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写作业怎么能认真读题(都是阅读惹的祸)
孩子写作业怎么能认真读题(都是阅读惹的祸)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会急于挣脱学业的枷锁,同时又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自然就不懂得多读书,读好书。我们读《水浒》、《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看完才觉得痛快。以零碎文字做中心的教科书没有这种份量。”大学是一个提供了最大读书空间与时间的场所,简直就是阅读的天堂。但是相比较美国大学生的阅读经典,中国大学生大多关注当代的畅销书,甚至沉迷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网络小说,未免显得阅读素养不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个人觉得,问题出在大学,但根子还是在中小学。反思国内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就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大多接触的是相对枯燥的教科书、教辅书。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和那些伟大而有趣的书籍相遇,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阅读训练。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
文 / 魔斯妈妈育儿实录
一项针对中国985重点大学图书馆借阅书目的调查显示: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平凡的世界》、《三体》、《盗墓笔记》、《天龙八部》和《明朝那些事儿》。
无独有偶,美国数据库项目“开放课程”也收集了各大学15年来的图书阅读信息。数据显示:美国顶级名校图书馆排名前10的借阅书目是:《理想国》、《利维坦》、《君主论》、《文明的冲突》、《风格的要素》、《伦理学》、《科学革命的结构》、《论美国的民主》、《共产党宣言》和《政治学》。
最近看到这则关于中美大学生阅读能力对比的报道,又刺痛了我的神经。阅读,是一个特别常见的话题。但细细想来,很多中国孩子做得都不够好。于是很想再聊聊这个话题,分享一些亲子阅读的经验。希望能让更多的父母重视阅读,找到培养孩子阅读力的好方法。
一、为什么中美学生的阅读素养差距如此之大?
大学是一个提供了最大读书空间与时间的场所,简直就是阅读的天堂。但是相比较美国大学生的阅读经典,中国大学生大多关注当代的畅销书,甚至沉迷一些叫不上名字的网络小说,未免显得阅读素养不足。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
个人觉得,问题出在大学,但根子还是在中小学。反思国内的教育,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也就是中小学教育阶段,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孩子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学生大多接触的是相对枯燥的教科书、教辅书。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机会和那些伟大而有趣的书籍相遇,也没有得到相应的阅读训练。
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批评中国教育说:“中国的教科书,不但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反而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教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
我们读《水浒》、《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看完才觉得痛快。以零碎文字做中心的教科书没有这种份量。”
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进入大学会急于挣脱学业的枷锁,同时又没有很好的阅读习惯,自然就不懂得多读书,读好书。
而另一方面,中美大学的教育理念也让这种差距再一次升级。
美国的大学教育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必须进行课前阅读,并且要查找很多资料。课堂上所有的教学和讨论都是建立在已经自学过的基础之上。所以,美国的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达到500-800页。相比较,中国的大学教育以传授为主,并没有这方面的学习要求。
美国大学宽进严出,中国大学严进宽出,这也让中国孩子进入大学后大多缺乏危机感和自学意识。一项调查显示,超过50%的中国大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不超过1小时。其中,比例最高的阅读方式是手机阅读,比例最高的阅读类别是小说、散文。
二、阅读有多重要?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都不可或缺
看到上面这些现状,确实有些心痛。因为阅读对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构建和创造能力的激发都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它对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1、婴幼儿阅读:情智启蒙,不能错失的起跑线
婴幼儿时期,很多家庭都会偏重孩子的喂养,陪伴阅读的并不多。也有很多妈妈会认为孩子太小,听不懂,没效果。但我的合伙人,一个资深教育行业专家告诉我:她从儿子6个月开始就坚持每天陪伴阅读,一直到6岁儿子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后来,我在她的引导下也开始给女儿做陪伴阅读。总结下来有这几点好处值得重视:
(1)增强孩子大脑活跃度
科学表明,婴幼儿时期是人类脑部发育最重要的时期。3岁之前,一个人就已经完成80-90%的大脑发育。孩子通过不断地接受外界声音、图像的刺激来促进脑细胞的连接。看起来他们还不太会表达,但并不代表不会思考。婴幼儿会试图通过妈妈的声音和情绪,感知外界的事物,理解故事的情节。
(2)培养亲子感情,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早期阅读,通常都是宝宝坐在爸爸妈妈的怀里,通过听来完成阅读的。这样的亲密接触,有利于培养亲子感情,更有利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我们知道,一个人安全感的构建,对稳定情绪、理性思考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抓住敏感期,开发语言天赋
孩子的语言能力并不是等到会说话之后才培养的。而是先开发语言天赋,才能让孩子后期具备更好的语言能力。
关于开发孩子的语言天赋,日常交流不能代替阅读。因为逻辑清晰、完整的故事对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更有帮助。
2、儿童期阅读: 把握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让读过的书都刻在脑子里
美国著名生理学家玛莉安.伍尔夫通过研究儿童阅读时间的大脑变化,发现儿童阅读要比成人使用更多的大脑区域。儿童阅读时,左右脑的区域一起运行,而成年人是用一个脑在进行阅读。
西方很多心理学流派都很关注语言关键期。他们认为儿童期是语言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个期间孩子会产生精神饥饿感,需要通过阅读来填补。一旦过了这个时期,不仅学习语言的能力会下降,精神上的缺失也难以弥补。中国古代先秦时期的教育著作《学记》中也提到: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孩子6岁时父母给他讲过的故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阅读态度。12岁以前的阅读体验,很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价值观。那些从书中感受到的善良、友爱、勇敢,会成为滋养孩子一生的力量。
儿童期的阅读对孩子的影响不仅是精神上和语言能力本身。它会通过改善孩子的思考力、专注力和记忆力,来推动孩子整体学习力的提升。
3、青春期阅读:缓解压力、减少叛逆,培养创造力
青春期让父母最伤脑筋的就是叛逆。孩子越不听话,父母越想说教,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爱好阅读的孩子,却通常不会太叛逆。因为爱阅读的孩子会在书中寻找精神寄托和力量,寻找人生的价值,寻找自己的定位。书中的人物会成为他生活的榜样,书中的道理会成为他人生的坐标。又岂需要父母去担心孩子没有想法、三观不正呢?
青春期的孩子面临考试排名、朋友交际、父母期待等各种压力,而阅读恰恰是最适合释放压力的工具。就像毛姆所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在阅读中,愉悦身心。想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吗?去看看《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去读读《简爱》、《平凡的世界》,孩子一定会获得心灵的洗涤。
对于十几岁的孩子,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成长还有创造力的提升。从神经学解释,创造力就是两个神经回路激发了第三个神经回路。这和阅读时的神经机制完全一样。阅读也是通过语词媒介的触发,产生种种联想。培养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继而激发创造力。
阅读如此重要。那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呢?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这3点很重要
1、选一本好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父母要学会为孩子选书。在孩子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之前,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能力出发,为孩子选一本好书至关重要。
很多小孩子喜欢读一些消遣、娱乐、搞笑的漫画书,大孩子会沉迷一些网络小说,这不是真正的阅读。父母要引导孩子读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能启迪人心灵的优质图书。
如何选择呢?
市面上给孩子推荐的书单很多。但是个人觉得可以参考比较权威的推荐书目。比如《新世纪教育文库》分别为大、中、小学生拣选的《阅读推荐书目100种》,凝聚了全国数百位专家、学者智慧的结晶。
这些书单上的书目,不要一股脑地买来直接丢给孩子。不懂得引导孩子、调动孩子的兴趣,是很难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魔斯妈妈在陪儿子读书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个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好方法:先听书。
现在很多音频平台都会推出经典著作的听书产品。这些听书产品很多都是文学大家、教育专家的作品。还有专门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开发的产品,听起来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父母不需要花很多的钱,孩子也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就能够领略到这些作品的风采。如果特别喜欢哪一类作品,再去把书买回来细细品味。
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养育孩子真不容易,要操这么多心。其实也不然。孩子阅读习惯尚未形成之前,父母确实要多加关心,多加引导。一旦步入正轨,孩子就会自己形成更高品质的阅读需求,会自己发掘好书。父母自然就不用操心了。
2、设一个固定的时间
很多孩子不爱读书,并不是真的就不喜欢,而是没有形成阅读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如何形成?个人觉得,把阅读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会更有利于阅读习惯的形成。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作业多,根本没时间阅读。那不妨给孩子固定一个时间段,比如中午的时间或者晚上睡前的时间,让孩子专门阅读课外书。形成固定模式,时间自然就能调剂出来了。
在我家,儿子没有午休的习惯,我就建议他利用中午时间来看课外书,否则晃晃悠悠一中午,时间也就浪费了。所以每天午饭后,儿子都会看1个小时左右的课外书。有时候不尽兴,会等到晚上睡觉前再看上一会儿。不过那时候通常没有太好的精力,看书属于助眠模式。
后来慢慢的,他又形成了早上一起床听书的习惯。听着大师讲书,刷牙、洗脸、吃饭,倒也是不耽误时间。而且满满的精神食粮唤醒一整天的感觉,真的挺不错!
关于阅读时间,我建议要保持频率,每天阅读,这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每天阅读的时间不用很长,但也不要少于30分钟。因为时间太短的话,孩子还没来得及沉下心,就被打断了,不利于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理解力和专注力。
3、交一个阅读小伙伴
一个人读书,是孤独的。这有点违背孩子的天性。所以给孩子找一个一起读书的小伙伴,一路同行,会让阅读这条路走得更坚实、更有乐趣。
有句话说:同侪,是一个人无法堕落的底线。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孩子更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能结交一个同样爱阅读的小伙伴,一起交流读书心得,一起碰撞灵感,甚至互相卖弄炫耀一下,都会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
我就为孩子找了一位阅读小伙伴。同班同学,又是一个小区的邻居,两人很交好。有段时间,我听到学校老师说孩子放学后聚众打游戏的情况很严重,很担心儿子会受到影响。我想避免这种情况,不仅要关注孩子,还得关注孩子身边的朋友。于是我打算用阅读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我跟儿子同学的妈妈表达了我的想法,立马获得强烈支持。于是我利用每周五中午的时间,带两个孩子一起分享阅读。每周给他们推荐一本书,然后到了周五听他们给我讲看的内容还有心得。两个小伙伴经常会有不同的视角,不同的观点,甚至还会有一些奇怪的想法。这在一个成年人眼中,看起来是如此有趣。
我很少打断他们,但会做时间限制。等他们说完,我会做一些启发式的提问。
做时间限制,起初是为了避免他们表述得太拖泥带水、拎不清要点。我告诉他们:讲述一本书,1分钟也可以,5分钟也可以,1个小时也可以。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表达方式。后来我发现,这样一番训练,孩子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其实父母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世界也并不是那么难,每周不过这样的1个小时分享时间而已。有些书,我并没有看过。听他们说上一遍,我自己也就了解得七七八八,参与他们的话题讨论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主角永远是孩子。
写在最后:
现在的孩子,课业负担很重。有些家长会顾忌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学习成绩。但事实上,不喜欢阅读的孩子,知识面窄、思维僵化,反而会让学习成绩越来越吃紧。而喜欢阅读的孩子,却能在阅读中获得更多的见识,发现很多乐趣,提高学习的能力,让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作为父母,我们不要把阅读简单的与成绩挂钩,也不要刻意追求阅读的数量,更不要把阅读看成是为了得到某种荣誉或者证书的工具。阅读就是一种生活的习惯。一本好书值得反复品味,孩子在书中汲取营养、丰富人生,无关名、无关利。
也许多年之后,你会发现: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想象力、创造力,都源于那些年曾读过的书。
我是魔斯妈妈,俩宝妈。财务金融领域混迹多年,后因孩子投身教育领域。感谢孩子,让我拥有不断成长的动力!原创不易,喜欢我的文章,请点击关注、转发!
为回馈粉丝,魔斯妈妈免费向大家开放海量英文启蒙歌曲、游戏(学龄前)、绘本、国家地理儿童百科全套。如有需要可关注我,私信发送“国家地理”或“歌曲”或“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