像都丢失了快乐,"笑"点越来越高,"累"点越来越低。
问题出在哪里呢?
答案是:出在我们自身。
01
简单的快乐需要简单的心。
小时候,快乐很简单。世界就是家里院子那么大,院子里盛满了欢声笑语,一草一木,一虫一鸟,就连吃一颗糖,对于我们来讲都是天大的快乐。
长大后,快乐变得困难,我们的世界变得繁华,生命旅途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事,却独独丢失了儿时的快乐。
是快乐变难了吗?
不是,是我们在逐渐意识到自我渺小之后,生存的压力远远超过了我们获得快乐的能力,我们的欲望变大了,快乐也就减少了。
不快乐,是因为我们内心不再简单。
丰子恺在与孩子交谈中发现孩子的心灵是最纯真的,也是最诚恳的。
他在《从孩子中得到的启示》写到:
"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他是创造者,能赋给生命于一切的事物。他们是"艺术"的国土的主人。唉,我要从他学习!"
在孩子眼中,大人们争夺的洋钱只是白银的浮雕胸章,风尘仆仆的劳动者在孩子眼中是在演剧,在游戏。孩子心中简单明净,世间的一切在他们看来都是大自然的点缀和装饰。
我们的不快乐,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变多了,内心不再那么容易简单满足。就像吃糖一样。
小时候吃一颗糖能开心一整天,长大了,我们吃够了糖,想要更多的东西,但欲望不能够得到满足,所以快乐就变得越来越少。
没有人可以无忧无虑的不用担心生活,富二代还要考虑家族斗争呢,我们就更不能逃脱的了生活的毒打。俗语说:知足常乐。我们都想去追求更加极致的快乐,但年龄让我们不再是小孩子,社会决定我们要负重前行,那不如尝试着缩小我们的欲望范围,吃喜欢的零食、买喜欢的衣服,用自己的工资带爸妈去旅游,和朋友去逛街,这些都能够让我们获得简单地快乐。
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
社会予以我们风雨,我们回赠以阳光。快不快乐是要自己去考量,要学着懂得知足。
02
想的太多,读的太少。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十分崇拜杨绛。高中快毕业的时候,他给杨绛写了一封长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
杨绛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这句话犀利又简洁的概括了大部分人的烦恼。
为什么总感觉那么累?对未来的困惑也越来越多?快乐也越来越少?
是因为大多数人都会被外界环境影响,将心绪更多的放在了旁人对自己的评价上而忽视了自我提升。
要么多读书,要么少想点乱七八糟的东西,优秀的人会通过读书不断提升自己,内心富足,积极乐观。
蔡康永说过这样一段话:
为什么我常鼓励大家读书?因为我们的人生非常有限,阅读可以拓宽我们的经验,看到别人的人生是什么样子。一有机会看到别人的人生长什么样子,就会培养出一种抽离的能力。培养抽离的能力,能够让我们跳脱当下的痛苦和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这个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着我们不断去摸索别人的人生,累积到足够的信心,知道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还有无数活的可能。
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彻悟就是通过读书来改变心境。
读书能让你由世界之大看到自己的渺小,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让你体会到博学的美妙。而真正的付出,才能收获足够的快乐。
另外,读书和旅行一样,是灵魂在别处的一次对话,你隐藏在心里的情感被其他人用文字阐述了出来,透过书籍交谈,就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失败感和挫败感,从而获得心境上的提升。
写在最后:
生活就是这样,一路走来就会发现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不快乐也是人生常态。
自我怀疑的日子是有的,过不去的痛苦的日子也是有的。
但是,人才是生活的主宰。
如何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快乐有趣,还是得看自我心境如何,看如何自我调节。
所有人都是在苦中作乐,我们是成年人了,成年人就应该有成年人的样子,哪有人生没有经历悲伤的。
你能做的无非是带着一颗伤痛的心,依然坚定的去追逐心中的太阳,用笑脸去面对未来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