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最小气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
儒林外史中最小气的人(儒林外史中的吃喝)1、能吃会吃的美少妇,竟然被骗婚了作为描写明清时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女性角色很有限,在吃喝上更少笔墨。不过,其中却有一位市井美少妇“王太太”,在不多的出场中,不仅多有吃喝故事,过程更是生动形象,别有一番趣味。《儒林外史》中的吃喝:不同阶层的三场婚宴,一幅明清世俗风景图 《儒林外史》: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只混吃骗喝的书生却万里挑一 的续篇,我继续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岁月,今天写的是一个美少妇的吃喝故事
这篇文章是《儒林外史》中的吃喝岁月:没穷过的人,不知道穷人有多辛酸落魄
马二先生的行走美食单:人间烟火滋味,最抚我等凡人心
舍不得吃肉的严监生家破人亡,云片糕敲诈的严贡生却占尽便宜
儒林外史中的吃喝4:乡下少年的悲喜人生,从一杯清茶开始
《儒林外史》中的吃喝:不同阶层的三场婚宴,一幅明清世俗风景图
《儒林外史》:文人的故事大同小异,只混吃骗喝的书生却万里挑一
的续篇,我继续写《儒林外史》中的吃喝岁月,今天写的是一个美少妇的吃喝故事
作为描写明清时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儒林外史》中的女性角色很有限,在吃喝上更少笔墨。不过,其中却有一位市井美少妇“王太太”,在不多的出场中,不仅多有吃喝故事,过程更是生动形象,别有一番趣味。
1、能吃会吃的美少妇,竟然被骗婚了
王太太本是姓胡,是南京衙门小吏的女儿,先后有过三次婚姻(她的婚姻故事我从前写过 )。她登场的时候,正是二婚丈夫去世后,她守寡在家。这时有人为戏班班主鲍廷玺做媒,向媒婆沈大脚打听,在媒婆的口中,她是这样吃喝的:
“她每日睡到日中才起来,‘横草不拿,竖草不沾’,每日要吃八分银子药。她又不吃大荤,头一日要鸭子,第二日要鱼,第三日要茭儿菜鲜笋做汤。闲着没事,还要橘饼,圆眼,莲米搭嘴。酒量又大,每晚要炸麻雀,盐水虾,吃三斤‘百花酒’。”
短短几句话,却是信息量极大。这个王太太在第二次婚姻中,靠着撒泼打滚分得了一些产业,过着悠游自在的生活。看她的食谱便能知道,这是一个特别会享受、特别懂享受的女子,她不吃大荤只吃鸭子和鱼,还有鲜笋汤,似乎和当今美女的需求不期暗合,难道她也是为的是保持体形,然后嫁得好?她的点心也很精致养生,橘饼、圆眼(大概是桂圆龙眼)、莲米,都是营养很丰富的干果。最让人惊诧的是,她每天还要吃“炸麻雀”“盐水虾”,这个太猛了!不过也符合王太太生猛泼辣的性格气质。想着一个闺中美少妇一边喝大酒一边吃炸麻雀,也是一道奇异的风景。
沈大脚来与王太太做媒,王太太正式登场。她又是裹脚,又是梳头、洗脸穿衣服,磨蹭了大半天才算是收拾停当,摆足了太太的谱儿。随后,听着沈大脚将鲍廷玺夸得像花一样,又有钱又是武举人,家中还没有公婆兄弟,去了便能当家。王太太很高兴,夸耀了一番自己见过的大世面。沈大脚临走前,她特意
“包了几十个钱,又包了些黑枣、青饼之类”
让沈大脚带去给孩子吃,她对媒婆也是很领情的,虽然这食物很寻常很百姓了,完全比不上她自己吃的精致美味。
等到王太太与鲍廷玺结婚当日,才发现媒人说得有水分,鲍家是有婆婆的。王太太很不高兴,她坐在房里,一会儿叫丫头出来“要雨水煨茶”,一会儿叫人拿碳烧着进去来烧香,一会儿又让丫头“叫厨子蒸点心做汤拿进房里来与太太吃”……这不消停是王太太表达自己的不满意,也是不知如何是好的惶惑无措。
紧接着,王太太终于知道鲍廷玺不是什么武举人,只不过是个戏班班主。气得当时就昏迷不醒。好容易救醒,又开始大哭大喊,满地打滚,又大声唱起歌来——一气气成了个“失心疯”。
鲍家无奈,请来医生,给她开了人参琥珀的药剂,一剂药便要五钱银子。药一吃便吃了两年,家里的钱都花光了,王太太带来的衣服首饰连两个丫头都卖了。没钱了,“人参琥珀药”吃不起了,王太太也不怎么犯病了,便是天天在家里哭泣咒骂。
2、既能撒泼耍赖,也能精致优雅;有钱就花,活在当下
正当这一对夫妻走投无路之际,鲍廷玺忽然遇到一个早年失散的亲哥哥来寻找他。他的这个哥哥混得不错,在苏州衙门当师爷,要和弟弟一起买房子,好好过日子。鲍廷玺喜出望外,回到家,和王太太商量请哥哥吃饭,他打算要
“买一只板鸭,和几斤肉,再买一尾鱼来。托王羽秋老爹来收拾,做个四样才好。”
王太太一听,突然冒出个有钱有体面的大伯哥,顿时来了精神。她对鲍廷玺说:
“呸!你这死不见世面的货!他一个抚院衙门里住着的人,他没有见个板鸭和肉!他自然是吃了饭才来!他稀罕你这样东西吃!如今快秤三钱六分银子到果子店里装十六个细巧围碟子来,打几斤陈百花酒候着他,才是个道理!”
你还别说,出身衙门小吏之家的王太太还真是比鲍廷玺更懂得官场人的吃喝习惯。她坚决摒弃了鲍廷玺“鸡鸭鱼肉”的俗气招待,而是“十六个细巧围碟子”和“几斤陈百花酒”——喝着老酒,吃着精致点心,这才官场中人讲究的做派。王太太看来精于此道,她甚至连想都没想,立刻就算出了价钱,需要“三钱六分银子”。
在王太太的精心招待下,鲍廷玺的哥哥很高兴,当即留下七十两银子,要他们先交定金买个房子搬进去住,等他回到苏州,再多多拿来银子,给弟弟买房产、做生意。鲍廷玺和王太太很高兴,他们拿着这些钱
“请了两日酒,又替太太赎了些头面衣服。太太身子又有些啾啾唧唧的起来,隔几日要请个医生,要吃八分银子的药。”
有了钱,王太太的身体又不好了,又开始吃人参琥珀的药了。她又成了那个养尊处优、享受精致生活的女人,有钱就花,活在当下,人家还真是具有现代思维意识。
在这么能吃会花的太太的实力败家下,七十两银子很快就花得差不多了,可哥哥还没有消息,鲍廷玺只好去苏州找哥哥。到了才知道,他哥哥竟然得急病去世了。鲍廷玺本来带的钱就不多,很快就花没了。无奈之下当了衣服去扬州找到一个熟人要了点银子才回家。
王太太得知竹篮打水一场空后,又大骂了丈夫一顿。但也没办法,只好退了下定的房子,回到自己娘家接借了一件房子暂住。没了钱,估计王太太病也好了,也不用吃药了。再后来,杜少卿送了鲍廷玺一百两银子,他重新开起了戏班。王太太呢?她最后一次出场,是拜见搬来南京住的杜少卿娘子。面对书香门第的少奶奶,王太太收敛了泼辣,而是“着实小心,不敢抗礼”,彼此相处不错。
文章写到最后,我忽然发现,这个市井美少妇王太太实在不简单。人家既能放下脸面,撒泼打滚,也能温文有礼、进退得宜;既能粗俗地大吃大嚼,无所顾忌,也懂得浅吟慢饮,吃出一份精致优雅。更重要的是,在那个时代的王太太就明白“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的道理,人家懂生活会享受,有钱就花,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