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出现脱矿怎么办?牙齿脱矿是什么
牙齿出现脱矿怎么办?牙齿脱矿是什么01这个时候是不是想着给牙齿补钙就好了,事实是刚刚相反,牙齿脱钙和补钙可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牙齿脱钙并不是缺钙造成的,而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清洁。另外牙齿也会一块一块地脱落等等,所以保护牙齿就显得尤为重要。牙齿上有白斑,在灯光下看牙齿还有裂痕,这种情况就是牙齿脱矿,又叫脱钙。
牙齿是我们人体器官最坚硬的部位之一,
如此坚硬的牙齿,
其实也是会遇到很多的问题的,
细菌会慢慢地侵蚀“吃”掉它,
另外牙齿也会一块一块地脱落等等,
所以保护牙齿就显得尤为重要。
牙齿上有白斑,在灯光下看牙齿还有裂痕,这种情况就是牙齿脱矿,又叫脱钙。
这个时候是不是想着给牙齿补钙就好了,事实是刚刚相反,牙齿脱钙和补钙可没有什么关系。因为牙齿脱钙并不是缺钙造成的,而是没有得到很好的清洁。
01
牙齿脱矿是什么?
牙齿脱矿也叫脱钙,指人的牙齿牙釉质表面的钙磷脱落,婴儿时牙齿色泽改变,成白色或微黄色的斑点,影响美观,更严重的是牙釉质脱落,牙齿上有明显的凹陷或细沟。
02
牙齿为何会脱矿?
牙齿脱矿的原因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性因素主要是由于胚胎期间牙齿缺钙导致的,后天牙齿脱矿大多是因为饮用了含有碳酸较多的饮料,长期饮用,造成牙齿釉质脱钙,牙冠的颜色有原来的淡红色,变成了白垩色,而且出现颜色不均匀。
在牙齿固定矫正期间,由于不容易对牙齿进行彻底清洁,菌斑特别容易沉积。尤其是托槽旁边、钢丝下面,还有钢丝与牙龈之间的这些犄角旮旯的区域,是菌斑沉积的好发之地。所以,牙齿矫正的人群特别容易出现釉质脱矿的现象,表现为牙齿的白垩色斑点。
03
脱矿与龋齿的关系
脱矿其实是肉眼所能见到的最小的龋病状态,是龋齿的前兆。牙齿表面就像城墙一样,如果出现了破损,那么细菌就很轻易地攻破城门,破坏牙齿的结构了。牙齿出现脱矿后,如果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发展成龋齿。
轻度脱矿是可逆的,早期脱矿只是牙齿颜色的改变,形态没有缺损。通过一些医学上的修护处理,脱矿情况可以得到抑制,牙齿也能恢复健康。而龋齿是不可逆的,一旦牙齿出现了龋齿,那么就只能修补或拔除,牙齿再也不能恢复自然健康了。
04
牙齿出现脱矿情况怎么办?
1、牙齿涂氟
牙齿涂氟,就是用一种含氟的物质,对每一颗牙齿表面进行氟化处理,氟化物是一种能使牙齿重新矿化,从而变得坚硬、不容易被酸腐蚀的物质,因此牙齿涂氟能够对早期牙齿脱矿问题进行有效修复。
2、含氟牙膏
与牙齿涂氟的原理相似,使用含氟牙膏也是能够防治脱矿、预防龋齿的有效措施。
但是很多人担心的一点就是,用氟过量,会不会导致黄黄的氟斑牙?
其实,氟斑牙主要是在儿童牙齿生长矿化期摄入过量的氟才会影响到牙齿的发育,成年人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3、再矿化治疗
对于做矫正患者来说,一般牙套拆除后可以彻底清洁牙齿,同时唾液中的钙、磷离子可以对白垩斑进行再矿化。临床上再使用氟化物及护牙素来促进白垩斑的再矿化,大部分白垩斑在 3 个月内有明显改善,3 个月后仍未消失可考虑其他治疗。
4、牙贴面
对于已经比较严重的牙齿脱矿症状,已经很难恢复到牙齿健康状态了,牙贴面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牙贴面颜色近似牙齿本来的颜色,呈贝壳状片,覆盖在牙齿外表面,可以改善牙齿的颜色、形状和大小,遮住比较难看的龋白斑,使牙齿外观看上去更美。
5、树脂渗透
渗透树脂是一种补牙材料,是流动性的树脂渗入牙釉质中,在病损内部形成阻碍酸性物质入侵的屏障,而不仅仅局限在病损表面。
好看且操作便捷,所需时间短,治疗后效果即刻显现,但复诊次数较多。但这种材料,很多的诊所和医院不一定有,而且对医生操作的要求比较高。
怎么预防我们的牙齿脱矿呢?
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特别是在饭后的时候,应清洁口腔,最好是要刷牙,至少也要进行饭后漱口,将残留在牙齿间隙的残留物及时清理出去,以免对牙齿造成侵蚀。
注意饮食调养
常吃对牙齿有益的食物,比如:大米、豌豆、蚕豆等,这些食物当中的磷含量高,可以形成缓冲系统,防止口腔过度酸化,有保护牙齿的作用,防止已经脱矿的牙齿加重。避免进食过冷过硬或者甜食、酸性食物,以免造成牙齿不适感。平常注意多饮白开水,起到清洁口腔的作用。
节制饮用碳酸饮料
比如:可乐、或者是那种运动型的饮料,里面含有多种有机酸,而这些有机酸能分解钙质,进而侵蚀到牙齿,造成牙齿脱矿。
正确选择牙刷
虽然说硬毛牙刷清洁效果好,但硬毛牙刷对牙齿的磨损比软毛牙刷的大,如果经常使用的话,会损伤牙釉质,加重脱矿,而且也使得牙齿容易变黄。
定期口腔检查
及时了解口腔状况。尤其对于儿童,孩子的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孩子的口腔情况,做好预防治疗措施。对于3岁以上的宝宝,可以进行窝沟封闭和全口涂氟,有效保护宝宝的牙齿,预防龋齿。
牙齿的治疗,远比你想象中的复杂。当牙齿出了问题时,不能光听那些所谓的“经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及!时!看!医!生!
温馨提示
各位小伙伴们,看牙齿前一定要对医师进行了解,主要了解以下两方面:1、医师本身的专业度是否足够,是否为专科医师,能否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最正确的诊断,提供最有效率的治疗计划。2、医生的履历和工作经验,以及职称和口碑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因此,选择一位专业技术过硬,责任心强,又敬业的医生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联系我们可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