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
可怜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又一年(春色三分二分尘土)如今,我看杨花,却是有无限之美。我特别喜欢杨树那柔媚的荫影爬伏在地上的样子,阳光完全被浓密的杨树叶和杨花给融化了,映照在地上的,仿佛是杨树明媚的双眼,那些飘飘的花絮就是杨树的睫毛了。于是,我便常在春天观察杨树从树枝返绿,到长出酷似毛毛虫样的杨树花,从杨树花化作春泥,到树叶萌出新芽最后到树影婆娑。这是一个很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你会感悟许多人生的美好和伤感。在漫长的人生中,美好其实是伤感的一种衬托,艺术讲求的是残缺的美,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从美好中体味伤感,伤感中感受美好。正如杨花,她在飘落的美丽中浸透着淡淡的忧伤。在古代诗词中写杨花的句很多,但大多数给人的感觉很是哀伤。“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这曲《西江月"杨花》里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让人久久难以平静。在词人愁绪中我们不难看出杨花的多情,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春风不解禁杨花周忠应
“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杨花,因时而开,随风起舞,飘泊不定,意趣万千。古人在诗词中时常写到杨花。杨花,其实不是花,而是杨树的种子,有白色的绒毛覆盖,春风吹拂时,杨花随风飘舞,如花絮飞扬。古人诗中写到杨花,大多是感叹人生飘零,表达怅惘和愁绪。如司空图《暮春对柳》:“萦愁惹恨奈杨花,闭户垂帘亦满家。”愁和恨,就像漫天飞舞的杨花一样,哪怕关门锁户,它们还会飘飞进来,无法躲避。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还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开头一韵,非同反响,道出了杨花的性质和际遇。这一句与欧阳修的“环滁皆山也”可谓异曲同工。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也无人惜从教坠”,则言其际遇之苦,没有人怜惜这像花又毕竟不是花的柳絮,只有任其坠落,随风而去。这首词虽是咏物,实则言情,虽是伤春,意却在伤别,然而表达却曲致其意,回环往复。句句有杨花的影子,却句句意不在杨花。
在古代诗词中写杨花的句很多,但大多数给人的感觉很是哀伤。“飞絮淡淡舞起,轻裳浅浅妆成。去时散漫住何曾?总付流光一梦。素心原无管束,岂为牵惹东风。旧时烟柳又满城,惆怅青衫犹冷。”这曲《西江月"杨花》里的孤寂、失意、怅然和抑郁让人久久难以平静。在词人愁绪中我们不难看出杨花的多情,她想抚平人生的累累伤痕,但是也许她只会增加词人的无奈与感慨。“无情雪舞杨絮,离复聚、几番寻觅”, 杨花又是无情的,她不知道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不知道游子们的深深眷恋。杨花目睹了“多情自古伤离别”的世间爱情纠葛,但她仍然白絮飞舞,不解人间的凄苦,让人生出“百尺章台撩乱飞,重重帘幕弄春晖。怜他漂泊奈他飞。澹日滚残花影下,软风吹送玉楼西。天涯心事少人知”的感慨。
关于杨花,最让人难忘的要数胡太后的伤哀了。北魏年间的胡太后,系北魏宣武帝元恪妃,孝明帝元诩生母。胡太后牝鸡司晨,信用奸佞,内为朋党,肆乱淫情,杀子弑夫,恶名千古。可就是这位胡太后,却苦苦追恋一位北魏名将杨大眼的儿子杨白花。据说,杨白花青年才俊,又出身名门,胡太后一见不可忘,追逼不已,杨白花和其父身在朝堂,惧避不肯从。后来杨白花的父亲去世,杨白花见北魏政治统治混乱,一片风雨飘摇,再无可恋,决然改名杨华,拥部降了南朝梁,再也不回来了。胡太后思之不已,写了一首《杨白花歌》:“阳春二三月,杨柳齐做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巢里。”
据说,胡太后让很多宫人歌女日夜踏足而歌,声色凄婉。不过,杨白花终究没有感动。没有回到胡太后的身边。因为他认为胡太后不是他的所爱,他的爱应如杨花那样素洁和多情。而胡太后的恶名似乎玷染了他心中的爱情。
如今,我看杨花,却是有无限之美。我特别喜欢杨树那柔媚的荫影爬伏在地上的样子,阳光完全被浓密的杨树叶和杨花给融化了,映照在地上的,仿佛是杨树明媚的双眼,那些飘飘的花絮就是杨树的睫毛了。于是,我便常在春天观察杨树从树枝返绿,到长出酷似毛毛虫样的杨树花,从杨树花化作春泥,到树叶萌出新芽最后到树影婆娑。这是一个很美的过程,在这过程中你会感悟许多人生的美好和伤感。在漫长的人生中,美好其实是伤感的一种衬托,艺术讲求的是残缺的美,人生的最高境界应是从美好中体味伤感,伤感中感受美好。正如杨花,她在飘落的美丽中浸透着淡淡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