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怎么讲资产配置:卖 还是 存

怎么讲资产配置:卖 还是 存首先看看自己所在地是否是苹果的优势产区(这里的苹果指的还是红富士),尤其烟台蓬莱和栖霞、甘肃静宁、陕西洛川和富县等,这些果商眼中的优势果区,今年好的优质果价格居一直高不下,甚至果商们都在主动寻找,我就收到了很多果商朋友的信息,咨询一些优质的货源。三、如果不卖,你准备入果的冷库靠不靠谱?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那么对于果农而言,到底“卖”还是“存”呢?凡事都没有绝对的,毕竟苹果是“非标品”,我们果农朋友也不要轻易被网上的“言论”带节奏,要客观冷静的分析一下自己的真实情况,你要先在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一、你的苹果质量到底怎么样?二、你所在地的收购价格如何?合不合理?

前两天我们绿色田园发布了一篇文章《今年的苹果行情,果农“不卖”,果商“不收”?到底怎么了》,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很多自媒体平台上大家也是各抒己见,无非就是两种观点,一个是“果农派”认为,今年农资物料等成本增加,苹果面积、产量下降,而且今年的苹果品质还可以,应该卖的价格高,收购价格没达到我满意就不卖,这么多年了果农也应该“硬气一把”!

另一个就是“果商派”认为,今年的苹果整体品质不错、产量有限,价格确实应该涨,但是涨太多也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果农应该及早的“落袋为安”,况且目前口罩事件、消费降级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品流通,一旦收购价格超出了心理预期,我肯定少收或者不收,因为价格过高必然导致市场流通慢,可能赔钱的买卖不敢干啊。

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没问题,只是站的角度不同,制衡的那个“点”没有统一,说白了就是价没谈拢,这种“心理博弈”应该会持续一段时间,因为苹果的销售也只是刚刚开始。

那么对于果农而言,到底“卖”还是“存”呢?凡事都没有绝对的,毕竟苹果是“非标品”,我们果农朋友也不要轻易被网上的“言论”带节奏,要客观冷静的分析一下自己的真实情况,你要先在心里问自己三个问题。

一、你的苹果质量到底怎么样?

二、你所在地的收购价格如何?合不合理?

三、如果不卖,你准备入果的冷库靠不靠谱?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多大?

首先看看自己所在地是否是苹果的优势产区(这里的苹果指的还是红富士),尤其烟台蓬莱和栖霞、甘肃静宁、陕西洛川和富县等,这些果商眼中的优势果区,今年好的优质果价格居一直高不下,甚至果商们都在主动寻找,我就收到了很多果商朋友的信息,咨询一些优质的货源。

如果是这些优势产区的优质果,那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当地的收购价怎么样?以陕西洛川为例,目前70起步的半商品收购价在3.5元——4元,也确实达到了大部分洛川果农的心理预期,所以主动卖的很多,今年洛川果农自存果的比例比去年要少。在烟台蓬莱,85以上的一二级优质红富士的收购价也超过了6块,80的一二级也在4.5元——4.8左右,这个价格果农朋友还是非常愿意出手的。

怎么讲资产配置:卖 还是 存(1)

那如果是这些优势产区的果农,我们手头的苹果质量还不错,可是当地的收购价格还是跟往年一样在3块左右(80果),那我们就可以考虑入库。但是很多果农朋友只看到了收购价格,却忽略了收购的品质,不管自己的苹果质量好不好,都在盲目的惜售,这就容易出问题。

从目前今年的收购看,好的优质果和挑下来的三级果,甚至冰雹果、落果都会有不错的行情,就是中间这部分上不去,下不来的绝大多数的果品,咱果农朋友一定要结合着当地的收购价格综合考虑。说到这儿,大家可能会觉得说的是废话,到底该怎么考虑?那我也说说我的个人建议吧,如果这部分“中间等级”果品的收购价格比往年高出了五毛到一块,其实就可以考虑出手了,毕竟红富士这个品种还是有它的价格极限,你还指望它涨多少?

如果还是不愿意出手,我就要赌以后的行情,或者当下的收购价格确实太低了,相比于农资物料和人工投入,我根本不挣钱,只能入库,观望以后的行情,还有一种比较多的情况就是果多实在是卖不过来了,只能先存库,后期慢慢卖。那我们就再来看第三个问题。我们果农朋友在选择入库的时候,首先尽可能的对自己的果品进行分级,这个对后期的销售很关键。其次要考虑选择的冷库靠不靠谱,这个主要指两个方面,一个是能否保证储存质量,有些冷库为了降低成本,温控也做不到位。再一个冷库能否提供真实透明的价格。

纵观这几年的苹果行情,凡是果农自存果高出客商存果比例的年份,最终的大部分果农是经不起市场动荡的。毕竟“种果”和“卖果”是两个不同的行业,果农和果商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大不一样。

往事就在眼前,2014年苹果后市价格上涨,导致2015年的新果季,大量果农选择入库,春节过后,果农们没有等来预期的高价,纷纷低价出手,集中上市导致价格踩踏。而果商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不卖,伺机而动,果农有时候却很难做到,这就是我们说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浅显的例子。不得不说,马上中国的水果“老大”——柑橘也即将快马杀到,后市的苹果行情何去何从,恐怕也得看这位“老大”的脸色。

最后,我们也来聊聊今年的苹果产业,上半年我们《绿色田园》团队在山东、西北各个苹果主产区调研,发现种苹果的农民已经严重老龄化,同时“非粮化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苹果种植的盲目扩张,苹果面积开始逐步缩减。关于今年的产量,云、贵、川、西藏、新疆等一些新兴产区暂不统计,单看几个红富士的优势产区,减产也是有目共睹。那就算苹果减产了,就意味着一定能驱动产地价格提高吗?其实目前看,价格确实也提高了,但是似乎并没有达到很多人想象中的高价。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果生产国,我们种了世界百分之60以上的梨、桃、瓜类,我们种了世界百分之50的苹果,官方数据我国的水果总产量4万亿吨,几乎超过了粮食总产的一半,可以说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应。以前苹果能够储存,实现全年供应是最大的优势。现在在电商和物流优势的加持下,网络的多样化可以随时提供新鲜的应季水果,苹果的可替代性也越来越明显,没有哪个水果是消费者非吃不可的,尤其红富士苹果在消费者的心中是有价格预期的。

其次,后疫情时代下,国人的消费观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再加上俄乌战争引发全球经济进入衰退性周期,面对未来众多的不确定性,大家看了看口袋里的钱,也纷纷达成共识,还是省着点花吧......

红富士这个品种在中国苹果领域已经“封神”20多年了,红富士也见证了中国苹果产业的鼎盛期,但国人也吃了20多年的红富士了,还能一直吃多久?同时,红富士的产区优势也过于明显,次生区的果农几乎没有话语权。细想一下,这么多年苹果行情的起起落落,不也正折射出红富士苹果产业的疲软和内耗,在极度饱和的前提下,拼的不就是区域优势、自然天气导致的产量和品质变化吗?纵观这几年来,大的种植基地哪个靠着种植红富士发家致富的?或许以后随着红富士的面积的骤减,红富士的价格也能突破极限,但这都是后话,目前还很难实现。

传统的种植结构、种植品种、种植技术、销售渠道已经与时代渐行渐远,今后的苹果产业该如何破局呢?红富士的优势产区,多年来一直优质优价,这样的产区我们鼓励大家积极提升管理技术和水平,通过高品质实现高效益。那次生区,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更换新优特品种了。因为今年但凡价格高开高走的要么是红富士的优生区,要么是新特优的苹果产区。

怎么讲资产配置:卖 还是 存(2)

(维纳斯黄金)

怎么讲资产配置:卖 还是 存(3)

(土岐苹果)

今年山东优质的维纳斯黄金收购价在9块以上,威海的土岐苹果也在10元左右,西北的瑞雪、瑞香红价格也是7、8块起步等等,我们发现这些优质的苹果新品种价格指数和销售渠道早就跟红富士不在一个层面上了。尤其现在很多基地大户在选择品种上也基本以这些新优特品种为主,这就是趋势。

怎么讲资产配置:卖 还是 存(4)

(瑞香红苹果)

2007年随着国家相关科研经费的发放,一些果业领域的科研院所开始了水果品种的选育工作,按照苹果品种的杂交选育周期来看,这几年也将会涌现出越来越多优中选优的苹果新品种,不得不承认,中国苹果品种百花齐放的时代已经到来!

文/李新

个人观点 仅供参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