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双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里少购物,赶在双 11 却会购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这类人么?Kim Jones 在日本 / ldope“中国香港长大,现任潮流杂志编辑经理,也是所有都包办的打杂角色。从前很喜欢时装潮流,现在很喜欢电子游戏的钢铁直男。”你们经常会在哪里购物?线下是 SKP-S,有多点时间就各大 Outlet ;线上是HBX、发发奇、淘宝、闲鱼。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

韩国男装设计师 San Kim 毕业作品

双 11,是会人传人的。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

时尚圈的意见领袖们,大多天生反骨,所谓应景,跟他们的气质绝对不搭的。但是购物气氛非一人制造,身边家人、朋友,宠物,甚至手机、电视、移动媒体,整日大面积宣传,招架不住是迟早的事。不入手些时尚单品,生活用品也总是好的。更何况在“柴米油盐”下,还会不小心瞄到时尚大牌打折(尺码捡漏以及奇怪非必需)…… NYLON尼龙 此番邀请三位时尚圈资深恋物专家,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聊聊他们在双 11 的捡漏,猎奇体验。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3)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4)

ALEXYZ

“中国香港长大,现任潮流杂志编辑经理,也是所有都包办的打杂角色。从前很喜欢时装潮流,现在很喜欢电子游戏的钢铁直男。”

你们经常会在哪里购物?

线下是 SKP-S,有多点时间就各大 Outlet ;线上是HBX、发发奇、淘宝、闲鱼。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5)

Kim Jones 在日本 / ldope

双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里少购物,赶在双 11 却会购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这类人么?

我绝对不是,我对双 11 完全没兴趣,一方面我会觉得我们的双 11 与美国感恩节就是“商家圈钱节”。一方面我又常常去各大 Outlet 捡漏,其实想深一层都是差不多的事(去 Outlet 捡漏可能更傻也说不定),最大的分别可能是双 11 是线上,Outlet 捡漏是线下,体验有些不同。但我最特别的一次,买最多最开心那次是去英国买日牌,说起来好笑,去日本也没那么“理性断线”,反而我去英国买日牌是买了我几个月薪水,回到酒店理性上线才知道过分了,然后之后那几天都是吃三明治的。说到底购物其实最重要是气氛,我不是在说日本气氛不好,但去之前是准备好随时破产的,常常提醒自己别太狂野,但英国那次则是没什么准备,去英国竟然发现主卖日牌的店,喜出望外是其一,脑中全是英国曾流行过日牌,所以才孕育出 KIM JONES 这些设计师的时装故事,然后英国店员用几句话术我就完全疯了,“要是我能像你一样有这种资源买这些好东西就好了”,你知道英国人那种说话口气了,气氛一到“理性”不就“断线”了吗?

在你看来,双 11 选择购物的动力是什么?是打折么?

在我看来,打折只是诱因,最重要仍是气氛,双 11 与感恩节是做出一种购物的气氛,当身边所有人都在谈购物,人们自己也会想去购物,你想想,在购物时有朋友在旁边支持,自己不是更爽手吗?现在双 11 是全人类都在身边支持你嘛!除非你像我一样有点愤世嫉俗的思想,否则人传人就是购物的最好气氛。

列举 1-2 件你在双 11 期间入手的“捡漏单品”?当初为什么想要入手?说说你得手后的使用情况?

我买了些跟时装完全无关的东西,哈哈哈,说出来应该让人笑话,我买了两个电热护膝给女友,电热护膝还要上图吗?主要是因为我和女友做杂志,外出拍摄其实跟民工差不多,她膝盖早不行了,冬天到了电热护膝就是户外拍摄利器,用别的角度想,我们为时装潮流牺牲这么多!但她现在还未用过,哈哈哈。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6)

Getty Images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7)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8)

疯人院束身衣 / Monkeydungeon

你“猎奇”猎到的最奇怪的单品是什么?当初为什么想要入手?说说你得手后的使用情况?

为了拍摄我也买过很多奇怪的东西,什么 SM 的皮头套呀、疯人院紧身束衣呀、烟雾弹呀诸如此类的,还有一大堆只有样子没有实际用途的桌椅等等,这些都是拍摄用,用过就算的了,要是说自己会买很多没用的古着(垃圾衣服),根本穿不出去那种。

购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件心仪单品,还是在享受“得到”的过程?为什么?

各个都有吧,心仪肯定包括过程本身,先是关于某件单品的背景,再是关于购物体验,我就不是那种会存钱买单品的人,是那种自己有多少资源就买多少东西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很长的过程,最长的过程也只是了解认同某个品牌的那段时间吧,至于购物体验也很影响,就如上面所说,要是售货员说对了话,我会买得爽快点,要是售货员说错了话,我又会再想想。

你属于哪一种或者几种双十一的消费情况,聊聊你的经历吧?

“很难买到心仪服饰,双 11 购入单品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吧,我对双 11 无感,双 11 买的都是日常消耗品,没什么分享的,就是那些冷气清洁剂呀,猫砂之类的。

消费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鸟笼效应,就是在说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先买一个鸟笼回家,后来再买一只鸟回家……你做过这样的事吗?或者说在双 11 这样的时间节点,你的购物体验中更容易出现“鸟笼效应”吧?聊聊你的经历?

会呀!不止在双 11,永远都会,因为某个品牌某个单品很经典很奇怪很特别,买了发现配不了,又买一件单品与之相配,然后是鞋子、帽子、小装饰,配了效果不好又再买一些精的,配了效果很好又会再买一些同风格别的经典单品,不断轮回。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9)

etsy

你喜欢入手的小单品是什么?列举几个吧?

学生的时候会买很多品牌徽章,或是小包什么的,喜欢品牌,但没钱,现在买,那只能作为心理安慰。

二手线上平台,你们也曾有过作为卖家的经历?

我的衣服不会卖掉的!衣服被我买回来就是我的,有着很多情感,不可能卖掉!我不会参与卖家这身份的,所以才愈来愈明白自己不是潮流玩家,有点是借物抒情,找心理安慰那种。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0)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1)

Potato

“京城新晋时尚庇护所 SAFEROOM 主理人,资深购物狂,欢乐喜剧人。”

你们经常会在哪里购物?

线上的话主要是 SSENSE 和 Farfetch,线下的话主要集中在 DSM Beijing。

双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里少购物,赶在双 11 却会购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这类人么?

我完全是反过来的,平时非常爱买东西,几乎每天都在买,但遇到双十一却反而有一些反弹,不想从众的叛逆心理,再加上这个期间的物流速度会大受影响反而让我提不起任何兴趣。买最多的一次体验应该是我第一次去东京吧,虽然没有那么爱这个城市但东京确实是我心目中全世界购物最方便选择最多的城市,没有之一。第一次去东京玩待了快半个月,拖着一个超大行李箱去的,回北京的时候变成了三个超大行李箱。

在你看来,双 11 选择购物的动力是什么?是打折么?

我觉得如果非要在双十一购物并为其找一个理由的话对我来说只能是打折了,但说实话其实现在每个月各种平台上都会有各种大大小小的促销活动,所以双十一真的对我诱惑力不足。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2)

Zippo

列举 1-2 件你在双 11 期间入手的“捡漏单品”?当初为什么想要入手?说说你得手后的使用情况?

今年唯一在双十一期间“捡漏”的应该就是这个打火机了。我其实很多年来一直都在用这款打火机,但上周末蹦迪的时候把旧的给弄丢了,准备在淘宝官网下单再买一个的时候发现刚好双十一打五折,算是“捡漏”了。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3)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2013 春夏 秀款铆钉发卡 / Potato

你“猎奇”猎到的最奇怪的单品是什么?当初为什么想要入手?说说你得手后的使用情况?

我觉得我平时买东西就是走失心疯路线的,几乎每一单都在“猎奇”,所以这个题目对我来说有点过于平凡了,哈哈哈哈哈。但我今天刚收到一个比较奇的单品,是我这两天在二手线上平台入的一个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Plus 2013 春夏秀场上用来做造型的秀款铆钉发卡,戴上以后很像一顶皇冠,极朋克,虽然我是短发但也无虑入手了,因为真的很有型。

购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件心仪单品,还是在享受“得到”的过程?为什么?

我觉得不同物品会有不同的感觉,有的是“必须拥有”,那么就这类单品而言重要的就是“得到”。有的则确实是为了消解购物瘾买的,这类单品就是真的为了享受那个“得到”的过程,但这种物品通常过不了多久就会出现在我的闲鱼主页上,哈哈哈哈哈哈。

你属于哪一种或者几种双十一的消费情况,聊聊你的经历吧?

我应该是“双 11 想要撒银子,但喜欢的都不打折”,这一张类型。说实话不只是双十一,我在线上网站买东西时最苦恼的就是经常遇到打折活动但我看上的东西却都不打折……真的很闹心,但也只能怪自己的品位太绝了吧!哈哈哈哈哈哈。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4)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5)

Comme des Garçons Homme Deux 领带 / Potato

消费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鸟笼效应,就是在说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先买一个鸟笼回家,后来再买一只鸟回家……你做过这样的事吗?或者说在双 11 这样的时间节点,你的购物体验中更容易出现“鸟笼效应”吧?聊聊你的经历?

我常常会遇到类似情况,但不仅限于双十一。因为我很爱打扮很爱买衣服,而我每天出门前做造型的逻辑是先选择一件当天想穿的单品,而这件单品没有限制,大到风衣外套,小到项链袜子,先选择一样当天“必须穿戴”的东西,然后围绕着这一件当天的主题物件来搭配剩下的所有部分。所以我很容易因为喜欢一件单品并买下它,然后为了搭配这件单品而附带买下其它的东西来搭配它。我夸张到有过为了搭配一条很喜欢但花纹配色比较刁钻的领带而买下一身行头来搭配它的荒唐行为(图中的眼镜和衬衣还有靴子都是为了搭配领带而买的)。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6)

Potato

回顾往年的双 11 经历,你觉得购物的总量是否跟你的收入有关?有很多人对喜欢购入一些小单品(例如口红等),这在消费心理学中叫做“口红效应”,意思就是说:人在拮据的状态下反而更钟情于小额购物,你是不是也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说实话“口红效应”对我来说不太有效,因为我实在太爱买了,购物欲上来的时候很难控制住。而且我的满足感几乎是和物品的体积成正比。比如对我来说买大衣和外套是最爽最满足的,而饰品袜子这种真的就不太能有止瘾效果,所以我宁愿把预算累积到一定程度一次性买件大的单品而不是分散发力,我属于重质不重量那种。

你喜欢入手的小单品是什么?列举几个吧?

小单品里我最喜欢买的是帽子,因为我脸型和头型几乎不挑帽型,适配度很高,所以我非常喜欢戴帽子也喜欢买帽子。除帽子之外应该就是鞋和配饰了,所有奇奇怪怪的造型小单品都会让我有买单的冲动。

二手线上平台,你们也曾有过作为卖家的经历?

我属于闲鱼资深用户了,我觉得还是越稀缺的单品越容易出手,因为越稀缺竞争力越强。比如服装类单品,好多人觉得亲民好穿比较好卖,其实不是,因为亲民好穿的东西大家的选择太多了。我每次挂上闲鱼被秒拍掉的单品都是一些很疯狂很不亲民的秀款时装,因为这种东西有他的固定消费人群,且这群人的忠诚度更高,更加懂时装,能很快辨别它的价值并光速出手。我作为卖家应该不会参与双十一活动,因为我对自己的东西有自信,它们不用打折也能够遇到懂它们的伯乐。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7)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8)

Potato

双 11 期间,你入手过最贵单品是什么?

应该是去年双十一在 Farfetch 入手的一件 Balenciaga 2020 春夏的秀款皮衣,六折以后 26 000人民币。这件皮衣当季店里上架时就想买但因为原价确实有点贵就犹豫了一下,结果不到一周就被人收走了,一直算是个小遗憾。入手原因当然是因为足够喜欢,加上巴黎世家不太常打折,打折时也不太容易抢到喜欢的秀款,刚好遇到双十一有折扣且刚好有这款还是我的码,天时地利人和都齐了,不入手怎么说得过去啊!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19)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0)

NiuNiu

“一个 Professional Boozer;一个做事三分钟热度的人;一个睡前会突然对世界充满好奇心且必须保持十个小时睡眠的人;一个星盘无法展示给别人的人;做了个品牌叫做 MAGI SAID:……写自我介绍用掉了我所有的才华。”

你们经常会在哪里购物?

在各大网站(例如 SSENSE ,NET - A - PORTER)或者买手店(例如:成都的 HUG、SOWHAT,上海 LABELHOOD)。

双 11 症候群是指平日里少购物,赶在双 11 却会购入大量物品的人群,你是这类人么?

我以为我不是,但是双十一太热闹了,不买感觉错过了「巨折」,尤其身边有擅于用攻略的达人朋友,不买都对不起她做的笔记,去年双十一的时候买了 800 块的卫生纸这样算夸张吗?多到今年都还在用……

在你看来,双 11 选择购物的动力是什么?是打折么?

其实是深夜抱着手机躺在床上付款时的多巴胺刺激,生活压力太大了,休闲娱乐是睡觉前付款,感觉在慰劳辛苦一天的自己。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1)

Lelit Bianca 咖啡机 / coffeesesh

列举 1-2 件你在双 11 期间入手的“捡漏单品”?当初为什么想要入手?说说你得手后的使用情况?

双十一买了一台咖啡机,因为我是典型的「早 c 晚 a 患者」,早晨 Coffee 晚上 Alcohol。每天买咖啡的消费已经太夸张了,入手咖啡机后感觉省了一个亿。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2)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3)

Tube Guy / NiuNiu

你“猎奇”猎到的最奇怪的单品是什么?当初为什么想要入手?说说你得手后的使用情况?

一个迎宾充气招手玩偶 Tube Guy。因为以前在商场门口看到,就很喜欢。你不觉得他们每天很快乐吗?买回来之后它的现状如图……Never 没有 Waving 一次……因为放电池的地方需要用改锥之类的东西打开!

购物对你来说,最重要的是“得到”一件心仪单品,还是在享受“得到”的过程?

得到的过程非常美妙,我其实更喜欢线下购物。走进店里,看陈列,闻着每个店不一样的气味,感受氛围,触碰到不同物品的纹理材质,会更直观的认识你心仪的单品。但是很遗憾,这样的经历越来越少了。

你属于哪一种或者几种双十一的消费情况,聊聊你的经历吧?

“很难买到心仪服饰,双 11 购入单品都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以及生活用品”比较符合我。因为生活用品对于我来说,我没有很 Enjoy 购物的体验,觉得很浪费时间, 所以需要一次买一年的量。

消费心理学有个名词叫做鸟笼效应,就是在说人们会在偶然获得一件原本不需要的物品的基础上,继续添加更多与之相关而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就是先买一个鸟笼回家,后来再买一只鸟回家……你做过这样的事吗?或者说在双 11 这样的时间节点,你的购物体验中更容易出现“鸟笼效应”吧?

哈哈,这个还挺有意思的。之前在书展碰到一个杯垫,特别喜欢但是生活中从来没有用杯垫的习惯。拿回家一直放在桌子上,过了一周我买了很配它的一个小水壶。然后这一个组合,被使用的机会屈指可数。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4)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5)

手机壳、袜子/ MAGI SAID:

回顾往年的双 11 经历,你觉得购物的总量是否跟你的收入有关?有很多人对喜欢购入一些小单品(例如口红等),这在消费心理学中叫做“口红效应”,意思就是说:人在拮据的状态下反而更钟情于小额购物,你是不是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

有,买了很多 MAGI SAID: 的手机壳和袜子,年纪大了之后冬天很想拥有彩色。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6)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7)

《Sniff》、《Tokyo Drifting》黑胶唱片 / Glass Animals & Denzel Curry

你喜欢入手的小单品是什么?

手机壳和支架,黑胶唱片。

二手转卖平台,你们也曾有过作为卖家的经历?

闲鱼是一个特别好的平台,虽然爱买东西但也尽量想环保些,也不冲突吧。在上面卖过台灯,上学时候的教课书和闲置书和各种衣服(当季的会更好卖)。

双11期间,你入手过最贵单品是什么?在哪里入手的?网站还是线下?为什么贵还要入手?

一本杂志,在线上购入。因为很久没有遇到一个没有距离感,用私人视角只是从 Real Life 里观察时尚的时尚杂志了,看完感觉松了一口气 。

举一可以反三,眼尖到挑剔入骨的时尚人士,何止这三位?事实上,这每年的双 11,人传人的购物氛围,双 11 症候群不会不买,差别只是说在每一位心中,存在一个集体默认理论即是:应景是最无谓的行为,但买还是要买的。所以与其说是双 11 症候群,倒不如是“买买买症候群”,特征基本上就是:第一,对某些美丽事物的上瘾程度,导致家里东西多到放不下。第二,万物皆有用,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们猎奇,且真的挺奇(ALEXYZ 那个疯人院束身衣!)第三,精神上欢愉与口袋的干瘪程度毫无关系。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8)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29)

weibo :nylon-china

wechat:nylon尼龙

instagram :nylonchina

双11自救法则(如何从消费心理学角度看待双11症候群)(30)

五湖四海,为尼庆生

十大社团评选出炉,《NYLON 尼龙》创刊四周年要搞一波大事情?

吴晓亮:最静的海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