鳑鲏鱼一般有多少(滥捕火山鳑鲏的背后)
鳑鲏鱼一般有多少(滥捕火山鳑鲏的背后)“西南鳑鲏”开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大量鱼类爱好者涌入西南地区,开始了经年之久的探索之旅。火山鳑鲏的生存区域有限,数量也并不多,被大量捕捞后开始走向衰落,虽然它并没有出现在我国濒危物种名单中,其实境遇比濒危物种好不了多少。摄影丨流向未来的小河摄影丨绿豆沙11882015年,有人在西南地区发现了火山鳑鲏。当时人们对它并不了解,发现者根据品相,大致可以分辨出其作为鳑鲏应有的所有特征。由于这种鱼并没有出现在任何资料中,发现者根据它鲜艳的体色,将其命名为火山鳑鲏。而“火山”两个字,恰好是发现者名字的拆分。火山鳑鲏的出现,其实对我国原生鱼研究发展有积极作用,因为一条鱼的体型、体长、颜色甚至口的形状都可以体现出物种发展方向以及当地地理特征。火山鳑鲏只栖息在长江流域的一条小支流里,后来渐渐衍生出了“西南鳑鲏”这个名字。
每一个物种的出现与消亡,都是时间苦心经营的阴谋。对火山鳑鲏来说,跟时间赛跑就是跟灭亡做斗争。
摄影丨蠢爸爸小星
2013年,带有火山鳑鲏的图片出现在网络上,人们开始关注这种靓丽的小鱼。
当时正值我国观赏鱼市场前期发展阶段,来自东南亚跟美洲的热带鱼势头正猛,人们陶醉在“外来和尚会念经”的认知中,并没有太过重视火山鳑鲏。而专家记住了这张照片,苦于没有信息来源,只能漫长的生物研究中大海捞针。
摄影丨绿豆沙1188
2015年,有人在西南地区发现了火山鳑鲏。当时人们对它并不了解,发现者根据品相,大致可以分辨出其作为鳑鲏应有的所有特征。由于这种鱼并没有出现在任何资料中,发现者根据它鲜艳的体色,将其命名为火山鳑鲏。而“火山”两个字,恰好是发现者名字的拆分。
火山鳑鲏的出现,其实对我国原生鱼研究发展有积极作用,因为一条鱼的体型、体长、颜色甚至口的形状都可以体现出物种发展方向以及当地地理特征。火山鳑鲏只栖息在长江流域的一条小支流里,后来渐渐衍生出了“西南鳑鲏”这个名字。
摄影丨流向未来的小河
“西南鳑鲏”开始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大量鱼类爱好者涌入西南地区,开始了经年之久的探索之旅。火山鳑鲏的生存区域有限,数量也并不多,被大量捕捞后开始走向衰落,虽然它并没有出现在我国濒危物种名单中,其实境遇比濒危物种好不了多少。
在人们热切的目光里,野生火山鳑鲏数量越来越少,市场上对它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供需不对等的巨大差距下,它的市场价格也水涨船高。以至于出现了诸多尖锐的矛盾。
图片来源丨网络
大名鼎鼎的“重庆火山鳑鲏”事件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争端,保护鱊科稀有原生鱼的鱼类爱好者跟坚持野采卖钱的商家在网上唇枪舌剑,物种保护跟商业价值的矛盾,其实是自然生态跟人类文明之间的矛盾。选择生态,准备长期发展,还是牺牲自然,保全短期利益,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混乱的2016年跟2017年发生了很多令人侧目的事件,所以火山鳑鲏的保护跟野采,在历史洪流里起起落落,沦为那些细思恐极事件的背景。在愈演愈烈的矛盾中,火山鳑鲏迎来了官方名字:细鳞华鳑鲏。
命名者先后写过几篇论文,讲述他对火山鳑鲏的理解。当我们跳出争端,真正考虑一个物种的兴盛跟衰亡时,或许可以好好考虑两个问题:我从中得到了什么,以及我付出了什么。
图片来源丨网络
在火山鳑鲏的价格接近泡沫,人们开始对它的价值产生怀疑时,大规模人工养殖品种出现在市场里,野采跟人工相互掺杂,终于让火山鳑鲏的价格崩掉。
现在我们去网上查价格,可以轻易找到很多单价不到10元的火山鳑鲏,这在前几年仿若天方夜谭。如股票断崖式下跌一样耸人听闻。
如今依然有人野采火山鳑鲏,物种的保护话题也始终没有解决。只是有人工火山鳑鲏的介入,人们对野生鱼的执着也慢慢变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观赏鱼进入市场,皮实好养,并且发色漂亮的鱼太多了,火山鳑鲏终究只能昙花一现,归于万千观赏鱼中平凡的一种。
图片来源丨Pexels
火山鳑鲏发展历程代表了鱼友对原生鱼的态度,也是被带偏的自娱自乐式狂欢。它是近几年原生鱼的巅峰,也映照出观赏鱼市场现状:不甘平庸又无处下手,一边试探,一边顾左右而言它。
我有时会有一种错觉,我国原生观赏鱼的发展, 可能迫切需要一场认知上的巨变。
文章由意品旗下【YEE萌宠体验官】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