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目前,锂电池常用的导电剂主要包括炭黑类、导电石墨类、VGCF类(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其中炭黑类、导电石墨类和VGCF类属于传统导电剂,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属于新型导电剂材料。不同类型的导电剂由于空间结构、产品形貌不同,其导电性能不同,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寿命性能的影响也不同。导电剂类型及性能q 正极方面:锂电正极材料导电性能较差,需要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导电剂保证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之间的链接,以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正极材料的导电性。q 负极方面:负极材料导电性能虽好,但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锂电子不断的嵌入与脱落会引起负极材料体积的膨胀,降低导电性能,从而降低电池容量。导电剂可通过削弱负极材料的膨胀性,从而提高电池循环寿命。导电剂在正极/负极的作用(左/右)

导电剂概述

导电剂是锂离子电池关键辅材,是为了保证电极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在极片制作时通常加入一定量的导电物质,在具体活性物质之间、活性物质与集流体之间收集微电流,以减小电极的接触电阻,加速电子的移动速率;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Li 的迁移速率,从而提高电极的充放电效率。对改善电池导电性能、容量发挥、倍率性能、循环性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

导电剂在锂电池中的作用

导电剂对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的应用效果和配方体系不同。

q 正极方面:锂电正极材料导电性能较差,需要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导电剂保证正极材料活性物质之间的链接,以形成良好的导电网络,从而提升正极材料的导电性。

q 负极方面:负极材料导电性能虽好,但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锂电子不断的嵌入与脱落会引起负极材料体积的膨胀,降低导电性能,从而降低电池容量。导电剂可通过削弱负极材料的膨胀性,从而提高电池循环寿命。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2)

导电剂在正极/负极的作用(左/右)

导电剂类型及性能

目前,锂电池常用的导电剂主要包括炭黑类、导电石墨类、VGCF类(气相生长碳纤维)、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等。其中炭黑类、导电石墨类和VGCF类属于传统导电剂,碳纳米管以及石墨烯属于新型导电剂材料。不同类型的导电剂由于空间结构、产品形貌不同,其导电性能不同,对锂电池能量密度、倍率性能、寿命性能的影响也不同。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3)

导电剂分类

与传统导电剂相比,新型导电剂具有明显的优势。传统导电剂与活性材料形成点对点接触,这种接触方式会带来较大的热阻抗,从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导电添加剂本身并不能提供嵌脱锂容量,这会导致电池比能量与比功率降低,以更少的添加量达到更优的性能将是导电剂的发展趋势,新型导电剂恰巧能够满足这种需求。通常而言,传统导电剂在正极材料中的添加量一般为3%左右,而碳纳米管等新型导电剂的添加量仅为0.5%~1.0%,提升正极活性物质填充量,有助于提升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4)

不同导电剂性能对比

碳纳米管概述

碳纳米管(Carbonnanotube,CNTs)是一种典型的一维纳米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多年的研究热点之一。碳纳米管是晶形碳的一种同位素异形体,从结构上为蜂巢状的一维纳米空心管,其中 C-C 原子以 sp2杂化构成共价键。根据碳纳米管的管壁数,可分为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而根据碳纳米管的结构特征又可分为扶手椅形、锯齿形和螺旋型三种,其中螺旋型碳纳米管具有手性,而锯齿形和扶手椅型碳纳米管没有手性。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5)

单壁碳纳米管和多壁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

碳纳米管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优异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和化学性能。具体而言,碳纳米管的电导率高达108 S•m-1,是铜金属的一万倍;常温下热导率通常在3000 W•(m•K)-1以上,远超其它金属材料;碳纳米管密度仅为钢的1/6,但抗拉强度却是钢的100倍,最高可达200 Gpa;弹性模量达1.34 Tpa,与金刚石相当,是钢的5倍。除此之外,碳纳米管还具有弹性高、比表面积大、稳定性好和抗疲劳性能等。近些年随着对碳纳米管的深入研究,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地展现出来。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6)

碳纳米管性能优势

碳纳米管制备

碳纳米管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三种:电弧放电法、激光蒸发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其中,电弧放电法的反应温度高,碳纳米管的生长速率快且制备参数不易调控,所以很难实现对其精细结构的控制。激光蒸发法由于设备昂贵、复杂等,现已较少使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是将含碳化合物分解提供碳源,然后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该方法生长温度较低、参数易于调控、产品产量高且碳纯度也高,是目前行业内应用最广泛的技术。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7)

生产碳纳米管方法对比

此外,研究者还利用电解法、太阳能法、微波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球磨法、火焰法和爆炸法等成功制备了碳纳米管,但这些方法并不是主流方法。

碳纳米管研发的壁垒

碳纳米管的研发难点集中于碳纳米管的长径比(长度和直径比)和纯度的控制,主要包含3个方面,即催化剂的制备研发、碳纳米管积碳生长研发、碳纳米管应用研发。

1、催化剂的制备研发:

催化剂是决定碳纳米管管径、纯度的关键因素,不同公司使用的催化剂不同得到产品存在明显的差异,催化剂的质量、性能将直接影响碳纳米管的质量、性能。催化剂研发流程如下,(1)溶解:将硝酸镁等硝酸盐完全溶解在纯水中(通常为过渡金属);(2)沉淀:加入NH3H2O使硝酸盐生成金属氢氧化物沉淀,化学反应式为MNO3 NH3H2O—>MOH NH4NO3(其中M金属);(3)焙烧:将金属氢氧化物分解成金属氧化物的催化剂,达到催化剂产品要求后进入到下一道工序,化学反应式为 2MOH—>M2O H2O。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8)

催化剂的研发流程

2、碳纳米管积碳生长研发:

采用气相沉积法(CVD)研发制备碳纳米管,主要生成机理为:碳源气体丙烯在高温条件下吸附到金属催化剂上,之后碳源气体反应裂解生成碳原子,当碳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过饱和析出,在催化剂颗粒四周上生长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2C3H8—>C6(碳纳米管) 8H2。此时得到的为碳纳米管粗品,需要经过纯化后才能得到碳纳米管纯品。不同品质的碳纳米管粗品需要经过不同的纯化工序,其中高温氧化主要除去无定形碳杂质;酸洗、石墨化主要除去催化剂金属杂质;纯化工序越复杂,纯化后的碳纳米管性能越好。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9)

碳纳米管积碳生长的研发流程

3、碳纳米管应用研发(导电浆料):

碳纳米管由于是尺度很小的纳米材料,比表面积大,长径比高,容易团聚,实际导电效率低,不易分散。因此,把碳纳米管完全分散到非聚集的“单根状态”,以提高导电浆料的导电性至关重要。目前,用于制备碳纳米管的高效分散溶液,溶剂主要为有机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NMP),添加适量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可以加强分散效果。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0)

碳纳米管应用的研发流程

碳纳米管产业链

从碳纳米管产业链来看,产业链上游是石油化工行业,主要原材料是丙烯、NMP、分散剂等。中游碳纳米管导电剂主要有导电浆料和导电母粒,分别应用于锂电池和化工企业。下游主要为锂电池服务的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和3C数码产业,还有化工企业的导电塑料企业。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1)

碳纳米管中下游分布

根据天奈科技2020年成本构成情况,碳纳米管浆料的原材料成本占比达69%,儿原材料主要为丙烯、NMP、分散剂、液氮等,其中NMP成本占比较重,高达89%。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2)

2020年碳纳米管成本及原材料成本结构

根据2021年碳纳米管下游需求结构占比情况,锂电池服务产业占比较重,达86%;导电塑料企业占比较低,仅占14%。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3)

2021年下游需求结构占比情况

碳纳米管市场格局

从全球碳纳米管市场需求量情况来看,碳纳米管市场需求持续提升。据GGII数据,2019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和碳纳米管浆料需求量分别为0.1万吨和3万吨,2020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和浆料需求量分别为0.2万吨和4万吨,2021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和浆料需求量分别为0.4万吨和9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球市场碳纳米管粉体需求量将达到2.4万吨,碳纳米管浆料需求量将达到59万吨。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4)

2019-2025年全球碳纳米管市场需求量情况

从市场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市场规模为9亿元,碳纳米管浆料市场规模为35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碳纳米管粉体和碳纳米管浆料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60亿元和224亿元。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5)

2019-2025年全球碳纳米管市场规模情况

目前,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国内,国外则主要掌握性价比更高的炭黑类导电剂。但因为碳纳米管优异的导电性能以及价格的逐年下降,国外企业也开始布局碳纳米管产能建设。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6)

全球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企业

从国内碳纳米管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天奈科技在碳纳米管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在碳纳米管导电浆体行业中,天奈科技出货量稳居第一。2020年,天奈科技市场份额占32.3%,2021年大幅度提高,市场占有率达到43.4%,主要是供应高端锂电池市场。集越纳米位居第二,2020年市场份额为23.8%,2021年下降至15.3%。海外企业卡博特因收购了三顺纳米进入该领域,2021年市场占有率较2020年也是大幅度下降。

第三代碳纳米管(崛起的千亿级新材料)(17)

2020-2021年中国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竞争格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