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莲蓬而“莲”特指莲蓬、莲子,就是荷花这种植物成熟后结出的籽实。或许是因为很多籽粒连在一起,所以叫莲。所以叫莲子、莲蓬,而一般不叫荷子、荷蓬。直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还说“江南可采莲”,“采莲南塘秋”,没有说“采荷”的。莲就是指莲蓬、莲子,并不是指这个植物的花或者全部,秋天采的肯定不是花,而是籽实。荷《诗经》、《楚辞》这些先秦的文学作品里就说“隰有荷华”、“有蒲与荷”。因为荷叶很重,露出水面之后特别像人肩上负重的样子,所以叫荷,它开的花就叫荷花。这层意思在负荷、荷载这些词中还在使用,只是作名词的时候音调为阳平二声,作动词讲的时候一般读为去声就是四声。

明明是说荷,周敦颐为什么写成“爱莲说”呢?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1)

爱莲说 这篇课文,您八成会背诵吧?

宋朝大学问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被选入中学教科书,经常被高考拿来出题,从而成为决定成千上万中国人一生命运的一个X因素。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周先生把荷偏偏说成莲,千百年来一直在忽悠后代的读者、学子。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2)

《诗经》、《楚辞》这些先秦的文学作品里就说“隰有荷华”、“有蒲与荷”。因为荷叶很重,露出水面之后特别像人肩上负重的样子,所以叫荷,它开的花就叫荷花。这层意思在负荷、荷载这些词中还在使用,只是作名词的时候音调为阳平二声,作动词讲的时候一般读为去声就是四声。

而“莲”特指莲蓬、莲子,就是荷花这种植物成熟后结出的籽实。或许是因为很多籽粒连在一起,所以叫莲。所以叫莲子、莲蓬,而一般不叫荷子、荷蓬。直到魏晋南北朝的时候,还说“江南可采莲”,“采莲南塘秋”,没有说“采荷”的。莲就是指莲蓬、莲子,并不是指这个植物的花或者全部,秋天采的肯定不是花,而是籽实。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3)

莲蓬

其实,笔者颇怀疑“莲”最早可能指的是“藕”,就是这种植物的根茎,是常见的蔬菜。因为是多个节连在一起长长的,甚至一个池塘的藕底下都是互相牵连的,有些地方把藕叫“莲菜”,而“藕”与“莲”都有两个或多个相连在一起这层意思。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4)

正如第一本的汉语辞典《尔雅》说“荷,芙蕖,其实莲”;第一本的汉字字书《说文解字》也说“莲,芙蕖之实也”。而《爱莲说》全文也没有提到莲子、莲蓬,都是在讲荷这种植物以及它的花,它的叶子。其实准确来讲应该改为“爱荷说”。

当然,第一个把荷花叫为莲花的也不是周敦颐。那么他是出于什么原因要这么写呢?笔者猜测大概是因为中国古代的避讳习惯。如果有人的长辈如母亲祖母,外祖母的名字里有“荷”这个字,后辈儿孙直呼“荷”就显得不恭不孝,甚至会被视为大逆不道。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代称比如“莲”、“芙蕖”等等,传播开来就变成了广为人知的别名,甚至反客为主,成为最常见的名称。可是如果要专门来描写它,就要研究它,那就得把来龙去脉搞清楚,否则就是一笔糊涂账。很可能周敦颐的母亲、祖母、岳母等等长辈女性名讳里有“荷”字,他才不得已代之以“莲”,他也想不到这篇短文后来会这么出名,还被拿来难为历代的考生。

爱莲说作者为什么要写莲花(你确定爱莲说写的真是莲)(5)

讳莫如深,大概是周敦颐称荷为莲的原因

问题是后来的人当今的人,长辈名讳里无“荷”的,在不讲究避讳的年代,也东施效颦地跟着人家周敦颐来称荷为莲,混淆这两个字的区别,是不是就有些不应该呢?要是被原作者周敦颐先生知道了,是不是也要摇头叹息呢?所以,还是建议根据文章内容改为“爱荷说”为好,一笑,解颐。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