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数据来源:Wind首募规模达到41.19亿!数据来源:Wind只不过这个时候大家恐怕都会对接下来的行情抱有很大的期待,并不会愿意相信此刻的不到3100点的成绩就会到此为止。然而接下来进入长达3年多的下行趋势当中,直到2013年创业板开始抬头才带动了市场整体表现的回暖,和那一轮大牛市的到来。于是,当时基金的募集规模真实的反应了投资者的情绪:数据来源:Wind

摘要:好久未见~

正文内容开始前的郑重提示:
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做基金基本拆解、并非进行投资标的推荐。
本系列内容选择拆解标的方式及步骤为:晨星网——基金筛选器——选择一家基金公司——选择“3年3星以上 5年3星以上”两个条件——按5年评级做从高到低排序,依次进行拆解。基金数据截止至文章撰写当天,具体日期在基金详情图当中有体现。
任何推荐本身都有极大局限性,投资决策只能由自己做出,基金拆解系列内容只想表达认真看一只基金产品的基本步骤,由于每只基金历史信息不同,碍于文章篇幅有限并不能涵盖全部内容,如需全部详细资料,请自行查阅基金历年公告。
误认本文为推荐基金标的文章,照此投资,盈亏请自负。

把基金读成故事,让“理”财点亮生活。

正常情况下更文节奏是跟着交易日走的,节假日不更,毕竟每天写长文还是挺费时费力的,作为“一只”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休息……

劳动节假期回来之后视频内容停更,上周文章也停更的原因和更文节奏没关系,因为去做了个手术,本来想着假期的时候赶出来几篇文章,够节后的一周半去发文,这样用一周时间连做手术带休息差不多够用了,一周之后就可以恢复更文。

结果没成想,真是虚弱到爬都爬不起来,躺了两周好不容易觉得要元气复活了,又因为术后免疫力降低,被突然大面积爆发的风团袭击,又打针又吃药才勉强不会痒的抓心挠肝,可脑门还是能肿成罗汉鱼,这毛病绝对是请假神器……

休假期间和一个财经大V朋友(真是大V,就是公众号文章每篇都10W 的那种)聊起内容问题,朋友特别真诚的建议我该去写一写紧跟热点的小文章,两个角度考虑的:

一则,是从流量的角度考虑,长文特别不划算:

就像九边老师说的“看视频猫都做得到,看长文至少需要十几年的训练”,还有目前为止依然渴望学习的心。

而且长文、读书笔记这类的东西,需要碰的是“知音”,一定会天然排除掉大部分流量,但流量意味着商业价值,长文本这种高门槛物种,基本约等于又苦又累、还不好换算成价值的活;

二则,是热点文章不那么费心力:

像术后修养这种特殊阶段,看到点什么热点跟风上去写个一千多字,标题蹭一蹭热点,不需要什么深度,可能也会有不错的阅读量。

相比现在这种认真看每一只基金、认真读每一本书然后再出笔记的方式,就省心省力太多了。

这一点确实是,过年那几天觉得不写文章手也痒,看着一些关于基金的消息出来,坐在那随手敲一篇一两千字的小文章,确实是挺省力,但问题就在于会觉得这种东西哪怕天天写,对自己的投资手感培养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营养。

其实把握热点去写爆文是很需要功力的,尤其特别需要八面玲珑的那种小劲儿,就不太适合我这样只会用拙劲的人……

有时候真觉得写文章做号其实和投资是一样的,很需要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在哪里,知道自己知道什么、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才可能做好自己能做到的事。

而且投资这事儿,说到底也不是靠关注热点就能成功的。

就是再怎么会分析数据、把握热点,落实到投资决策上,到底还是要落到一只基金到底是什么样、基金经理我能不能看得懂、这基金的历史看下来心里是不是觉得安稳;一家上市公司的生意模式是什么样、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决定公司价值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基本都是什么。

这段时间“市值管理”绝对是一个热词。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证券业协会全国会员大会上,易会满主席关于市值管理的发言基本全程被各大主流财经媒体同步报道,更能说明当前的市场环境里,关注基本面或许是真的要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其实“叶大佬”的揭秘内容真的不新鲜,利益勾连这事儿在行业内一直都存在。有人说看到揭秘之后顿时觉得公募基金就不能买了,基金经理拿着我们的钱就是去搞事情的。

这话说的实在是太有失偏颇,并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这么做、也不是所有的基金经理都这么没有信仰。

早年间公募基金的问题确实是挺严重,当年那篇著名的《基金黑幕》说的是公募基金坐庄的事,洪磊也基本就是因为揭开了这张黑布,才从嘉实转战到了中基协的。但是纵然如此,公募基金行业发展的20多年里,是真的让不少人赚到了钱的,优秀基金的优秀表现是真的摆在那里,数据不能撒谎。

相比公募基金来说,私募起步晚、监管本来就比公募要松,这些年又蓬勃发展、遍地开花,能钻的空子相对就比较多,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私募各有各的毛病。

今年本来就是证监会严查私募的监管环境,就在这时候,一个在2019年就注销了私募管理资格的“大佬”,因为自己没玩好、被人坑了,而选择跳出来爆料,还艾特了好几个私募大佬,让大家都别装傻,一看就是决意不想在圈子里继续混,决心转型做网红才这么拼的。

后来发现“叶大佬”还真是在粉丝量陡然上升之后开始了卖课的生意,基本证实了推断。

如果说因为“市值管理”这事儿,就觉得公募基金不能买、自己买股票才最安全的话,那其实你换个角度想想,大多数股民受资金量的限制和偏好的限制,都是偏爱买小票的,那些不都是“市值管理”最爱青睐的标的么?

没有对公司的研究,就是看着价格或者看着近期的涨跌幅、听着别人的推荐去买了,万一买到了被“市值管理”的标的,显然就还不如买公募基金好呢不是么?

无论是买股票还是买基金,都得知道自己买的到底是什么,“市值管理”能解决短期问题,但是解决不了长期的真实价值问题,投资能赚的稳的是价值的钱,不是短期PE的钱。

作为普通人,还是多下点笨功夫、别想取巧,或许是最适合自己的,笨功夫能带来的就是长期磨炼出来的手感吧。

这段养病的时间,闲的实在难受就一直在看包,原来是研究过奢侈品逻辑的,爱马仕的绝对保值能力是真的,不过换算一下一路成长为VIP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会发现,普通人想通过投资爱马仕去实现收益保障还是不太现实,因为能持续实现绝对保值的包毕竟是很少的、稀有皮的那种。

不过爱马仕的贵,确实很有道理,一个工匠要工作10年以上才有资格去做普通Birkin,像鳄鱼皮、鸵鸟皮这种特殊皮质,都得大师级的人才有资格上手。

现在网上也有很多做包的工坊,用头层牛皮也能做出来看起来一样的铂金包,这种仿制包和真的到底Birkin差在哪呢?单从使用感受上来说,起初可能相差无几,或许只有时间久了才会知道差别吧,其中的差异,大概就来自持续不断的高标准要求之下,那些笨功夫带来的积累吧。

回到内容这件事上来,其实最初开始写基金文章、读书笔记,纯粹是为了给自己看的,只是很意外的发出来之后发现竟然有人看,也就选择了坚持。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看过80多只基金,真心觉得至少对我自己来说,特别能买的真没有几只。很多看起来很被市场追捧的、大家都喜欢的基金,真的未必是适合自己偏好的,挖到宝藏标的的时候,才真觉得特别有成就感,觉得所有的努力都不白费。

看基金、看投资书这件事,真是看起来平淡无奇,但最受益的是自己,账户表现是真的不会骗人。

华安的基金截止到华安稳固收益已经看过了7只,今天又轮到了饶晓鹏在管的一只基金——华安升级主题。


一、华安升级主题的基本信息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1)


数据来源:Wind

华安升级主题成立于2011年4月22日,成立至今10.1年,取得总回报300.44%,年化复合回报14.74%,截止2021年1季报规模8.39亿。晨星评级十年三星、五年四星、三年四星,万得评级五年五星、三年五星。

偏股混合基金的同类排名上来看:

10.1年完整数据的309只基金中,排名51;
近10年完整数据的313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59;
近5年完整数据的494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117;
近3年完整数据的623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103;
近2年完整数据的832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219;
近1年完整数据的1160只偏股混合基金中,排名108;
近半年完整数据的1525只偏股混合中,排名1016。

排名的表现有点不太稳定,尤其是近期,在1525的总数当中排名1016,显然是有点靠后的,不过这个确实需要考虑新基金数量激增带来的影响,尤其是去年公募基金普遍表现很好的环境里,新成立的基金没有历史包袱,很容易短期跑出不错的表现,把老基金排名挤到后面去。

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很简单:沪深300指数收益率*80% 中国债券总指数收益率*20%

典型的偏股混合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就是盯着大盘走的。所以表现在投资范围上是这样的:

1、债券、权证、现金、货币市场工具这些至多5%-40%,其中权证最多3%、现金 短债至少5%;
2、股票至少60%,最多95%;
3、股票持仓当中至少80%的仓位(基金总资产的48%-76%)用来买战略性新兴行业、消费升级行业和传统行业中的技术升级相关行业的股票。

战略性新兴行业、消费升级行业、传统行业中的技术升级相关行业,基金在招募说明书里是怎么定义的呢?

关于战略新兴行业:

主要考虑的因素: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 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兴起。本基金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以及区域发展战略等,确定节能环保、信息技术、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行业为中长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策的 演变适当调整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

关于消费升级:

本基金将对影响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结构的因素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发掘不同时期的消费升级主题,在不同子行业间进行积极的轮换,不断优化股票资产结构。

关于传统行业中的技术升级:

本基金在投资传统行业时,将通过技术应用前景、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三方面论证企业发展战略和市场推进措施,挖掘技术升级带来的投资机会。

总结一下的话就是紧跟政策导向、紧跟消费趋势、紧跟新技术趋势三点,来构成“自上而下”的行业选择,在此基础上再去进行“自下而上”的个股精选,个股选择方式说的很简单,就是基本面 实地调研。

这些描述作为策略描述呈现出来确实可以,但是在投资范围里明确说出来要用48%-76%的仓位专门买这些股票,真的就是比较难对应着彻彻底底的去落实了,说白了也就是紧跟大形势,做好预判,什么赚钱就去买什么的意思。

从基金的成立的年份来看, 2011年就是著名的分裂行情那一年,上证指数的全年表现就是从年初到年末一共下跌了21.68%,不过好在华安升级主题成立的4月22日还是上证指数看起来表现不错的阶段: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2)


数据来源:Wind


基金的首募规模会受到当时的行情和情绪的影响、基金经理是否足够有号召力的影响,但行情肯定是首要条件,市场好的时候,往往就是基金大批量超募的时候,这一点在过去的每一轮好行情里面都得到过印证,距离我们最近的就是2020年这一轮虽然不是超牛、但也是抱团股大行其道的行情。

在2011年的上半年看当时的行情是很容易觉得看的到希望的,因为在此之前的2010年7月,上证指数跌到过2300多点的低位,之后经历了到年底的反弹,又进入回调,到2011年4月刚好就是又一轮反弹的顶点。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3)


数据来源:Wind


只不过这个时候大家恐怕都会对接下来的行情抱有很大的期待,并不会愿意相信此刻的不到3100点的成绩就会到此为止。然而接下来进入长达3年多的下行趋势当中,直到2013年创业板开始抬头才带动了市场整体表现的回暖,和那一轮大牛市的到来。

于是,当时基金的募集规模真实的反应了投资者的情绪: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4)


数据来源:Wind

首募规模达到41.19亿!

最好的短期持续上涨的三个逻辑(每天读懂一只基)(5)


数据来源:Wind


但是接下来就随着市场的长期不振,基金的总资产净值就是一降再降,到2013年三季度首次跌破10亿。并且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只有2016年中报的时候突然达到20亿以上规模,其余时间都是可怜巴巴的10亿以下。

华安升级主题基金在2018-2019年竟然还跌破了2亿规模,放在当时的话,这基金怕是一看规模就被吓住了,都没有动力去细看的。

从规模表现上来看,华安升级主题基金是真的不太理想,但为什么还能拿到晨星和万得同时给出的不错的星级评价呢?虽说星级评价绝对不能作为选择基金的唯一标准,但也绝对是个很值得参考的指标。

基金具体的净值表现、回撤表现,留到明天继续细看吧~

每周一-周四18:00,拆解基金,学会细读产品,让选基不再焦虑!
基础分析,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投资,盈亏自负。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