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筑牢绿色屏障成为生态底色(践行生态路共筑绿色梦)

筑牢绿色屏障成为生态底色(践行生态路共筑绿色梦)虽说水产养殖是白沙岛村的主导产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村民们长期零散承包水塘养殖,存在着抗风险能力弱、水体环境防控能力不强、亩产效益不高、品牌影响不深等问题,很大程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村民的稳定增收。剑指问题,精准发力,白沙岛村正从古老渔村转型为生态绿色渔村。据蔡贤清介绍,白沙岛村是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渔业村,目前,围塘养殖面积有2200多亩,滩涂面积有3000多亩,盛产青蛤、对虾、青蟹、彩虹明樱蛤等水产品,年产值可达9000万元。“养殖 科技”,让渔业产值“拔节”白沙岛村,是雁荡镇白沙岛上唯一的行政村。来到该村,随处可见养殖鱼塘,在白沙岛外的滩涂上许多渔民卷起裤腿,忙着捡拾泥螺、牡蛎等,一群白鹭在田间、鱼塘上飞舞,风景美如画。“由于我们村四面环水,一直以来,村民靠水‘吃饭’,以水产养殖为生,大家都形象地称这种劳作为‘讨小海’。” 白沙岛村党支部书记蔡贤清指着成片的水面说,“讨小

筑牢绿色屏障成为生态底色(践行生态路共筑绿色梦)(1)

浙江乐清雁荡镇深耕“生态 ”,镇村美景秀色可餐。

宿迁网讯有山有水有生态,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就是这样一个山水奇秀、风光旖旎的美丽乡镇。近年来,该镇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禀赋,从山水之中“取财”,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生态旅游业等多种业态,不遗余力地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激荡出一片发展新天地。

而在我市,也有一个因生态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水产品干净而声名远播的小镇——市湖滨新区黄墩镇。该镇积极践行“生态立镇、产业强镇、富民兴镇”发展目标,打造集生态产业发展、康居生活、渔乡休闲等为一体,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经济示范镇。

尽管生态基础不一,发展定位也不同,但两地致力于发展生态经济的路径却遥相呼应,且一直在探索前行。近日,宿迁日报“践行生态路 共筑绿色梦”全媒体新闻行动采访组来到雁荡镇,实地探求该镇如何深耕“生态 ”这篇文章。

“养殖 科技”,让渔业产值“拔节”

白沙岛村,是雁荡镇白沙岛上唯一的行政村。来到该村,随处可见养殖鱼塘,在白沙岛外的滩涂上许多渔民卷起裤腿,忙着捡拾泥螺、牡蛎等,一群白鹭在田间、鱼塘上飞舞,风景美如画。

“由于我们村四面环水,一直以来,村民靠水‘吃饭’,以水产养殖为生,大家都形象地称这种劳作为‘讨小海’。” 白沙岛村党支部书记蔡贤清指着成片的水面说,“讨小海”就是从水中谋求生计的意思,全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村民从事渔业生产,人均纯收入在一万元以上。

据蔡贤清介绍,白沙岛村是一个以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的渔业村,目前,围塘养殖面积有2200多亩,滩涂面积有3000多亩,盛产青蛤、对虾、青蟹、彩虹明樱蛤等水产品,年产值可达9000万元。

虽说水产养殖是白沙岛村的主导产业,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村民们长期零散承包水塘养殖,存在着抗风险能力弱、水体环境防控能力不强、亩产效益不高、品牌影响不深等问题,很大程度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壮大和村民的稳定增收。剑指问题,精准发力,白沙岛村正从古老渔村转型为生态绿色渔村。

在乐清市海洋与渔业局和雁荡镇的帮助下,白沙岛村引进了乐清宏珊养殖合作社项目,探索“工厂化”养殖模式。走进合作社的钢架大棚,数十个方形水泥养殖池内,一根根供氧管不停地输送氧气,“吹”起了数不尽的水泡,一群群南美白对虾正在池中活蹦乱跳。

“供氧、温控、除菌、废水处理等都有严格标准,由于项目科技含量高,每平方米的虾产量为15斤,是传统养殖的十几倍,平均每投资1元可产出3元左右。”乐清宏珊养殖合作社负责人章纪勇告诉记者,目前,该项目已投资800万元,通过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推动渔业生产从传统式变现代化、从粗放型变集约型,引领和带动当地水产养殖业实现高效发展。

“我们还打算通过几年努力,实施一批生态鱼塘改造项目,充分挖掘、整合本地自然风光和渔业资源,打造一个集渔业、休闲、餐饮、观光于一体的‘美丽白沙岛’。”蔡贤清信心满怀地说。

走“水路”唱渔歌,白沙岛村并非个例。我市的黄墩镇同样围绕水产养殖产业,稳步推动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目前,一期380亩高位池养殖及560亩工业化内循环水槽养殖区已建成投产。值得一提的是,该镇的李甸、马桥、曹甸、曹瓦4个村居以黄墩湖省级渔业精品园为依托,将工厂化养殖作为龙头,推动水产养殖向高端化发展,让黄墩湖水产品品牌不断做大做强。

“生态 旅游”,让自然资源“变现”

奇峰异石、飞瀑清流、深壑巨谷……时值秋季,雁荡山上层林尽染,依旧生机勃勃,前来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

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佐证了雁荡山的吸引力:去年,雁荡山景区门票收入破亿元,今年上半年已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门票收入超5000万元。

夫妻文化旅游节、梨园文化节、全国公路自行车冠军赛……贯穿全年的各类主题节庆活动,让前来雁荡山的游客次次有惊喜,回回有收获。“游客想看什么,我们就定制什么。”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雁荡山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路,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不断打造各种新型旅游产品,不断增强游客的体验感和参与性,走出了一条“旅游 ”的创新发展路子。

来到雁荡镇,不仅能游山,还能玩水。雁荡镇凭借浓厚的海岛文化和良好的自然资源,全面统筹“山海”,打造“海上旅游 ”新名片。去年,该镇将“打造雁荡滨海旅游基地”写入“十三五”规划中。

就在前不久,浙江省旅游集团与乐清市绿清湾旅游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拟投资雁荡山西门岛海洋度假区及大型游艇基地等项目。据雁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是浙江省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生态项目,总投资 30 亿元,由台湾风情小镇、山顶海洋游乐园、山地观光带、滨海湿地休息带等板块组成。

在“海上旅游 ”的活动安排上,记者看到,雁荡镇每个月都会举办相应活动,如单车环岛骑行、西门岛登顶等。而这,也让越来越多的雁荡人看到了发展民宿的商机和前景。目前,该镇较知名特色民宿已有20余家,同时,在雁荡山景区周边的不少家庭旅馆也纷纷通过改造升级改挂“民宿”招牌。

“可以说,‘海上旅游 ’是雁荡海上旅游的进一步深化。”雁荡山风景旅游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海上旅游可以与体育、文化、品鲜、体验等元素相结合,把雁荡镇旅游业推向了海岛休闲深度游,海岛游、文化游、度假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和业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相较于雁荡镇“生态 旅游”的发展思路,黄墩镇则在积极探索“农业 旅游”模式。按照“渔乐小镇、水上黄墩”的特色定位,该镇积极践行旅游业与生态农业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大力发展集休闲、观光、体验、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参与式农业和乡村旅游,不断提升GDP的“含绿量”和百姓的幸福感,通过推动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打造产业特色鲜明、湖滨风情浓厚的生态经济样本。

“文化 配套”,让乡村服务“提质”

走进雁荡镇白沙岛村文化礼堂展厅,一幅幅生动的照片、实物见证着小村的变迁,更诠释着白沙岛人谋求致富的不懈追求。展厅内的《白沙岛之恋》歌曲照片、歌唱家白雪的海报引起了采访组记者的注意。

“在筹建白沙岛文化礼堂时,我们多方挖掘村里的文化资源,村干部都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村里‘走出去’的歌唱家白雪。”蔡贤清说,去年,白雪从北京回家探亲时,还与村干部深入交流了白沙岛村文化礼堂建设和村歌创作等事项,并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后受白雪之邀,该歌由文艺界知名人士吴文峰作词、原艺作曲,而白雪担纲首唱。

“讨海的故事,渔船忘不了;晒盐的记忆,阳光珍藏了。白云飘飘码头上,码头上看海潮……”这首名为《白沙岛之恋》的歌曲,如今作为白沙岛村村歌被广为传唱。

“这里原先是一块杂草丛生的地方,而现在,展示馆、科普园、文化廊一应俱全,成了村民文化娱乐的首选地。”雁荡镇上灵岩村文化礼堂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只要村里有大型活动,村民都会聚到文化礼堂,平时也都爱在这里“讲闲谈”。

在雁荡镇,文化礼堂已成为一处处城乡地标,它也许不是当地最好的房子,但一定是村里最具人气的地方。这几年,该镇对原有公共建筑进行合理改造利用,建成了“文化地标 精神家园”式文化礼堂,并形成了演出进礼堂、讲座入村居,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文化活动格局。

事实充分表明,打造文化礼堂,是净化人心、凝聚正能量的务实之举。雁荡镇有关负责人高兴地说,有形的文化礼堂给当地村民带来了无形的“四多四少”:娱乐健身的人多了,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关心村里事情的人多了,发牢骚的人少了;读书看报的人多了,打牌搓麻将的人少了;邻里相互帮助的多了,争吵纠纷少了。

在宿迁,各地的乡情馆(厅)成为“江苏生态大公园”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文景观。黄墩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村庄乡土人情和文化风貌等,打造尊崇乡贤、承载乡愁、便于乡民活动的场所,让群众留下乡愁、留下乡情记忆。

记者手记

“靠水吃水”更深谙“借水养鱼”,“靠山吃山”更懂得“养山富山”,硬件过“硬”软件更不“软”,通过“生态 ”一系列创新实践,雁荡镇正在发生美丽蝶变。深思细悟雁荡镇发展的奥秘,对我市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生态 农业”,要搭好科技桥梁。在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过程中,科技兴农尤为关键。要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力度,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的作用,发展科技型、文化型、功能型、生态型、服务型创新农业,深挖深耕农业“金矿”。

其二,“生态 旅游”,要打好整合牌。发展生态旅游,要以生态为基底,通过推动旅游与农业、养生、文化等跨界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同时,要做好生态、文化等资源整合重组,在旅游活动创意策划上下足功夫,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与竞争力,促进生态旅游在产业集聚化、业态多元化的道路上快速发展。

其三,“生态 文化”,要做好乡情文章。留住美丽乡愁,不仅要完善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更要深度挖掘独特的乡村文化,留住乡村的“根”和“魂”。要结合“荐乡贤、留乡愁”工作,加强对农耕文化、乡风民俗等方面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努力建成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的生态经济示范镇。(宿迁日报全媒体采访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