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和苏轼诗词比较(涨知识王安石诗句)
王安石和苏轼诗词比较(涨知识王安石诗句)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两个字又有了另外的解释。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屠苏酒是由华佗创制而成的,里面有很多的中药药材。后来经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孙思邈甚至还把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屠苏屋”。除了第二句当中的“屠苏”。何为“屠苏”?关于“春风送暖入屠苏”,一般常人的解释就是迎着暖和的春风,人们可以开怀畅饮屠苏酒,认为“屠苏”是一种酒。甚至据说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还能起到驱邪避瘟疫,可以让人们长寿的效果。根据历史的有关记载,人们认为屠苏酒的产生始于晋朝的时候。每年年初,把药囊丢到井里,然后到过年的时候取出来,煮沸之后全家一起饮用,此所谓屠苏酒。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屠”就是割的意思,而“苏”就是指的药草,意思就是割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自然就是屠苏酒。
一到过年,就有人会吟咏起王安石的一首古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古诗非常容易理解,题目当中写的是元日,也就是过年。全文的每一句基本上都是在写过年时的场景。比如爆竹阵阵,比如新桃换旧符,也就是贴对联儿。而此时春天已经来临,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处处是春天的气息,更是洋溢着一派温暖祥和的气氛。
除了第二句当中的“屠苏”。何为“屠苏”?
关于“春风送暖入屠苏”,一般常人的解释就是迎着暖和的春风,人们可以开怀畅饮屠苏酒,认为“屠苏”是一种酒。甚至据说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还能起到驱邪避瘟疫,可以让人们长寿的效果。
根据历史的有关记载,人们认为屠苏酒的产生始于晋朝的时候。每年年初,把药囊丢到井里,然后到过年的时候取出来,煮沸之后全家一起饮用,此所谓屠苏酒。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屠”就是割的意思,而“苏”就是指的药草,意思就是割了药草来泡酒,泡成的酒自然就是屠苏酒。
还有一种传说,认为屠苏酒是由华佗创制而成的,里面有很多的中药药材。后来经过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孙思邈甚至还把自己的房子命名为“屠苏屋”。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这两个字又有了另外的解释。
根据《辞海》的有关记载,“屠苏”其实有三个意思,第一种是酒,也就是诗歌当中体现出的屠苏酒的名称。第二种指的是一种草,也就是指的屠苏草。而第三种指的是房屋和草庵。
北宋文学家苏轼《除夜野宿常州城外》诗云:“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南宋陆游《除夜雪》:“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这里的“屠苏”、“屠酥”指的才是“屠苏酒”。
前两个解释相差不多,我们来看第三种。相比而言,第三种意思运用得也很广泛。
北宋山东籍文士张因写有咏浙南名胜仙都峰的长诗排律《鼎湖》,其中诗云:“姓刘天师半山居,修真自给草屠苏。”仙都峰在缙云县境,这里是古代黄老文化的一个中心,居山里草庵中修参者自古不绝。诗中的“草屠苏”显然是“草庵”了。
由此我们再回到王安石的这首古诗当中,可以看得出将其解释为屠苏酒能够说得通。不过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经历,以及他心中对于变法成功的盼望,仍然归结为一种酒,其实并不完美。
毕竟这首诗写于1070年春节,当时的王安石正担任宰相后不久,积极地推行变法以求富国强兵。所以在这首古诗当中表达出了对新法推行之后所带来的新面貌,“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然是“千门万户”,为何不能借鉴其第三种意思,也就是草庵、房屋?
甚至将其解释为“家园”,是否更为合适?
将此句“春风送暖入屠苏”,就可以翻译成:春天的暖风开始吹进了每一家一户的家门。这样和后文中的“千门万户”也能够形成对应。
由此解释显然更加符合当时王安石的心境,也使得这首古诗更富有深刻性和层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