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连续多日,刘畅不是在核查信息,就是在进行上门核酸采样,安排转运车等。“社区每位工作人员压力都很大,几乎吃住在社区,有时一天只休息3小时左右。” 当然有时也会遇到打不通等情况,但刘畅会再次拨过去,直到把信息核实准确为止:“有时候电话里面对方跟我们说句辛苦了,我们就很开心。”3月份,“宁博疫”防疫系统给小行社区下发了7000多条人员数据,3月15日是最多的一天,下发1068条信息,每一条都要电话核实。刘畅和小伙伴们争分夺秒,确保了“数据不过夜”。采访人物:社工刘畅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社工刘畅3月30日早晨7点,社工刘畅准时抵达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二楼的办公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请问这是您本人的号码吗?”“和您核对一下家庭住址。”“您是几号从外地回来的?具体从哪座城市回到南京?”“我加您微信可以吗?和您确认一下行程码。”……标准式问答,刘畅平均一天要讲数百次。

“麻烦健康码和行程码出示一下呀!”“咚咚咚,您好,我是上门做核酸的工作人员,请您开下门!”“根据您出行记录,您现在需要在家执行3 11的隔离政策”……有时候,我们接到的一个简短的电话、听到的一些寻常的声音,但对于在南京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他们可能每天需要重复说成百上千次。

他们可能是给你发核酸检测卡的志愿者,可能是单位门口的保安,可能是网约车司机……他们默默服务,口罩遮面,我们经常听到他们的声音,却不知他们的模样。有时候,我们的一句“感谢”,也能让他们开心很久。今天扬子晚报也为所有辛苦奉献的人们做了一个“声音版视频”,下次再见到他们,一句“谢谢”,胜过千言万语。

NO1.“请问这是您的……”,她一天说了数百次

采访地点: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

采访人物:社工刘畅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1)

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社工刘畅

3月30日早晨7点,社工刘畅准时抵达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小行社区二楼的办公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请问这是您本人的号码吗?”“和您核对一下家庭住址。”“您是几号从外地回来的?具体从哪座城市回到南京?”“我加您微信可以吗?和您确认一下行程码。”……标准式问答,刘畅平均一天要讲数百次。

3月份,“宁博疫”防疫系统给小行社区下发了7000多条人员数据,3月15日是最多的一天,下发1068条信息,每一条都要电话核实。刘畅和小伙伴们争分夺秒,确保了“数据不过夜”。

连续多日,刘畅不是在核查信息,就是在进行上门核酸采样,安排转运车等。“社区每位工作人员压力都很大,几乎吃住在社区,有时一天只休息3小时左右。” 当然有时也会遇到打不通等情况,但刘畅会再次拨过去,直到把信息核实准确为止:“有时候电话里面对方跟我们说句辛苦了,我们就很开心。”

很多社工是用自己的手机拨打核查电话,手机拨打的频率高了,号码被通讯商采取“临时保护性服务限制”。“我们就按照短信提醒去营业厅办理实人认证,再次开通。我的手机号码这个月就在‘限制’与‘解限’之间往复着。”刘畅笑着说,这一周,社工们每个人都办了好几张新的电话卡。

NO2.“您好,请出示两码”这句话说了半个月,楼里的人全认识了

采访地点:新华报业广场1号楼西大厅门岗

采访人物:南京华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周雯俊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2)

南京华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周雯俊

3月30日上午10时,周雯俊正站在新华报业集团西大厅门岗执勤。这时,有报社的员工恰好走进来。周雯俊声音洪亮地说道:“您好,请出示你的健康码、行程码。”

周雯俊非常认真,他不是简单地瞄一眼就算了,而是仔细地查看每条信息。“你看,这位员工的所有信息都是合乎规定的,所以他可以进入”。记者在现场观察,10分钟内,有多名员工进入大楼,他们都很配合,基本上20秒不到,就可以展示出上述三个信息,很快进入西大厅。

52岁的周雯俊以前是南京第二热电厂的职工,2017年他进入华住物业当保安。这四个月以来,他一直在新华日报1号楼西大厅门岗值班。周雯俊介绍,从3月13日以来,按照《江苏省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查了半个月,他直言楼里的人,他都认全了。

NO3.“您好,请靠边停车……”是他最近的高频句子

采访地点:沪宁高速南京段

采访人物:江宁公安分局汤山交警中队民警柯禹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3)

江宁公安分局汤山交警中队民警柯禹

“你好,请靠边停车,出示苏康码、行程码和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对于柯禹来说,这句话成了最近说的最高频的句子,一天少说要说上数百次。3月29日晚8点,沪宁高速南京段车辆川流不息,一辆外地牌照蓝色大卡车从汤山出口进入南京,柯禹立即向前进行检查。

柯禹是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汤山交警中队的民警。从3月14日晚,他和同事就开始在沪宁高速汤山出口处,对外地入宁车辆进行检查。“最长一直在岗位上50多个小时。”柯禹表示,针对外地牌照车辆,从汤山高速口下来后,会要求驾驶员出示“两码一证”后,随后引导车辆驾驶员到指定地点进行相关登记。

NO4.“小可爱们起床啦……”她用无人机提醒大家做好防控

采访地点:溧水区体育公园核酸采样点

采访人物:溧水区城管局城管队员程嘉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4)

程嘉(左一)在疫情防控现场

“小可爱们起床啦,做核酸就在家门口,到这就测,测完就走。戴好口罩,不戴不行,盖到鼻子那种……”听到无人机喊话后,不少市民都自觉检查了自己口罩的佩塞是否正确。在溧水区体育公园核酸采样点,溧水区城管的无人机升空,在采样点上方来回“巡查”,不时发出“奶凶奶凶”的喊话声。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我们也大量使用无人机喊话,每天讲的最多的就是提醒大家在公共场所佩戴好口罩、保持1米安全距离、不扎堆聚集等做好个人防控的内容,可能要重复数百次。”程嘉告诉记者,之所以采用“段子手”式的幽默风格,一方面是为了加深大家对防护要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是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传递一份轻松,让大家笑对困难,树立起战胜疫情的信心。

NO5.“您好,我是上门做核酸的工作人员……”每天要说上百次

采访地点: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新城北苑

采访人物:社区工作人员赵静平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5)

赵静平在现场维持秩序

“喂,您好,我是社区工作人员,明天上午医生会到您家做核酸。”这是最近每晚赵静平跟居民们在电话里常说的一句开场白,人数多的时候,一天要说个上百次。赵静平是建邺区沙洲街道莲花北苑的一名工作人员,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她奔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每天忙到夜里12点,第二天早上9点又赶到社区。

她负责的网格有3栋楼370户居民和两处公寓。最近,赵静平所负责的网格里有不少人从外地出差回南京,前3天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她便每晚提前电话通知,第二天陪着医护人员上门做核酸采样。忙完上门核酸采样,赵静平手头还有大量的大数据核查工作,还会接到很多居民打来的电话,她最多的一天打了60多通电话,就这样十几天“连轴转”。

NO6.他们每天口干舌燥,还不敢多喝水

采访地点:网约车上

采访人物:滴滴司机陈建涛

“疫”线24小时(疫线之声)(6)

滴滴出行驾驶员陈建涛

“您好请出示一下健康码。”这是滴滴出行驾驶员陈建涛这半个月来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位乘客上来都要说。”据他估计,按照接单量算,一天起码也得说个几十次,有时遇到不太配合的乘客,他也不急,慢慢和乘客解释:“我们跑网约车的也是高危群体,我查得认真,我开着安全,你坐着也放心,对不对。”不过让陈师傅郁闷的,是每天话一说多口就干,但还不敢多喝水:“喝几口水可能就想上厕所,有时候车上还正拉着乘客,就需要和乘客商量,不过乘客也都能理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薄云峰 刘梦雪 张可 季宇轩 徐昇

来源: 扬子晚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