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把老式古董床单铺上了(65年李井泉到北京开会)
过年把老式古董床单铺上了(65年李井泉到北京开会)这些反动势力,对建设人民政权,改善大西南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阻力甚大。虽然,解放军对大西南实现了军事上的占领。但是,西南地区作为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盘踞的地方,必然遗留了大量国民党的特务和残余势力。在毛主席晚年,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李井泉是最了解我心思的人,可以称得上我肚子里的‘蛔虫’。”毛主席的信任1949年冬天,毛主席领导着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西南。
毛主席和李井泉在一起
前 言
在革命史上,李井泉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心里是装着党,装着全国人民的。同时,他也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顾全大局、勇担责任、光明磊落的老一辈革命家。
为了国家的建设事业,李井泉付出了他的心血,自己却没有享受什么,就连1965年去北京见毛主席时,穿着的衣服,也是一搓就烂……
在毛主席晚年,经常对身边的人说:“李井泉是最了解我心思的人,可以称得上我肚子里的‘蛔虫’。”
毛主席的信任
1949年冬天,毛主席领导着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大西南。
虽然,解放军对大西南实现了军事上的占领。但是,西南地区作为蒋介石和国民党反动派长期盘踞的地方,必然遗留了大量国民党的特务和残余势力。
这些反动势力,对建设人民政权,改善大西南的生产和人民生活,阻力甚大。
想到这些,毛主席心里,便感到深深的不安。
毛主席与李井泉、林一山等交谈
1950年,为了彻底解决西南地区问题,毛主席和其他的中央领导人多次开会,最终决定:任命李井泉为川西区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兼行署主任。
临行前,毛主席找李井泉谈话,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消灭匪患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同时,一定要搞好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在长期的革命中,你是我毛泽东最信任的人,对于我的心思,你是一点就透,交给你做这件事我放心,我毛泽东的眼光不会错,你一定能够像以前一样出色的完成任务。”
听了毛主席的殷殷嘱托,李井泉站立起来,向毛主席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说:“主席,感谢您一如既往对我的信任,我李井泉一定不辜负您的信任,给毛主席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剿匪过程中,李井泉以毛主席的嘱托为先,凡事都想到人民的利益,走群众路线,歼灭了大量的国民党特务和土匪势力。
李井泉陪同毛主席视察
李井泉大获全胜的消息传到北京后,毛主席亲自打来电话,向李井泉表示祝贺。
在电话中,毛主席说:“李井泉,我知道,你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嘱托。这次川西剿匪,你们立了大功……你要再接再厉,带领四川人民搞好建设和发展。”
从毛主席对李井泉的话里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他的信任之重。毛主席对李井泉的信任,源于两人的交往。
1909年出生的李井泉,在江西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读书时,受进步思潮的影响,就参加了北伐战争。
1927年8月,李井泉参加了南昌起义。
在起义军南下广东失败后,李井泉并没有放弃,而是在当地中共党组织和农民群众的帮助下,继续坚持革命斗争。
李井泉很早就听说了毛主席,并逐渐与同为“师范生”的毛主席,结下了不解之缘。
李井泉
1930年春,中共东江临时特委的命令,李井泉到江西省寻乌县,给红四军前委送信。
在到了寻乌县的时候,李井泉受到毛主席的赏识,被留在身边,担任了毛主席的秘书。
毛主席对李井泉说:“你很年轻,精明强干,又有文化,很适宜做政治工作,希望你努力学习马列著作,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士兵共甘苦。把自己的知识和才能贡献给工农大众。”
8月,在湖南省浏阳县组建了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主席任总政委和总前委书记,李井泉也被任命为总政委办公室秘书长。
此后,李井泉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了将近一年。
李井泉说过,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这一年里,毛主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作风,对他的影响非常深远。
1931年6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三次“围剿”。在第三次反围剿期间,李井泉被任命为红35军政委。
1933年2月,在第四次反“围剿”中,李井泉按照毛主席战略战术,在登仙桥、东坡等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李井泉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期间,李井泉先后在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工作,六过雪山,三过草地。在二、四方面军会合后,李井泉被任命为红二军团第4师政委。
这段经历,让李井泉成为了极少数在红军三大主力均任职过的将领之一。
1937年,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李井泉被任命为120师358旅副旅长,不久担任了358旅的政委一职。
在任职期间,李井泉率领部队参加了忻口会战、晋西北破袭战等战役,与日伪军作战一百多次,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绥远省的大青山地区,既是的内蒙古的中心地带、陕甘宁边区北方的门户,又是中共通往蒙古和苏联的国际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为此,毛主席多次发电报给朱德、彭德怀及120师,希望沿着大青山脉,组建一支游击队,创建游击根据地。
毛主席、周恩来和朱德在一起
1938年6月11日,毛主席致电朱德、彭德怀、贺龙、关向应、肖克,指出:
“惟开始建立根据地时,敌人知其重要意义,必多方破坏,故部队须选精干者,领导人须政治军事皆能对付,且能机警耐劳,而有决心在该地创立根据地者。”
第二天,朱德总司令和彭德怀副总司令,便致电贺龙、关向应、肖克并报毛主席:
“……经我们详细考虑,请坚决派李井泉同志率一个建制团去……”
不久后,根据中央指示,李井泉以358旅715团为主力,组建了“大青山支队”。
随后,李井泉就被任命为八路军120师大青山支队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在当时,这支2300余人的部队,对外称为“李支队”。
8月2日,李井泉率领着“李支队”,通过杀虎口进入绥远境内,从旗下营镇东侧通过平绥铁路,进抵大青山区腹地,与杨植霖、高凤英等领导的蒙汉抗日游击队胜利会师。
在大青山地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李支队”六战六捷,在阴山七百里的广大地域,先后开辟了绥中、绥西、绥南游击根据地。
李井泉(前排右一)与贺龙等人合影
在大青山地区,李井泉不仅重视军事斗争,更发挥了他的政治特长,多次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蒙汉联合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当地民众的同情和支持。
1939年春,在李井泉的领导下,“李支队”剿清了大青山地区的大量土匪,让当地的混乱局面得到控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
当时,大青山地区传唱着这样的民歌:
“八月里来秋风爽,李支队挺进青山梁,日本鬼子丢了魂,蒙汉同胞喜洋洋。”
解放战争期间,李井泉担任了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兼晋绥军区政委。
贺龙、罗瑞卿、谭政、李井泉在西柏坡
1949年冬,李井泉与贺龙等人,率领第十八兵团,进军四川。
1955年,解放军开始授衔。李井泉执行了毛主席“主政地方,不参加评衔”的政策,而未能授衔。
虽然没有参加授衔,李井泉依然被人们称为“无衔上将”。可以说,按照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功绩,被授予上将军衔,李井泉是当之无愧的!
1959年,全国发生自然灾害,各地向中央发来求粮的报告。3月,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从四川调粮,支援全国。
为了顾全大局,李井泉没有向中央诉说四川之难,而是选择了号召全省人民勒紧腰带,支援全国。可以说,这一时期,四川对全国的贡献极大。
1965年,李井泉去北京开会,住在北京饭店。
期间,李井泉把随身携带的睡衣睡裤换下来,拿去清洗。服务员在清洗的时候,发现衣服已经很破旧了,稍微用力一搓就碎了。
后来,还是李井泉的爱人付了钱,用酒店里的旧桌布,给他做了一身睡衣。
李井泉和毛主席
在一次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时,毛主席委婉地批评他说:“只知道大公无私,不知道大公有私。”
亲属的饭钱,由我付
1973年,李井泉64岁了,他仍然关心着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他不顾年老病弱,坚持到地方进行调研,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想为人民多做一点有益的事情。
1974年2月,李井泉思乡心切,决定回家乡去看一看。这也是他在离家40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
在江西省临川县仓下村,李井泉看着将星熟悉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想着自己的过去,感慨万千。
李井泉挨家挨户看了乡亲们的生活,询问了他们的生产情况。对李井泉的问候,乡亲们非常激动,都热泪盈眶。
在看望了村里小学堂的师生后,李井泉主持召开了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座谈会。
在会上,村里的干部向李井泉汇报了村里的一些情况和这些年的变化。李井泉不时地插一些话,再三询问有什么困难。
有人说,村边里的万年桥倒塌了近百年,一直没有重修,影响村里百姓的出行和生活、生产,大家建议重新把万年桥修起来。
李井泉在江西临川老家与乡亲们一起
李井泉听了十分高兴,说:“你们的这个想法很好,正合我意。”
说办就办,李井泉立即把陪同的省、地、县、社四级负责同志召集到一起,和他们一起商量、研究,落实了这个项目和资金情况。
李井泉看着县委书记叶学龄,说:“这件事,就交给小叶具体负责。”
万年桥修好后,李井泉特意为大桥题了字:
“发展经济、方便交通”。
对此,当地的群众非常高兴,在桥头题了诗:
“万年桥复通,开国大臣功。掌权不忘民,井泉万代颂。”
在这次座谈会上,有人说村民李玉祥的父亲,生了重病,快不行了。他的家里非常困难,连买棺材下葬的钱,都拿不出来。
李井泉听到后,转过身对秘书说,从他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替李玉祥家买木头做寿材。
李井泉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要解决,他一个在公社当干部的堂弟,鼓了鼓勇气,对李井泉说,他的家属想要从农村户口转成商品粮户口,希望李井泉在县领导面前帮着说句话。
对此,李井泉当场予以批评,说:“这种事,应该按政策办。”
在回乡的第二天,李井泉参观了临川县农机厂,参观了化肥厂,参观了红旗桥镇柑橘园,参观了当地的农田基本建设。
李井泉视察工厂
在水库参观时,李井泉看到水库里的工作人员正在抽水起鱼。他看到一条条活蹦乱跳的大鱼,非常高兴。
李井泉笑着对叶学龄说:“能不能给我挑一条大鱼,我要请村民们吃餐饭。”
叶学龄说:“没问题,别说一条,要几条都可以。”
临走时,李井泉让秘书拿了钱,叶学龄让工作人员给他买了两条大鱼。
下午,李井泉在自家的老屋前摆了酒席,请乡亲们来吃饭。
李井泉看到准备的是两张桌子,感觉有一些亲疏之嫌,便提出将两张桌子,并在一起。
看着并成一桌,李井泉满意地说:“这样,大家更亲热些。”
席间,李井泉举杯,对乡亲们劝酒劝菜。他指着桌上的鱼说:“这顿饭,是以我个人的名义请的。”
大家听了李井泉的话,哈哈大笑,气氛十分融洽。
吃完饭,李井泉驱车到抚州地区招待所休息。
李井泉
后来,李井泉的妹妹特意从东乡县占圩乡赶来看望,李井泉和夫人杨荫梧,和妹妹一起,在招待所的餐厅里吃了一顿便饭。
饭后,李井泉对招待所的工作人员说:“我的亲属在这里用餐,费用要记在我的账上,由我付钱。”
李井泉和妹妹寒暄了一会儿后,说:“你们看过我了,也吃过饭了,就回去吧!”
多年没有看到哥哥的妹妹,只好恋恋不舍地告别了李井泉,离开招待所。
过了一会儿,李井泉的妹妹又返了回来。叶学龄看到后,问她有什么事,她说想和哥哥一起照张相,作为留念。
李井泉听到后,说:“照相就不必了。”
杨荫梧不解,说:“你也真是的,那么多人和你照相,你都照了。跟妹妹照张相,就不行吗?”
李井泉说:“我与其他人照相,是因为他们为我服务,付出了辛劳,我要感谢人家。跟妹妹照相也不是不可以,我是怕她的儿子,将来拿着照片到处张扬,干出不好的事情来。”
就这样,李井泉的妹妹只好带着遗憾,走了回去。
李井泉对家乡是热爱的,在逝世前,他留下遗言,要将骨灰一半安放八宝山,一半安葬在临川唱凯仓下村。
郭维城、李富春、李井泉、邓小平
1975年9月30日 邓小平以周恩来总理的名义,举行了国庆招待会,李井泉出席了这次招待会。
1982年9月,李井泉在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当选为中顾委常委。
1985年8月,为了支持邓小平提出的“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重要决策,李井泉带头给中央写信,请求辞去在中顾委的职务。
为此,在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上,中央对李井泉等人为中央领导机关成员新老交替做出了表率的行为,作出了高度评价。
1989年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了由中央审定的《李井泉同志生平》中说:
“他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不搞特权,不谋私利。”
李井泉晚年在外地视察时
从李井泉的自身来看,他的个人生活,也没有享受到多少,总是吃苦在前,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