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六角形机匣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PE瞄准镜装在机匣顶部平面上。在介绍莫辛-纳甘步枪型号演变的一文中彩云提到,早期生产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仍使用库存的六角形机匣,机匣顶部有一个平面,瞄准镜架就装在这个平面上。20世纪30年代,苏军认为应当在步兵分队中编入受过专门狙击训练的狙击手,使用专门改造的,加装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在进攻和防御战斗中用准确火力射杀当面敌军重要目标,必要时还能前出到侧翼和敌后,执行潜伏、侦察等特殊任务。当时苏联的光学器材工业还比较落后,通过30年代苏德军事技术交流,苏联获得了德国蔡司4倍光学瞄准镜的相关技术,并参考蔡司4倍光学瞄准镜进行仿造,制成PE光学瞄准镜,同样是4倍固定倍率,三柱分划,这是苏军第一种步枪用光学瞄准镜。当时苏军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专门研制的狙击步枪,只是在普通莫辛-纳甘步枪中挑选精度较好的产品装上PE光学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说到莫辛-纳甘步枪最具传奇色彩的型号毫无疑问是狙击型,说到莫辛-纳甘狙击型又肯定会说到2001年上映的意识形态偏见烂片《兵临城下》。该剧以二战时期苏联红军著名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的故事改编,加入了很多西方国家恶意满满的意识形态偏见,虽然这个“扎伊采夫与柏林狙击学校校长对决”的“战例”后来被认为是战时苏军宣传部门为鼓舞士气写的一则虚构故事,但扎伊采夫本人的确是英雄,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他用莫辛-纳甘狙击步枪成功击杀了242人。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

瓦西里·扎伊采夫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2)

大烂片《兵临城下》剧照,这片的情节大家千万别当真

苏/俄军对狙击作战的最早认识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俄军中就有一些神枪手专门执行侦察和射杀重要目标的任务,是苏军狙击作战的雏形。只是当时这些神枪手使用的是普通莫辛-纳甘步枪,用铁瞄打。

20世纪30年代,苏军认为应当在步兵分队中编入受过专门狙击训练的狙击手,使用专门改造的,加装光学瞄准镜的狙击步枪,在进攻和防御战斗中用准确火力射杀当面敌军重要目标,必要时还能前出到侧翼和敌后,执行潜伏、侦察等特殊任务。当时苏联的光学器材工业还比较落后,通过30年代苏德军事技术交流,苏联获得了德国蔡司4倍光学瞄准镜的相关技术,并参考蔡司4倍光学瞄准镜进行仿造,制成PE光学瞄准镜,同样是4倍固定倍率,三柱分划,这是苏军第一种步枪用光学瞄准镜。当时苏军和其他国家一样,没有专门研制的狙击步枪,只是在普通莫辛-纳甘步枪中挑选精度较好的产品装上PE光学瞄准镜,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为了装PE光学瞄准镜,莫辛-纳甘步枪进行了改造:由于莫辛-纳甘步枪使用直拉机柄,在机匣上方安装光学瞄准镜后会干涉拉机柄动作,为此莫辛-纳甘步枪把拉机柄改为向下弯曲的形状,这样在旋转开锁后,拉机柄是指向右侧的,不会碰到瞄准镜。

又因为瞄准镜装在装填口正上方,所以莫辛-纳甘狙击型无法使用5发桥夹装填,只能以散弹的形式逐发装填,这是一个不小的缺点。

在介绍莫辛-纳甘步枪型号演变的一文中彩云提到,早期生产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仍使用库存的六角形机匣,机匣顶部有一个平面,瞄准镜架就装在这个平面上。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3)

六角形机匣的莫辛-纳甘M1891/30步枪,PE瞄准镜装在机匣顶部平面上。

随着六角形机匣M1891/30步枪停产,之后的M1891/30改为圆形机匣,顶部没有可安装瞄准镜架的小平面,所以苏联又研发了一种固定在机匣侧面的侧置镜架。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4)

后期生产的M1891/30步枪用侧置镜架固定瞄准镜

因为苏联工业技术水平有限,扩军备战压力又大,PE光学瞄准镜的结构又过于复杂,很快苏联又研发出PE的简化型PEM光学瞄准镜,主要区别在于取消了PE目镜前方的调焦环,其他与PE没有多少区别。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5)

这名苏军女狙击手叫柳巴·玛卡洛娃,照片中她用的就是侧置镜架安装PEM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苏军在战争爆发前夕的野望不可谓不大。在1938-1940年,他们开始装备了半自动的SVT-38、SVT-40步枪,这两型步枪都有衍生的狙击型,用一个夹在机匣尾部的镜架安装一种PU光学瞄准镜。这种PU光学瞄准镜为3.5倍固定倍率,结构比PE、PEM瞄准镜简单,外观就是一个圆柱形,有表尺和风偏两个调节转轮,也是三柱分划。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6)

SVT-38半自动步枪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7)

SVT-40半自动步枪,加装PU光学瞄准镜的狙击型。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8)

3.5倍PU瞄准镜和适配SVT-38/SVT-40的镜架,镜架是直接夹在机匣尾部固定的。

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初期苏军付出了极其巨大的损失,为尽快满足轻武器数量需求,加上SVT-38、SVT-40半自动步枪结构上也的确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战时也来不及仔细改进,所以苏军决定停产复杂的SVT-38、SVT-40半自动步枪,转而生产更老,但结构简单,能保证产量质量的莫辛-纳甘步枪。因此,真正进入部队服役的SVT-38、SVT-40数量较少,相应的狙击型也更少,并未成为普遍列装的武器。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9)

二战中SVT-40狙击型有少量使用

SVT-38、SVT-40半自动狙击步枪停产了,但PU光学瞄准镜因为结构简单坚固耐用,被苏军看中作为PE、PEM光学瞄准镜的替代品,因为哪怕是PEM结构还是复杂了一些。所以在二战时,有大量莫辛-纳甘狙击型搭配了原本为SVT-38、SVT-40准备的PU光学瞄准镜。为了适配莫辛-纳甘步枪,PU瞄准镜的镜架被改了,改为一个侧置固定,正面看为倒L形的镜架,镜架底部有一底座,与步枪机匣侧面固定,底座与镜架的前固定点为球面,后固定点有一个斜置螺丝,通过转动这个螺丝能给瞄准镜归零,瞄准镜本体通过镜架顶部的紧固环固定。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0)

游戏《逃离塔科夫》中出现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建模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1)

建模展示了镜架横截面结构,以及与机匣固定方式。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2)

这个分解图展示了底座(已经装机匣上)镜架和镜筒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3)

PU光学瞄准镜的三柱分划

当时狙击步枪的瞄准镜架都必须在步枪上归零,归零后如果拆下重新装上,又得重新归零,也就是固定瞄准镜的底座不具备现代战术导轨紧密固定,每次拆装瞄准镜都保证位置同一性的特点,所以苏军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的瞄准镜经过军械员归零后不许士兵自行拆装。为了在携行时保护瞄准镜,苏军就便的办法是给狙击步枪配发一个帆布做的,能包住瞄准镜的帆布套,这种做法一直到SVD狙击步枪仍在用。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4)

罩住瞄准镜的帆布套

在二战时,装PU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几乎成了苏军狙击手的标志性武器,也频频出现在以苏军狙击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中。一直到战后50年代,莫辛-纳甘狙击步枪仍是苏军的制式武器,一直到60年代才逐步被SVD狙击步枪取代。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5)

二战时苏军狙击手,中间一名明显是东亚民族战士,他们用的就是装PU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6)

这张照片中狙击手肩上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瞄准镜就套着帆布罩。

二战莫辛纳甘步枪打日本人(兵临城下中的莫辛-纳甘狙击型)(17)

2013年俄战争剧《斯大林格勒》中出现的,装PU瞄准镜的莫辛-纳甘狙击步枪。

最后来简单说一说二战时狙击手的作用。由于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对狙击手的作战效能有过高的估计,觉得狙击手几乎是孤胆英雄的代名词,要么静静潜伏,对敌方高级指挥官进行精确狙杀,要么在战斗关键阶段一枪毙敌,扭转战局,还有就是像《兵临城下》那样,两军狙击高手同台对决,一枪定胜负。

其实狙击手在二战这种大规模高强度战斗中起到的作用是很有限的,远比不上装甲部队、炮兵、航空兵等技术兵种,即使在步兵分队中,狙击手也只是步兵分队“远程打击”的一种手段而已。因此指望狙击手关键时刻一枪扭转战局,一枪定乾坤,这是对狙击作战过度的奢望,实际是做不到的。

但狙击手能在步兵分队战斗中完成那些其他人所无法完成,或完成不好的任务,比如射杀敌人指挥官、传令兵、重武器操作手,用隐蔽但准确的射击迫使敌人无法观察、无法操作武器,掩护己方步兵分队行动。在阵地对峙时期,狙击手的冷枪能将紧张恐怖气氛压向敌方,让敌人不敢爬出掩体,不敢观察,无法休息,这种效果是其他武器无法发挥的。

所以说,任何一种武器都不是万能的,不存在“既然有了装瞄准镜的狙击枪,为什么还要普通步枪”这种幼稚的问题,一场战斗,哪怕是步兵分队的小规模战斗也是多种武器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狙击手、狙击步枪的地位当然有其特殊性,但也没有影视剧渲染的那么神。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