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所罗门自从被两名白人骗到华盛顿,开始了惨无人道的黑奴生涯,并被易名“普拉特”。眼睛是看世界的窗户,黑奴的世界无疑是灰色调的,他们眼中有看不尽的农活,无情鞭打奴隶的主人,忍气吞声的同伴。在这种环境下,黑奴的思想早已被剥夺,不容反叛。这种蒙太奇剪辑是在交代故事的起因,让观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剧情,从而可以代入那个时代环境,引发共情。普拉特在种植园做奴隶时便是以一个长镜头的拍摄开始,一群穿着粗糙的白布衬衣、有着黝黑皮肤、睁着深邃眼睛、张着厚唇的奴隶正在观看种植场主人的割草演示,话音刚落他们就被督促着立马劳作起来。紧密的时间线让屏幕外的我都感到透不过气来。片段中采用这种长镜头使观众有了更加宏观的视角观察每个奴隶的神情,耷拉着眼皮,挂着倦容,丝毫看不到生机。

荣获第8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为奴十二年》讲诉纽约一名自由人被拐卖后,做了12年的奴隶,在多次反抗与斗争中终于回到自己家的故事。虽然对于影片的评价存在不同的声音,但片中引起人们反思的斗争精神称得上我们内心的金科玉律。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1)

《为奴十二年》是根据所罗门·诺瑟普在1853年所著同名传记体小说改编。该电影在历史的框架下谈背景,在黑人的视角下谈自由,在现实的条件下谈坚守与反抗,其中渗透了多维度的精华,让我畅饮甘露,作出思考。

巧用长镜头的拍摄手法结合倒叙、插叙将残酷的奴隶生活演绎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没有过山车式的剧情,惊心动魄的震撼,重在强调环境氛围的营造与人物心情的刻画。

开端采用插叙,直接引入普拉特为奴时期的镜头,照应主题开展,充满了沉重的悲凉之感。而当普拉特坐着等人贩子点名时,他看见路上的行人会想起自己过往幸福的生活,此处一段他与妻子前往商铺购买旅行袋的插叙,可见普拉特内心对过往生活的怀念以及错信马戏团人贩子的悔恨。

这种蒙太奇剪辑是在交代故事的起因,让观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剧情,从而可以代入那个时代环境,引发共情。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2)

普拉特在种植园做奴隶时便是以一个长镜头的拍摄开始,一群穿着粗糙的白布衬衣、有着黝黑皮肤、睁着深邃眼睛、张着厚唇的奴隶正在观看种植场主人的割草演示,话音刚落他们就被督促着立马劳作起来。

紧密的时间线让屏幕外的我都感到透不过气来。片段中采用这种长镜头使观众有了更加宏观的视角观察每个奴隶的神情,耷拉着眼皮,挂着倦容,丝毫看不到生机。

眼睛是看世界的窗户,黑奴的世界无疑是灰色调的,他们眼中有看不尽的农活,无情鞭打奴隶的主人,忍气吞声的同伴。在这种环境下,黑奴的思想早已被剥夺,不容反叛。

所罗门自从被两名白人骗到华盛顿,开始了惨无人道的黑奴生涯,并被易名“普拉特”。

普拉特遇到的第一位奴隶主是福特先生,福特先生不同其他奴隶主,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因此对待奴隶也很友善,在看到了普拉特对运输水渠工作的献计献策,他更加看重他了。

可惜,这惹来了木匠约翰的记恨。约翰打着木板没有订好的幌子,命令普拉特把衣服脱了接受鞭打,结果普拉特顽力反抗,还鞭打了约翰。约翰气得离开,找了几个人把普拉特吊了起来,本以为命丧于此的普拉特被农场监工救了一命。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3)

虽然逃过死劫,也逃不过皮肉之苦,他依旧被吊在歪脖子树上,需要靠他自己拼命踮脚才可以缓解自己窒息的压力。过程中有女奴隶给她喂水,但是没人敢把他救下来,就这样一个长达2分钟的长镜头记录下奴隶来来往往却只能视而不见、白人冷漠离去的画面。

以旁观者的视角将痛苦压抑之感挖掘得非常仔细、透彻,这一画面的停留是在扼杀黑人奴隶企图反抗的思想,尽管以杀鸡儆猴的残暴手段出现,在奴隶眼中也只是司空见惯。

影片中最悲惨的女奴隶帕特茜展现出非自由人的另一面痛苦。帕特茜是种植园里最勤快的女奴隶,由于艾普斯的变态爱好,受到他的虐待,有时勃然大怒把她打得皮开肉绽。

晚上艾普斯找她出来快活,主人的情绪分裂特别严重,时而对她疯狂的爱抚,时而脸色大变给她一巴掌。帕特茜无力挣扎,甚至不敢激怒他,她躺在案台一动不动。一段长镜头切入,幽暗的天空下洒落半点月光,帕特茜躺在木头上只剩下一起一伏的心跳,其他多余的动作都被抹去,留下了这无声的悲惨一帧。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4)

艾普斯越是色眯眯盯着帕特茜,她的夫人就越发憎恨这个女奴隶,甚至连一块肥皂都不愿意给她。两位奴隶主的虐待与辛苦的劳作让她有轻生的想法,因为无论她做什么都得不到回报,只有无尽的羞辱与打骂。在这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心情游离,死亡成了她最好的解脱。

19世纪中叶,盛行奴隶制度的路易斯安那州有着很多这样惨绝人寰的案例,这是一段值得铭记的黑奴历史。

纵观黑奴贸易的发展过程,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为第二时期,由于美洲种植园的发展,黑奴贸易在这一时期走向高潮;

1807—1808年英、美两国通过禁止奴隶贸易的法案以后,黑奴贸易进入第三时期。这时奴隶贸易在法律上已被禁止,但黑奴走私贸易却兴盛起来。

直至1890年7月布鲁塞尔会议作出废除非洲奴隶贸易的决议,黑奴贸易才算正式终止。

这段回忆揭开了人类近代史上最卑劣、不堪的一页,利欲熏心的贩卖是落后生产力的结果,奴隶贸易的废除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5)

歌与血的禁锢、渴望与绝望的冲突,黑奴追寻自由的四次斗争

第一次,为福特先生献计献策,企图重获自由

普拉特凭借过往在山普伦运河当过建筑工的经验,为福特先生出谋划策,并且顺利清除河道障碍物,从河的另一端划到这一端,证明了他的聪明才干,福特先生很赏识他。

在福特先生家,他一直努力工作,即使同被贩卖而来的妇女嘲笑他这是无用之功,他也坚信自己可以在有朝一日获得福特先生的解放。

旁观者很清楚,福特先生不会亏待勤勤恳恳的普拉特,但他容易遭到别人嫉妒。惹是生非的原因在于他反叛偏执的性格,从不是遵规遵矩。总说抢打出头鸟,普拉特就是典型的出头鸟。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6)

约翰不满普拉特的桀骜不驯与出色才干,企图吊死普拉特,虽然他活了下来,却也开启了更为艰苦的奴隶生活。

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第二次,前往杂货铺买东西,企图逃跑

艾普斯夫人吩咐他去巴塞洛缪杂货铺买东西,这是他第一次有可能出逃的机会。普拉特心惊胆战地在树林里走着,略带思考,停下来回头观察是否有人,后又奔跑起来,结果冲进一个空地,奴隶主正准备处置几个奴隶。

奴隶主一番质问,普拉特眼神闪躲陈述自己的情况,紧张得头上一直在冒汗。等普拉特准备走开时,两个奴隶眼巴巴望着他,仿佛眼神中透露着,“千万别逃跑,很有可能是被吊死的下场。”估计此时,普拉特逃跑的念想烟消云散。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7)

黑奴出逃一旦被抓捕,免不了死亡门票一张,直接把他送上西天。赤裸裸的惨死案例就在眼前,普拉特很难不联想自己万一出逃失败的下场,他还想好好活着,见自己的妻子和孩子。

第三次,靠演出获得报酬,寻求白人寄信

普拉特通过桑葚汁艰难地写下一封求助信,他拿出自己在糖料种植园主人结婚周年纪念典礼上演奏提琴的所有报酬给了一个白人,求助他帮自己寄信。但是这个白人表面上答应了普拉特的请求,背地里却告发了他。普拉特险被小人算计,还好及时的胡编乱造让艾普斯相信了。

这一次背叛无疑是沉痛打击了普拉特获得自由的希望,他只能绝望地把信纸烧掉。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8)

明天还是和往常一样,普拉特继续在种植园摘棉花,不幸有一位老人累死了。

他们为埋入土下的奴隶唱《roll jordan roll 》,“沿着约旦河顺流而下,施洗约翰为我施洗,我唤醒地狱恶魔,我告诉他约翰曾为我施洗,我说流淌吧,约旦河。流淌吧,约旦河。我的灵魂会升入天堂,只要约旦河还在流淌......”对逝去之人的圣歌让我联想起他们在种植园劳作时,奴隶主哼唱的劳作歌。

“黑奴跑啊,黑奴逃。黑奴扯烂他的衣服,快跑,快逃,小心猎奴者。快快跑,最好能逃脱。黑奴跑啊,黑奴飞,一头扎进了马蜂窝,快快跑,小心猎奴者。快快跑,最好能逃脱......有人说,黑奴不偷窃,可我在地里抓了三个。一个偷了一升,一个偷了一斗,还有一个在脖子上拴绳头,快快跑,小心猎奴者......”

通过激发他们的怒气让劳作更加有动力,这简直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侮辱。无良的奴隶主、主管大都有这种习惯,并且通过这种口口相传的歌词,固化黑人的奴性,让他们在这种羞辱中习以为常,接受奴隶主的鞭打也不能还手。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9)

种植园里监工挥舞着长鞭,催促着黑奴快点工作,这犹如畜生般的生活日复一日,任何希望都可能被扼杀。但普拉特没有死心,他做出了再一次的请求,也是最后一次。

第四次,抓住机遇,向木匠发出寄信请求

一日,巴斯与艾普斯谈话,普拉特听出巴斯反对奴隶制,于是趁与加拿大木匠巴斯一起建造露台的机会,告诉他自己的由来,并希望他能寄一封信到萨拉托加斯普林斯。

起初,巴斯担忧这件事会影响自己的安全,但在真诚的交流过后,他还是同意了。经历过多次失败,普拉特对这次寄信并没有抱着百分百成功的期望,他忧郁地望向天空,迷离的眼神中是惶恐、焦虑、担忧还是期盼,只有他自己知道。

在黑暗中留一点光明,珍惜当下的生活,为好好生活而努力。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10)

度过了12年黑奴生涯,纽约州州长和他认识的一个萨拉托加的店主终于到来了,他获得了解放,回到了自己的家。

不是每一个黑奴都像所罗门一样幸运,假若他没有自由人这个曾经的身份,那颗坚定不移的心是否会不一样。其实黑奴与奴隶主都一样,都会有七情六欲,都有选择的权利,只是站在历史的角度上,资源侵占的差距告诉我们那份自由岌岌可危、摇摇欲坠。

网传这是黑奴版《肖申克的救赎》,主人公皆以坚韧不拔的自由之心熬过了重重困难。

黑奴同样活在一种体制化的桎梏下,斗争路上最大的敌人便是自己。所罗门身处令人心灰意冷的环境,面对黑奴们抱怨自己的生活、嘲讽他获得自由的可能性,他抵御的是被同化的心理,而要从中挣脱出来谈何容易。

在自由的世界里,到处都是体制化的围墙,当你企图翻墙,那需要经受各种考验,正如没有谁可以毫不焦虑地待在自己的监狱里坐以待毙一样。所罗门是在告诉我们,在黑奴体制的斗争中最重要的是打破内心的局限,不断反抗,改变自己的处境。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11)

这是一段忘不掉的黑奴历史,过去的屈辱与斗争让当代人更加懂得珍惜当下的生活,即使生活中遇到何种不公,学会与自己和解,凭借不懈的努力肯定会有所回报。

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所罗门一直深信自己可以脱离黑奴的身份,这是大多数当中的少数,且始终需要一个人站出来说,“我是所罗门,不是普拉特”。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都放弃自己了,还有谁会救你?每个人都在忙,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忙着追名逐利的你,忙着柴米油盐的你,停下来想一秒:你的大脑,是不是已经被体制化了?你的上帝在哪里?

人类之所以会感到迷茫是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奇妙的是我们的行为可以自己控制,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我们的未来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为奴十二年是最惨的时代(在囹圄中窥探自由的曙光)(12)

自由与束缚的平衡才促使顽强力量的诞生,所罗门没有放弃自己的初心,这是恶劣环境下滋长的深根,因此当我们用另一种态度看待苦难,其实它是实现目标的催化剂。反观那些哭哭啼啼、麻木不仁的黑奴,将最廉价的眼泪当做武器,只落得悲哀的下场。

结语

电影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片中原型所罗门·诺瑟普(Solomon Northup)(1808-1864),是一个天生自由的非洲裔美国人。

1841年,作为纽约市民的他在华盛顿特区被人绑架,贩卖成为一名奴隶,直到12年后1853年从路易斯安那州红河附近的种植园逃跑后,他致力于废除奴隶制度及其奴隶贸易的政治运动。

一首历史的悲歌在传唱,铭记历史,自由不是奢望,需要靠自己争取。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