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为何叫倭寇(为什么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
日本为何叫倭寇(为什么称日本侵略者为倭寇)最初的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主,目的是为了报复蒙朝联军的侵略和女真海盗的掳掠。元日战争时,特别是在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后,倭寇于是在沿海进行报复式的海盗行为。倭寇的根据地包括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平户岛、五岛列岛,以及中国、朝鲜半岛的沿海岛屿。荷兰人未到台湾之前,台湾也是倭寇的活动据点。渔业文明兼种禾稻; 身材比较矮小; 一夫多妻,妇人不嫉妒 ; 法俗严峻少争讼; 其人嗜酒,冬夏食生菜; 其人寿考,多八九十岁 ;倭人政权开始自称日本那是隋唐以后的事了,中国在唐代武后时才改称其名为日本。报复式的海盗行为
倭寇,是东亚地区对日本人的一种贬称,是指在13至16世纪期间,一群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沿岸的海盗,这些海盗一般为日本人,故又叫日本海盗。
倭,《说文解字》释为:顺貌。从人委声,另外可解作遥远的意思,汉语用法中有“矮”,“小”的意思。寇,解释为:盗匪,侵略者,亦指敌人:盗寇。贼寇。
根据日本学者鸟越宪三郎的说法,倭族最先在长江中上游生活,在滇池附近成功栽种水稻,并在长江流域成立一些小王国,后被华夏族所灭,流散至东南亚各地和日本。
倭是古代中国对日本列岛以及其近邻的的通称,居民称为倭人,国家则称为倭国。在《论衡》、《汉书》中有对日本本土倭人习性的描述:
渔业文明兼种禾稻; 身材比较矮小; 一夫多妻,妇人不嫉妒 ; 法俗严峻少争讼; 其人嗜酒,冬夏食生菜; 其人寿考,多八九十岁 ;
倭人政权开始自称日本那是隋唐以后的事了,中国在唐代武后时才改称其名为日本。
报复式的海盗行为
倭寇的根据地包括日本的对马岛、壹岐、平户岛、五岛列岛,以及中国、朝鲜半岛的沿海岛屿。荷兰人未到台湾之前,台湾也是倭寇的活动据点。
最初的倭寇是以日本海盗为主,目的是为了报复蒙朝联军的侵略和女真海盗的掳掠。元日战争时,特别是在忽必烈两次进攻日本后,倭寇于是在沿海进行报复式的海盗行为。
倭寇主要攻击范围为当时臣服于元朝的高丽,主要对马岛、壹岐岛、平户岛三地侵扰,称为“三岛倭寇”,同期倭寇还骚扰过元朝杭州。
建制化的军事行为
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的分裂状态,倭寇的活动也由于政府管制力减弱而加剧。同时倭寇被组建成具有军事色彩的组织,大船、火炮、精铁刀剑、精湛的日本剑术,甚至拥有一攻五的好武艺。而提供物质、武器的就是日本北九州实质统治者大友宗麟。
从明太祖洪武年间开始,日本倭寇不断寇边,明朝即执行海禁政策,禁止民间对海外通商,保留官方的朝贡贸易。到了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爆发了宁波之乱,沿海治安多次陷入危机,明朝遂宣布中断一切贸易,期望以围堵的政策来减轻倭寇的威胁。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一书中,详细说明了倭寇的装备、武器、剑术战法,明军与倭寇的战斗也异常艰难和激烈。
后期倭寇的发展上,明商人王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他曾上书朝廷请求开海禁被拒后,找上日本九州大名势力合作,把基地设在日本的平户藩,以反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南方中国人为基础,与日本人、佛朗机人合作进行走私。
史书所见的最后倭寇,是在1624年7月侵犯福建沿海。史书所载:“推其祸始,乃由闽、浙沿海奸民与倭为市”。
倭寇名人
日本室町时代到江户时代的海盗船通称为“八幡船”,这是由于倭寇多半信奉武神八幡大菩萨,并绘制旗帜,上书“南无八幡大菩萨”七字,代表神明庇佑的香火与船舶的号记。
在长达300年的倭寇史上,有几个人的名字还是值得提一下的,当年他们都是响当当的倭寇。
日本人:阿只拔都、松浦隆信
中国人:汪直(王直)、李旦、颜思齐、郑芝龙
回首战争,珍爱和平。我是天道唯灵台间,一个喜欢道家文化的作者,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动动手指点赞、转发,谢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