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安逸(大良的幸福生活)
大良安逸(大良的幸福生活)在旧书圈里,我从未见过比这对年轻夫妇更有爱心的人。两种性格相辅相成:一种是克制,一种是温暖;一个徐如林,一个疾风;一个卖旧书,另一个经营婚庆公司。他的家温暖整洁,是两个人的温馨世界。女主人的心思无处不在。客厅里,转角沙发上有七个大大小小的软垫。咖啡桌上,有装满纸和水果的木筐,还有装满蛋卷、饼干和零食的塑料托盘。冰箱门上,从国外旅行带回来的冰箱贴纸就像一座不眠的回忆之岛,点缀在水面上。你还会注意到那些无处不在的幸福标签:墙上挂着深色木框的小熊维尼挂钟,放着一整套青花瓷茶具的罗汉床,斜插在微波炉里的一朵鲜红的玫瑰,贴在阳台玻璃门上的送祝福给双鱼座的剪纸,还有噘嘴的麦兜装饮用水的搪瓷罐子。最后一次去的时候,钱花光了,英雄气短,只带回来一份闻一多的《死水》。有了这本又黑又铁的诗集,聊以抚慰我羞涩的钱囊。每次去他家,他都不怎么说话,就给你泡了杯绿茶,然后坐在扶手椅上抽“中南海”。他躲在烟后若有所思,
他从不做广告,从不发帖,也从不和顾客混在一起。他从不隐藏人,从不炫耀自己的财富或为贫穷哭泣,从不表露自己的情感。
他卖民国书籍和旧平装本。古籍价格上涨,大家都去追,他却充耳不闻。这种著名的墨水价格上涨,观众们都很惊讶。他不为所动。汉字、画册、碑文、各种藏品,你唱我登场,他却依然“藏在小楼里形成统一体系”卖他的民国书籍。
他就是大良,孔子旧书网上千家店铺中口碑最高的一位。我去他家书三次。第一次是在2005年秋天,那时他还住在《十里堡农民日报》后面。他从壁橱里拿出几个大纸箱,打开后,里面装满了民国书籍,每个纸箱上都盖着一个塑料书皮。那简单而大胆的手绘封面画,凹凸不平的排版,以及染满时光所有色彩的道林纸……我坐在小板凳上一下午,挑出了44种装帧精美的新文学书籍。其中,曹芳的《苦酒集》、跳思的《苦燕子》、路翎的《青春的祝福》都是好貌的初版。那时候,20多岁的大亮浓眉大眼,真是年轻气盛。书架上还看到一本《鸦片战争文献集》,署名阿英,用毛笔赠送给陈伯达,字迹工整,盖着漂亮的朱文印章。我认为报价有点高,所以我放弃了。离开后,我的内心真的很怀旧。已经在公交车上点了火,并且熄灭了,把车钥匙放回口袋,又上楼去敲他的门。人们总是成双成对地说好话,顺手买了一些方成和毕可观的漫画手稿。
三年后,我又去了那里。因为经常在潘家园见面,这次对大良有点熟悉了。不过收获不大,我选了陈的《苍曲楼文存》的油印本和林语堂的《苻坚集》的毛边本。还记得买了朱桓楼主的武侠小说《青门十四侠》,这是民国畅销书的旺盛。
最后一次去的时候,钱花光了,英雄气短,只带回来一份闻一多的《死水》。有了这本又黑又铁的诗集,聊以抚慰我羞涩的钱囊。
每次去他家,他都不怎么说话,就给你泡了杯绿茶,然后坐在扶手椅上抽“中南海”。他躲在烟后若有所思,不殷勤,不咄咄逼人,不劝说。我们这一代“70后”就是这么淡定,像个桃子或李子。
所有收集到的书都是他修剪的:书脊粘好,边角展平,污渍擦掉,然后放入塑料书皮,整齐地插入书架。没有什么比得上普通书商的无序。很久以前,我去东京的神田古书街,那些商店明亮有序的窗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想,如果大良租房子,在琉璃厂或者成福路开一家二手书店,他绝对不会输给东邻。
他的家温暖整洁,是两个人的温馨世界。女主人的心思无处不在。客厅里,转角沙发上有七个大大小小的软垫。咖啡桌上,有装满纸和水果的木筐,还有装满蛋卷、饼干和零食的塑料托盘。冰箱门上,从国外旅行带回来的冰箱贴纸就像一座不眠的回忆之岛,点缀在水面上。你还会注意到那些无处不在的幸福标签:墙上挂着深色木框的小熊维尼挂钟,放着一整套青花瓷茶具的罗汉床,斜插在微波炉里的一朵鲜红的玫瑰,贴在阳台玻璃门上的送祝福给双鱼座的剪纸,还有噘嘴的麦兜装饮用水的搪瓷罐子。
在旧书圈里,我从未见过比这对年轻夫妇更有爱心的人。两种性格相辅相成:一种是克制,一种是温暖;一个徐如林,一个疾风;一个卖旧书,另一个经营婚庆公司。
他们是在必胜客一起工作时认识的。结婚十年后,我们可以彼此敞开心扉,每隔一两个星期就可以彻夜长谈。是全方位的交流,传递着彼此生活的喜怒哀乐,也传递着青春的美好回忆。他们是夫妻,也是无话不谈的朋友。大良说,他对妻子没有秘密。
有一次,一群书友去郊游。夜深人静时,东船西船寂静无声,几个男人晚上开始在床上谈天说地,有笑有笑,话题逐渐滑向接下来的三条路。大良话不多,偶尔插一句冷幽默,却能让大家“花枝颤抖”。在讲述真相的冒险结束后,每个人都变得严肃起来。好就像黑夜一样,这些文学大叔激起了他们说实话的欲望。天亮了。我记得他靠在床上,吐出一股烟。他淡淡地说,结婚前要做所有荒唐的事情,所以他的内心总是平静的。
平静,很多人对大良的印象就是平静。内心的平静和家庭的和睦为他十年的书商生涯描绘了一幅独特的画像。
的确,无论是买书还是卖书,他都不着急、不耐烦、不急于抢。
潘家园的诗鬼,他从来没有第一个冲进去。在购买商品时,他给出的价格比普通书商高,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纠缠着要降价三元五。“愿意出高价,但不要糟蹋了。”和他打过几次交道后,供应商往往认为他“对价格不敏感,好说话”,愿意以后继续和他合作。
卖书的时候,他不像普通书商那么随意和懒惰,而是像在写字楼工作的白领。他坚持每天在网上卖孔子旧书,坚持做一件正确的事十年。不管这本书值多少钱,都要20元起。他宣称他永远不会用儿童保育或卖假货。他没有一般商人“总是卖足够的钱”的想法。对他来说,单本书亏点钱不要紧,只要整本书赚到就行(他的整体利润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开阔眼界,不计一城一地的得失,“让和你做生意的人先赚钱,然后你的生意才能长久”——他看的是大局。
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有稳定的现金流,永远不会被商品压制。
通过十年不间断的积累,“大良”逐渐成为线上旧书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忠实客户。他们知道从大良买书是真的,没有风险。因此,他的书经常以略高于正常市场的价格被竞争。什么是品牌?品牌就是你花了更多的钱,却依然觉得物有所值。在这里,商家的信用被转换成价格的一部分。
布书店老板胡同里有一次去大良家。吃饭时,大良点了一份外卖,把同行留在家里吃。点了太多的食物,没有吃完。如果是普通人,就把剩饭剩菜放到冰箱里,下次吃饭的时候再吃。而大良没有,他把所有没吃完的食物都放进垃圾袋,直接处理掉。这件事给胡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大良做事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不在乎小钱。比如,大良从来不像其他书商那样在寄书的邮费上动脑筋。一方面与大学学精密仪器的理科生的思维有关,或许更重要的是,他是北京人,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在北漂没有危机感和陌生感。
2002年第一次去潘家园的时候,我注意到了这个长得像大学生的北京人。只见一个戴着棒球帽,胳膊大,腰圆的人问大良:“你有杨朔的《三千里河山》吗?”“是的!”他指着一本白色皮肤、红色边框的平装书。“我很高兴,我很欣慰。多少钱?”“二十。”十年后,这本书现在只能卖二十。不像其他街边小摊的书商,说北京话有点胆小。他们穿着干净的米色夹克,蹲在地上,露出一头浓密的黑发。藏书家谢说:“我看着大良从潘家园摊位一点一点地站起来。”记得那天我从他那里买了一本民国毛边书,是华林的《论艺术》。他在要价。这是他书商生涯的起点,也是我闯入旧书圈的第一枪。
后来在潘家园,说起大良,印象最深的一张照片是,在书摊西端的入口处,那个眉清目秀、胃口大开的年轻人手里拿着一支烟,脸上表情冷漠。
当时潘家园的书商大多没有高学历,误入行当。他们缺乏对北京的归属感,挣钱的时候会通过花钱、喝好酒、吃好菜、去KTV来报复,但租的房子总是乱七八糟。等你攒够了银子,你就买车回家盖大房子。他们对书没有感情。对他们来说,书的唯一意义就是可以换钱。
大良是这里不可多得的“二代书”。他的父亲老赵以前在潘家园卖书。他一边帮父亲跑腿看摊,一边逐渐对旧书特别是民国旧书产生了兴趣。他说民国的书是白话的,可以读。他不喜欢看不懂的书。而且,很多民国作家写的文章,他学生时代接触过的,都有特殊的感情(每次发新课本,他都迫不及待地把语文书上的课文通读一遍)。后来,他干脆辞去工作,专攻二手书。这是他的兴趣,也是他的第二个同伴。他不能没有书。有人说,以自己的兴趣为职业是人生最幸福的事。大良说,他感觉最满足的时刻就是买了一大堆旧书,然后打开纸盒,一本本拿出来。
圈子里的朋友都知道,大良不仅是书商,还是一个有实力的收藏家。真正难得的珍本,他都放在中间,从来不发出去。他保存的优秀新文学书籍足以举办几次精彩的新文学专场拍卖会。我曾问他:“还会留下什么样的书?”他想了想说:“我不知道。大概值5000多元。”
他的父母一直以他为荣,在卖书方面他比兰强。他妈妈总是在朋友面前大笑着称赞儿子,说他聪明能干。
很多人说,作为一个商人,大良的内心很传统,是非观念和道德观念很明确。孝、忠、誉,这样的字眼,他特别重。有一次他谈到生死,他说他的一个长辈得了绝症,生命垂危。然而,他不值得的儿子招募他的同学在家打牌。这时,大良骂了一句:“这混蛋!”
他是如此的深情,以至于十年都没有换过发型师。这个人会跟着他要去的商店。他说这个人讲道理,会说话。表面上看,他与中国香港二手书店老板欧阳李文先生的友谊是一种商业联系,但实际上,他们更渴望了解和珍惜彼此。他每年去香港一次,专门拜访欧阳先生。其实我买的书很少,但我更感兴趣的是享受两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聊天的友谊。
他说,要活着,总要有一点精神追求,做一些对社会和亲人有益的事情,不要混吃等死,不要麻烦别人。
他的生活很轻松,一步一步来。有钱就安全,对财富和物质没有强烈的欲望(买的车是二手帕萨特)。早上醒来,先靠在床上抽根烟,然后沏杯茶,打开电脑,去孔子旧书网。白天,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把书上的书放好,联系就互相联系起来了。吃你应得的,活你应得的。睡前点一盏“中南海”,驱散一天的琐碎。
他的理想是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盖一所房子,点蔬菜,养一些花,看书,呼吸新鲜空气。当你老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打了几次麻将(最好赢一点)后,你会幸福地结束,从而过上衣食无忧、没有起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