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第一高峰白云山(广州白云山成猛禽迁徙路线重要节点)
广州第一高峰白云山(广州白云山成猛禽迁徙路线重要节点)观鸟爱好者在白云山拍摄到的普通鵟(摄/林志存)白云山上空飞翔的黑冠鹃隼(摄/林志存)普通鵟是鹰科鵟属鸟类,飞翔时两翼宽阔,尾散开呈扇形,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呈“V”字形。甄军说:“它们是来广州白云山越冬的客人。我知道,直到明年的春季,每天我都会遇到它们,和‘本地居民’凤头鹰、蛇雕们一起,在白云山的蓝天下翱翔。”甄军是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秘书长。该协会在2022年9月发起了“白云山猛禽观测志愿活动”,从9月23日开始,每天9:00-17:00,志愿者们在白云山孖髻岭、龙虎岗、摩星岭、鸿鹄楼观察点进行猛禽观测,持续两个月。甄军向南方 记者介绍,10月14日这一天,志愿者们在白云山上记录到超10个种类的猛禽共116只/次,观测到猛禽数量最多的种类是过境迁徙的黑冠鹃隼。这是一种中小型猛禽,头顶具有长而垂直竖立的蓝黑色冠羽,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会反射出淡绿色的金属光泽。此外,志愿者们还在白云山观测到了蛇雕
广州白云山成猛禽迁徙路线重要节点,一日观测超百只
10月16日17:45,广州白云山野人谷,三只普通鵟(kuáng)在上空盘旋着,正在寻找晚餐。甄军和其他观鸟爱好者们迅速将镜头对准这类中型猛禽,记录下他们在白云山的身影。
10月16日,观鸟爱好者在白云山观测记录猛禽。
普通鵟是鹰科鵟属鸟类,飞翔时两翼宽阔,尾散开呈扇形,翱翔时两翅微向上举呈“V”字形。甄军说:“它们是来广州白云山越冬的客人。我知道,直到明年的春季,每天我都会遇到它们,和‘本地居民’凤头鹰、蛇雕们一起,在白云山的蓝天下翱翔。”
甄军是广州市自然观察协会秘书长。该协会在2022年9月发起了“白云山猛禽观测志愿活动”,从9月23日开始,每天9:00-17:00,志愿者们在白云山孖髻岭、龙虎岗、摩星岭、鸿鹄楼观察点进行猛禽观测,持续两个月。
甄军向南方 记者介绍,10月14日这一天,志愿者们在白云山上记录到超10个种类的猛禽共116只/次,观测到猛禽数量最多的种类是过境迁徙的黑冠鹃隼。这是一种中小型猛禽,头顶具有长而垂直竖立的蓝黑色冠羽,黑色的羽毛在阳光下会反射出淡绿色的金属光泽。此外,志愿者们还在白云山观测到了蛇雕、红隼、凤头鹰、凤头蜂鹰等猛禽,证明白云山已成为猛禽迁徙路线的一个重要节点。
白云山上空飞翔的黑冠鹃隼(摄/林志存)
观鸟爱好者在白云山拍摄到的普通鵟(摄/林志存)
猛禽泛指凶猛的掠食性或食腐性鸟类,如鹰、鵟、雕、隼、鹞、鸮、鹗等。它们通常具有超强的飞行能力、粗壮有力的喙和脚爪,善于捕捉其他的小鸟及动物。
猛禽处于食物链的顶层,是鸟类中的伞物种,它们的种类和个体数量远远少于其他类群,却在生态系统中举足轻重,对动物群落起到自上而下的调控作用,是关键性的、环境指示性物种。因此,所有的猛禽都属于国家二级以上保护动物。
白云山上空飞翔的黑冠鹃隼集群(摄/林志存)
许多猛禽有迁徙的行为,它们的飞行能力很强,平均迁徙旅程达到4000公里。在迁徙途中,它们会选择安全、食物丰富的地方作为迁徙途中的加油站,休息、补充能量。广州地处全球八大候鸟迁徙路线中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线”上,每年都会有多种鸟类迁徙经过。
甄军称,迁徙季节,猛禽取道白云山作为加油站,无疑说明白云山能够为它们提供安全、食物充足的停歇地。除了迁徙的猛禽,本地常驻猛禽例如蛇雕、凤头鹰、红隼的数量也在逐渐变多,这是白云山生态环境良好的重要指示信息。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王建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猛禽频繁出现与广州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及食物增加密切相关。”
据悉,为了掌握白云山风景名胜区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现状,白云山管理局将开展为期18个月的监测工作,进一步加强白云山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
【记者】张笛扬
【作者】 张笛扬;林志存
南方探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