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菲莉娅在戏剧中的独白分析(奥菲莉娅约翰埃弗里特)
奥菲莉娅在戏剧中的独白分析(奥菲莉娅约翰埃弗里特)奥菲莉娅(Ophelia)来源于莎士比亚经典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1609年)第四幕第七场,其故事发生在丹麦皇室。我们知道,在《哈姆雷特》的故事中,舅舅克劳狄斯为谋取王位毒死国王并将哈姆雷特的母亲占为己有。他的这一行径是在御前大臣波隆尼尔的协助下进行的,因此哈姆雷特与这位御前大臣同样有着弑父之仇。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奥菲莉娅》1851—1852年 布面油画 泰特所有,1894年由亨利·泰特爵士赠送Part1"奥菲莉娅"是谁?初看这件作品时,我们或许并不理解它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心中的疑问也或许不是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流派的作品?而是"奥菲莉娅"究竟是谁?
2021年7月6日,浦东美术馆开馆仪式成功举办。在该馆正式向公众开放的第二日,探展君便满怀期待地前往观展,观展结束后发出不虚此行的感叹,由衷感慨浦东美术馆的良苦用心。
浦东美术馆(MAP)位于上海小陆家嘴滨江核心区,这次开馆展览同世界级美术馆、艺术机构及艺术家携手,为观众带来“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蔡国强:远行与归来”及艺术家蔡国强特别为浦东美术馆中央展厅X打造的大型奇观装置《与未知的相遇》、“胡安·米罗:女人·小鸟·星星”四大重磅展览。
与光:泰特美术馆珍藏展一起来的,还有一幅名为《奥菲莉娅》的镇馆之宝。《奥菲莉娅》是英国艺术家约翰·埃弗里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在他艺术生涯早期的1851至1852年间所创作的绘画。虽然他对奥菲莉娅的细腻描绘在当时颇具争议,但他笔下的这一形象也成为西方艺术界最知名的形象之一。
这是《奥菲莉娅》首次造访中国,浦东美术馆将这件作品放置于1A展厅单独陈列,足见对于这件作品的重视程度。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生平及艺术流派、其他艺术家的同主题作品等,讲述《奥菲莉娅》背后的故事。
Part1
"奥菲莉娅"是谁?
初看这件作品时,我们或许并不理解它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内容,心中的疑问也或许不是这件作品的作者是谁,是哪个流派的作品?而是"奥菲莉娅"究竟是谁?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奥菲莉娅》1851—1852年 布面油画 泰特所有,1894年由亨利·泰特爵士赠送
奥菲莉娅(Ophelia)来源于莎士比亚经典四大悲剧之一《哈姆雷特》(1609年)第四幕第七场,其故事发生在丹麦皇室。我们知道,在《哈姆雷特》的故事中,舅舅克劳狄斯为谋取王位毒死国王并将哈姆雷特的母亲占为己有。他的这一行径是在御前大臣波隆尼尔的协助下进行的,因此哈姆雷特与这位御前大臣同样有着弑父之仇。
《奥菲莉娅在国王和王后面前》本杰明·韦斯特,1792年
然而不幸的是,御前大臣波隆尼尔的女儿,奥菲莉娅,却与王子哈姆雷特相爱,甚至已经成为了哈姆雷特的未婚妻。因为政治阴谋两人终究还是无法在一起,王子解除了婚约,为了复仇还杀害了奥菲莉娅的父亲。在经历被恋人抛弃、父亲死亡的打击后,奥菲莉娅最终精神崩溃,在乡间游荡、采花的过程中不幸跌入小溪溺水而亡。剧中乔特鲁德王后的一段对白对这一场景进行了生动描述:
她爬上了一根横垂的树枝,
想要把她的花冠挂在上面;
就在这时候,一根心怀恶意的树枝折断了,
她就连人带花一起落下呜咽的溪水里、她的衣服四散展开,
使她暂时像人鱼一样漂浮在水上;
她嘴里还断断续续唱着古老的歌谣,
好像一点不感觉到处境的险恶,
又好像她本身就是生长在水中一般。
可是不多一会,她的衣服被水浸得重起来了,
这可怜的人儿歌还没有唱完,
就已经沉到了泥里。
——《哈姆雷特》第四章第七场(朱生豪 译)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奥菲莉娅》手稿
奥菲莉娅是干净的不经世事的女子,她无法接受自己深爱的男友杀了自己的父亲,所以她疯了,她采了山野间烂漫的野花,编成花环想挂在树上,却失足跌在了水里,死亡解脱了她,也只有死亡才能解脱她。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于萨里郡霍格米尔河畔写生,1851年
Part2 :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与《奥菲莉娅》
在《奥菲莉娅》这幅画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拉斐尔前派所追求的优美细腻画风。至于什么是拉斐尔前派,后文我们将提到。
画家痴迷于这个凄美的故事,在1851年的五个月间,潜心作画,每天在萨里的霍格斯米尔河畔作画11小时。这样的全情投入甚至还存在潜在的危险,在给朋友的信中,米莱写道:我时常处于被大风吹落到河里的危险境遇。
我们可以看到,《奥菲莉娅》的背景是一条幽静的小河,四周绿树成荫,藤蔓缠绕。画面的光线对比非常协调,右上角的一簇繁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形态颜色都可触可感。画中的奥菲莉娅静静地躺在水面上,嘴唇微张,双颊苍白,木讷地望着天空,平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降临,凄美的画面上弥漫着绝望的气息。
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到,整幅画上布满着各种各样的花。探展君听闻不同的花有不同的寓意,画面左下角生长在水中的那一簇矮小的植株叫做乌鸦花,看起来有点像毛茛(máo gèn),象征着背叛或者幼稚,它仿佛在诉说着人世的阴险和奥菲莉娅的单纯。
奥菲莉娅右手边的雏菊象征着她的清纯与善良。
漂浮在她裙边的粉红玫瑰以及盛开在她左边河岸上的一大簇野生白玫瑰象征着爱情、纯洁和死亡。
她脖颈上的紫罗兰花环象征着纯洁、忠诚以及永恒的爱与美等。
Part3 :
模特 伊丽莎白·席黛尔与《奥菲莉娅》
在观展过程中,探展君了解到这样的一个故事:米莱在创作整幅画的过程中,画面最重要的部分是河水中的奥菲莉娅。然而说服某位女性躺在冰冷的河里似乎不太可能,于是他想到让女艺术家伊丽莎白·席黛尔(Elizabeth Siddall)担任模特,躺在浴缸中,下方点燃蜡烛,保持水温适宜。
1852年的冬天,在作画的过程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米莱仔细观察漂浮在水中的发丝、模特的睫毛以及银色裙子的反光,未曾留意用来维持水温的蜡烛在不经意间已经熄灭,席黛尔在冷掉的水里一直保持着姿势,在她生病感冒后,米莱因此还受到了多方谴责。
不为人知的是,席黛尔的人生遭遇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艺术家这一身份也饱受非议。不知躺在浴缸中的席黛尔是否也体会到了奥菲莉娅的悲惨境遇。
Part4 :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与拉斐尔前派
米莱出生于英国南安普顿(Southampton)的一个显赫家庭。他的母亲兴趣广泛,喜爱音乐与艺术,在母亲的鼓励下,米莱开始尝试艺术创作。他极具艺术天赋,11岁就获得了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的资格,成为学院有史以来年龄最小的学生。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自画像》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经济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这个时代的画坛,由皇家美术学院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所主宰,他们一直以学习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大师的艺术为典范,弘扬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因此社会上充斥着空虚浅薄的匠气,这种现状引起许多有思想和见解的艺术家的不满。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摩纳哥田庄里的玛丽安娜》 1851年
进入皇家艺术学院后,米莱结识了威廉·霍尔曼·亨特和但丁·加百利·罗塞蒂,他们发现文艺复兴初期的作品感情真挚,形象也朴实生动,这正是他们向往的艺术风格。他们追求“自然的真实”,使用强烈的色彩来追求画面的美感和严谨细腻,这种方法被称为“生态绘画法”。
但丁·加百利·罗塞蒂 《白日梦》 1880年
不过,这种前卫的艺术观念并没有轻易被大众接受。1850年的《基督在父母家中》是米莱的第一幅重要作品,但遭到了诸多批评,因为他一反常态描绘了一个在杂乱木工车间里的圣家庭,既不整洁也不庄严,因而被批评为亵渎基督。
约翰·埃弗里特·米莱 《基督在父母家中》 1850年
但是正如罗赛蒂所说:“能够表达真诚的理论,认真写生,以便知道如何表现自然;对于过去的艺术以直率和诚恳的情怀去感受它,排除那种因袭惯例、自我夸耀和生搬硬套。”这种艺术思想必然遭到学院派的反对。
Part5:
其他艺术家创作的《奥菲莉娅》
奥菲莉娅的一生是彻头彻尾的悲剧,她的死亡也被誉为文学史中最具诗意的死亡场景之一,因此也成为了艺术家们喜爱的题材。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画家欧仁·德拉克洛瓦最初于1843年完成了石版画《奥菲莉娅之死》的创作,之后又在1853年画了油画版。画中奥菲利亚的身体半落进水里,一手还抓着树枝,画面渲染出了浓厚的悲惨氛围。
欧仁·德拉克洛瓦 《奥菲利亚之死》
19世纪德国的版画家费迪南德·皮洛蒂也创作过一版《奥菲莉娅》,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画中的奥菲莉娅穿着洁白的长裙,头戴花环,手捧鲜花,也尽显诗意。
费迪南德·皮洛蒂 《奥菲莉娅》
到了70年代,英国历史题材和肖像画家托马斯·弗朗西斯·迪克塞版的《奥菲莉娅》也创作完成。他时常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获取灵感,画了许多他作品中的角色,以此而闻名。这一版奥菲莉娅身穿白袍坐在树下,表情宁静中又透出淡淡的哀愁。
托马斯·弗朗西斯·迪克塞 《奥菲莉娅》
受前拉斐尔派影响颇深的著名英国画家约翰·威廉·沃特豪斯,也对奥菲莉娅极其钟情。他一共创作过三幅以奥菲莉娅为主题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1894年的这幅:走向死亡之前的奥菲莉娅坐在柳树树干上,整理着发丝,背景里非常细腻地描绘了水池、睡莲和其他水生植物。
约翰·威廉·沃特豪斯 《走向死亡之前的奥菲莉娅》
20世纪初德国画家弗里德里希·威廉·西奥多·海赛尔也画过一版《奥菲莉娅》,这一幅则类似于米莱的版本,描绘了漂浮在水面上的奥菲莉娅。
弗里德里希·威廉·西奥多·海赛尔 《奥菲莉娅》
全世界还有非常多的艺术家用他们的方式去描绘他们眼中的这位凄美女子,大家如果知道更多,欢迎和探展君交流。
编辑:Evelyn Zz
审核:Jackson 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