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玻璃全球龙头(光伏产业链下的高景气赛道)
光伏玻璃全球龙头(光伏产业链下的高景气赛道)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据CPIA统计,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130GW,2016-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16.74%。根据预测,2021-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总量达到1050-1295GW,对应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5.83%-18.04%。来源:信义光能公司官网近年来多重因素,促使了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加,也带动了光伏玻璃需求的快速增长。比如,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全球光伏发电均价从2010年的0.38美元/kwh下降至2019年的0.057美元/kwh,降幅达到85%;与此同时,据CPIA预测,到2030年地面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有望从2020年的3.99元/W下降至3.15元/W,由此带来建造成本的降低。在此背景下,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共识,光伏装机量迅速增加。
光伏玻璃(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玻璃是一种易碎透明的材料,而且由于碎片尖锐容易伤人,安全性并不强。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不但能够将玻璃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还能够调整其性能,弥补它的缺点。比如光伏玻璃,在绿色能源的发展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光伏玻璃也叫TCO玻璃,是太阳能电池组件之一,是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在玻璃上均匀的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形成可以供太阳能电池使用的组件。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测,到2025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到95%,光伏在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占比达到60%,成为新增绿色能源的主要来源。业内人士预计,“十四五”期间,保守估计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为70GW,乐观估计这一数字可以达到90GW。我国组件产能占全球比重69.2%,而光伏玻璃又是生产光伏组件的重要辅材之一。
来源:信义光能公司官网
近年来多重因素,促使了光伏装机量的快速增加,也带动了光伏玻璃需求的快速增长。比如,光伏发电成本的大幅降低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的数据,全球光伏发电均价从2010年的0.38美元/kwh下降至2019年的0.057美元/kwh,降幅达到85%;与此同时,据CPIA预测,到2030年地面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有望从2020年的3.99元/W下降至3.15元/W,由此带来建造成本的降低。
在此背景下,随着“碳中和”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共识,光伏装机量迅速增加。
据CPIA统计,2020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约为130GW,2016-2020年复合年增长率16.74%。根据预测,2021-2025年全球新增装机总量达到1050-1295GW,对应的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到15.83%-18.04%。
来源: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
此外,光伏机组中的双玻组件渗透率的增加,也提升了光伏玻璃的需求量。光伏组件中的双玻组件是由两块钢化玻璃、EVA胶膜和太阳能电池硅片制作而成的,和普通的组件相比,双面组件拥有更高的发电增益,随着双玻组件成本高、重量大的痛点逐渐解决,大尺寸双玻组件将逐渐成为未来行业的趋势,由此带动光伏玻璃的市场需求。
据CPIA数据,2020年行业双玻组件的渗透率为29.7%,预计到2025年这一数值将增长至60%。如此一来,光伏玻璃的需求量增速显著超出了光伏行业的平均增速。
中银证券研报显示:2021、2022年光伏玻璃熔炉产能分别为870万吨和1016万吨 增长率达到32%和17%,年增长量为200万吨左右,而2020年光伏玻璃产能的年实际增长量,仅为73万吨左右。因此在2020年实际产能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情况下,光伏玻璃供不应求的预期导致价格持续上涨。光伏玻璃预计供不应求,国内光伏玻璃行业的整体情况是怎样的呢?下期继续聊。
光伏玻璃(中)
3月29日,国家能源局印发 《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指出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17.3%左右,新增电能替代电量 1800亿kWh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 12.2%左右。中银证券据此测算,2022年风电、光伏新增装机量分别达到 50GW、80GW。预计光伏产业链在供给的瓶颈解除后,2023 年需求增速有超预期可能。
在供给端,由于我国光伏玻璃产能占全球市场近九成,因此供给主要受国内企业扩产的影响。2020年下半年,光伏抢装潮导致需求集中释放,同时供给方面又受到全球疫情等因素的限制,使光伏玻璃迎来了一波涨价。
光伏组件的四大重要辅材包括EVA胶膜、背板、铝边框和光伏玻璃,其中光伏玻璃的成本占组件总成本的8%,在四大辅材中排名第二。
理论上,随着规划及在建产能的全部落地,光伏玻璃的供求将得到改善,但实际上,各企业之间的规模化能力、成本控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绑定的下游组件厂商存在明显差异,厂商的规划产能未必会全部落地。
另外,由于生产光伏玻璃又具有较多的壁垒,其他公司跨行业来做光伏玻璃,将要面临比行业内扩产更多的问题
一般来说,跟绝大多数制造企业相似,光伏玻璃的成本控制关键在于技术升级、规模优势以及区域选择和生产效率。其中,技术升级在于获得更高的成品率、更低的能量消耗和更优质的产品,规模优势在于提高采购的议价能力,区域选择则在于降低能耗、减少各类运输成本。所以,不仅要生产出光伏玻璃,控制成本和盈利也是新入行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光伏玻璃窑炉初始投资额高达0.44亿元/万吨,约合2.3亿元/GW,高于硅料和硅片环节;除此之外,跟普通玻璃一样,光伏玻璃的生产启停成本高,导致其具有连续化生产的特点,即便亏损也不会轻易停产;而且,玻璃产能从开工到投产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且爬坡周期长,这就导致光伏玻璃具有周期性,进一步增加了潜在进入者的进入门槛。
还有一点,光伏玻璃由于在料方设计、工艺系统设计、窑池结构、操作系统、产品标准等方面的要求都高于普通玻璃,使普通玻璃产线无法轻易转化为光伏玻璃产线。所以即便是现有的普通玻璃生产线转型做光伏玻璃,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在此背景下,光伏玻璃的市场集中度不是在下降,而是更加趋于集中。
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
在光伏玻璃领域,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发展,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合计市场份额超过了50%,形成双寡头的竞争局面。根据卓创资讯预计,2022年和2023年光伏玻璃企业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前四名份额集中度分别达68%和72%。光伏玻璃中的龙头企业有哪些特点和优势?我们下期继续聊。
光伏玻璃(下)
光伏技术发源于欧洲,光伏玻璃行业属于光伏行业的一个分支。我国的光伏玻璃行业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在2006年以前是国外垄断阶段,从2006年开始进入国产替代阶段,然后从2016年以来,进入了全球领先阶段。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光伏玻璃熔窑52座,日熔量2.75万吨,产能利用率84%,国内产能约占全球产能的90%。此外,我国光伏玻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已形成了以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的双寡头格局。截至2019年底,信义光能和福莱特光伏玻璃占我国光伏玻璃总产能的28.4%和19.6%,合计份额近50%。
信义光能(港股上市)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光伏玻璃制造商,为全球主要的太阳能组件厂商提供光伏玻璃产品。目前,信义光能拥有日融化量1.38万吨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线,在全球的市场份额超过30%。2021年,信义光能的光伏玻璃销售收入为106.33亿元,占公司营收的81.04%。截至2021年底,公司投资建设的地面和分布式电站累计已达5.4GW,年发电量达59亿KW.h。
福莱特是国内第一家打破国际巨头对光伏玻璃的技术和市场垄断的企业,成功实现光伏玻璃的国产化。目前,福莱特已与一大批全球知名光伏组件厂商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关系,比如隆基股份、晶科能源、韩华集团、东方日升等。
2021年,福莱特的光伏玻璃销售收入为66.5亿元,与2017年相比,公司来自光伏玻璃的销售占比由68.15%提高至82.54%。
在生产光伏玻璃的主要上市公司中,信义光能和福莱特的毛利率最高,毛利率在40%以上,属于第一梯队;处于第二梯队的公司也在加速追赶,比如彩虹新能源(港股上市)的毛利率增速最快,由2017年的11.23%提升至2021年上半年的33.15%;洛阳玻璃和亚玛顿毛利率相对较低,尤其后者的毛利率不足10%。
在盈利能力方面,信义光能和福莱特最新的净利率分别为34.74%和27.09%,彩虹新能源的净利率由2017年的4.06%提升至18.47%,洛阳玻璃和亚玛顿的净利率分别为14.15%和2.92%。也就是说,在光伏玻璃主要上市公司中,信义光能、福莱特和彩虹新能源的盈利能力比较强。
光伏玻璃行业目前已形成了福莱特 信义光能的双寡头格局,市场份额合计超过50%,龙头先发优势明显,双寡头毛利率领先二三线企业15%-20%,双寡头的毛利率有望维持在30%左右,支撑公司的高盈利能力。
开源证券认为,在双碳目标、光伏平价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快速兴起的趋势下,未来全球光伏装机量空间持续打开,带动光伏玻璃需求增长。光伏压延玻璃产能置换限制放开将支撑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背景下光伏玻璃的供给,有利于保障光伏行业长期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