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代词语法讲解(英语代词pronoun的最好教材)
英语代词语法讲解(英语代词pronoun的最好教材)各种语言里都可能存在这种现象。代词作主语时有一种形态,而作宾语时却有另一种形态。答:对啊,都是说话人用来指代自己的称谓。它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既然如此,那英语有什么特别?
答:《论语》。
《论语》全书使用了“我”将近50次,也使用了“吾”超过100次。
“我”被用作宾语的时候更多,而“吾”被用作主语的时候更多。
你说:且慢,“我”和“吾”的含义不是一样吗?
答:对啊,都是说话人用来指代自己的称谓。
它们都是第一人称代词,单数形式。
既然如此,那英语有什么特别?
代词作主语时有一种形态,而作宾语时却有另一种形态。
各种语言里都可能存在这种现象。
它绝非英语独有。
但我们若意识不到这种共性,一接触英语就可能丢盔弃甲地撤退。
再看《庄子·齐物论》,更妙。
这个句子正体现老庄哲学的超然物外,忘我逍遥。
翻译一下:
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是否达成了惊人的一致?!
只不过,现代汉语“遗失”了这种主格和宾格的区别。
以我们都学过的小学课文《我选我》为例:
所以,今天,我们才对英语代词的主格和宾格概念感到十分陌生而恐惧。
英语单词case的确有一层含义是“盒、箱、容器”,接近“格”。
但“主格”和“宾格”这种术语仍颇让人费解。
我们不妨将“格”理解为“资格”。
注意图中4个英语术语,都含有case。
● “主(宾)格”为1个代词形态上的“资格”,即它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
● “大(小)写”为1个字母形态上的“资格”,例如,当它所属的单词出现在句首,它一定需要大写。
英语倾向于以单词的形态变化来体现其语法功能的不同。
这是英语和汉语的重大差异。
《论语》为我们理解主格和宾格提供了便利,却又展示了一个汉语的致命障碍。
第2个“吾”字在句中充当什么成分?
答:定语。
现代汉语翻译:我每天多次反省我的行为。
第2个“吾”修饰“身”,“身”是1个名词,那“吾”当然作定语。
然而,这2个“吾”字长得一模一样!
我们只能通过英语看清它俩的词性区别。
再看现代汉语:
多数中国编辑的英语词典都将my的词性标为:物主格代词。
这是完全错误的。
错误的根源是: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代词在充当主语和宾语之外,还可充当定语。
而权威英语词典都将my标为:形容词或限定词(determiner)。
以Collins词典为例:
形容词或限定词才能做定语。
(注:限定词是一类特殊的形容词。)
英语为何在此与汉语“分道扬镳”了?
答:为了让句中词和词之间的关系更明确、稳定。
我们拿什么依据证明“我爱我家”绝对不能这样断句:我爱我,家?
但,我们这样做,却能杜绝句子成分的随意组合:
my的准确含义就是:我的。
于是,英语里有了这类物主限定词,区别于代词。
所以,代词(pronoun)到底是什么?
答:汉语代词是什么,英语代词就是什么。
汉语代词在句子中的2种最基本功能是:充当主语、宾语。
那英语代词同理。
所以,它完全不需要从零学起。
但汉语代词还有第3种功能:充当定语。
英语代词则不可以。
我这篇文章的根本目的不是讲解英语代词,而是以代词为通道来消除我们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
鉴于代词和名词的相似特性,可参看这篇:
☛点击可看:英语是不需要学习的:名词(noun)是什么?
(本文完)
作者简介:
- 不间断以英语为工作语言在中国工作15年
- 曾受雇于新东方﹑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轻松调频Easy FM﹑视觉中国集团﹑华纳唱片等
- 担任过英语老师﹑英语动画电影制片人﹑编剧﹑导演﹑记者﹑主持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