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最佳治疗时间(孩子有这3个情况)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最佳治疗时间(孩子有这3个情况)“我会讲话,但我说不出来”01区别于儿童孤独症,和因为身体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还有一种儿童期的心理障碍,也会导致你的孩子“会说话,但是无法说出来”。这种情况不仅不会因为长大而治愈,更有可能会越来越糟糕,在成年后患上更严重的心理疾病。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导致孩子无法顺利和他人交流的心理疾病——「儿童选择性缄默症(Child selective mutism)」。
L先生专栏 | 周六科普日
本周科普关键词:选择性缄默症
有不少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和以前不一样了,明明小时候活泼开朗,但是到了学校不爱讲话,上课不回答老师问题,也不爱和其他同学一块玩,一回到家却一切正常。
这种情况你可能会误判为孩子是因为到了新环境害羞、胆小,又或者因为性格本就内向,所以面对陌生人会自然而然害怕。
区别于儿童孤独症,和因为身体原因导致的听力障碍,还有一种儿童期的心理障碍,也会导致你的孩子“会说话,但是无法说出来”。
这种情况不仅不会因为长大而治愈,更有可能会越来越糟糕,在成年后患上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导致孩子无法顺利和他人交流的心理疾病——「儿童选择性缄默症(Child selective mutism)」。
01
“我会讲话,但我说不出来”
「儿童选择性缄默症(Child Selective Mutism)」,是指孩子智力正常,拥有完整健康的语言能力,但是对某些人,或者在某些场景下选择性地不愿意与人交流。
选择性缄默症一般发生于幼儿3岁左右,女孩子多见,时间持续长达数月至2年。
有医学案例证明,年纪稍大的儿童也会出现,许多病例会持续更长时间,终其一生都会被禁锢在“说不出来”的无助中。
根据医学百科阐述,选择性缄默症主要表现为:
1)在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不能”说话,而在另外一些环境说话正常;
2)持续时间超过一个月;
3)无言语障碍,没有因为说外语(或不同方言)引起的言语问题;
4)是由于入学或改变学校、搬迁或社会交往等影响到患儿的生活。
5)没有患诸如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智力发育迟缓或其他发育障碍等发育或心理疾病。
02
悲伤的缄默不语
这种看似稀松平常的缄默不语,背后隐藏着孩子不为人知的悲伤。
心理专家表明,这种心理上的沉默不语,与隔代抚养、父母严厉的教育方式、不良的亲子关系、自卑、缺乏社交和玩伴等有关。
通常只对家里熟悉的人讲话,而对陌生人选择无视。
与其他人交往,多用手势、点头、摇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的意见,或用“是”“不是”“要”“不要”等最简单的单词来回答问题。等学会写字后,偶尔也会用写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
常被家长误以为是年龄太小胆小害羞,或是不懂礼貌,直到上了幼儿园或小学,不愿意回答任何问题,不和同学交往,情况逐渐严重才被重视。
糟糕的家庭环境,是导致孩子缄默的主因。
比如,在混乱和充满冲突的家庭环境中生活,或有一个经常暴怒的父母。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往往下意识“逃避”,在长期的大声争吵和辱骂中,忍耐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因此,在TA慢慢长大,在学校认识更多陌生人;成年后,进入社会后,都会以这种选择性的缄默不语去与他人相处。
因为不说话,至少不会受伤。
如果孩子的问题持续很久,千万不要盲目轻信网上的任何便捷方法,家长应该选择专业的医学帮助,帮助你的孩子更好地走出困境。
好好说话,也是一种奢侈。
更多阅读:
什么是儿童自闭症?走进孤独星球 | 周六科普日
L先生说儿童心理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和父母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懂你们,一起更懂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