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无边光景一时新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门万户曈曈日)

无边光景一时新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门万户曈曈日)不论什么形式,年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的改变,传统年俗叠加了不少新创意——传统节礼碰撞国潮IP,文创春联、“网红”礼盒等走俏年货市场,像“集邮”一般收集精美的电子红包封面,满足了人们新的仪式感。与此同时,一些曾流行于民间的传统年俗似乎正淡出大众视野,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仪式、技艺等或湮没于流行文化,或几近失传,以至于不少人发出“年味儿淡了”的感叹。守岁、团聚、饮酒、画桃符,春节年俗,由来已久。且“十里不同俗”,北有庙会,南有花市,或踏青出游,或赶场赶集;北食饺子、春卷,南有汤圆、年糕,更有山东的花饽饽、广东的腊味、湖北的鱼糕……花样繁多,不胜枚举。“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浙江省泰顺县仕水碇步龙舞龙队的表演场景。周汉祥摄/光明图片

【青年聚焦·传统年俗新创意】

光明日报见习记者 殷泽昊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晰晰燎火光,氲氲腊酒香”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

无边光景一时新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门万户曈曈日)(1)

浙江省泰顺县仕水碇步龙舞龙队的表演场景。周汉祥摄/光明图片

守岁、团聚、饮酒、画桃符,春节年俗,由来已久。且“十里不同俗”,北有庙会,南有花市,或踏青出游,或赶场赶集;北食饺子、春卷,南有汤圆、年糕,更有山东的花饽饽、广东的腊味、湖北的鱼糕……花样繁多,不胜枚举。

不论什么形式,年俗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和祝福。近些年,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的改变,传统年俗叠加了不少新创意——传统节礼碰撞国潮IP,文创春联、“网红”礼盒等走俏年货市场,像“集邮”一般收集精美的电子红包封面,满足了人们新的仪式感。与此同时,一些曾流行于民间的传统年俗似乎正淡出大众视野,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仪式、技艺等或湮没于流行文化,或几近失传,以至于不少人发出“年味儿淡了”的感叹。

但,有幸,还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带着新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传统成为时尚;他们把年味镌刻进日臻高超的手艺,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撩拨着人们的味蕾;他们从老一辈手里接过传承的接力棒,让非遗艺术获得更多的新希望。春节期间,这群年轻人对年俗的传承与创新,让春节年味不减,还更现新意。

1.从历史中汲取营养,让传统再次流行

拉风的虎头纹样滑板、似两只老虎匍匐地面的进门毯、憨态可掬的小老虎开瓶器……壬寅虎年,敦煌博物馆文化创意团队推出的“白虎·瑞兽”系列文创产品,在市场上受到欢迎。

“‘白虎·瑞兽’系列的灵感来自我们馆藏的文物——魏晋时期的虎彩绘砖。”80后青年、敦煌博物馆宣传平台主管张银深深以团队的设计理念为豪,“这些彩绘砖上的虎形象姿态威武,表情传神,栩栩如生,足可见我们的祖先对虎的喜爱。我们把彩绘砖虎主体形象中的精华元素保留下来,做一些调整,再运用到设计当中。我们希望让历史文物中以‘虎’为主题的艺术,活跃在我们虎年春节的浓厚氛围当中。”

“创意春联、福字、红包,是每年都有的项目。今年我们还推出了筷子、水杯等产品,希望把年味延伸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80后青年、敦煌博物馆设计师何小山告诉记者,“除了实物,我们还与其他的网络平台合作,推出了‘绿色出行,敦煌送祝福’虎年电子火车票、虎年电子红包封面等线上设计。”

在这些年轻的设计者眼中,除了历史,社会与时代也是敦煌博物馆创意设计的“命题者”。2021年,甘青大环线自驾游大受欢迎,但由于沿线气候干燥,车辆自燃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此,敦煌博物馆的设计团队设计了一款小型车载灭火器“小心‘虎’烛”。

“在我看来,创意要看到真正的需求。‘文创’是一个大概念,不是简单设计一个带图案的产品,然后把它卖出去。我们能做的不只限于此。”何小山和团队把创意带进了更广阔的天地。

无边光景一时新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门万户曈曈日)(2)

敦煌博物馆文创团队根据彩绘砖上老虎形象设计的纹样。

为了助力乡村振兴,服务社会发展,敦煌博物馆的文创团队与当地农副产品生产方建立帮扶机制,为杏皮茶等地方土特产品提供包装和概念设计;为了让更多青少年了解敦煌文化,团队采取与综艺节目联名、发行科普读物、全国巡回展览等方法,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的传播。

“敦煌文化十分深厚,是我们创作的源头活水。如何才能保护好传统文化,那就是要让它再次流行起来,这也是我们文化创意设计的初衷。”张银说。

2.在创新中磨练手艺,让年味萦绕舌尖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山西人用面塑诠释着这句话。山西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杂粮和小麦生长,山西人的主食自古以来都以面食为主。“小时候,每逢春节,村里家家户户都要蒸花馍面塑。12岁那年春节,是我第一次上手和妈妈一起蒸花馍面塑。”小时候过春节的情景,80后青年、临汾市浮山面塑的非遗传承人卫兴安今天仍历历在目,“那个时候,每到二七、二八就要开始准备。每家每户至少要蒸两大瓮的花馍。一瓮用于祭祖,另一瓮就是走亲访友的必备年礼。”

花馍面塑在山西的过年礼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前到了春节,若是要去长辈家拜访,必须要带着自己蒸的蝙蝠造型的枣花馍,寓意“福到寿到”;平辈之间拜年,则要互赠“花花子”;若是客人带着小孩来拜年,主人还得送一块小花糕作为回礼,祝福孩子“步步高”。“以前的春节为什么有年味?因为年味就藏在这个过程中和这些讲究里。现在一些人不讲究这些了,可年味不能淡下去。”卫兴安感慨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山西的面塑手艺也在悄然变迁。几十年前,花馍面塑较为常见。但花馍制作的原料是发面,做好的花馍在发酵过程中会膨胀变形,因此花馍只能展现写意式大线条的造型,且颜色是面团的本色,至多用豆类或枣点缀。后来,为了让花馍面塑的视觉效果更好,人们采用了表面彩绘、添加色素等方法给花馍上色。

“面塑手艺如果想流传下去就一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从19岁学习面点,到24岁开始带学生,时至今日,卫兴安依然不断在面塑手艺的创新上下功夫:“我和我的学生现在做的面塑比传统的花馍面塑更受欢迎。我现在主要研究人物面塑和食雕,这类面塑用多种原料调配而成的面塑面制作,不用发酵,直接蒸熟,造型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我在造型细节上有更多施展空间;我有一些学生,他们主要研究用蔬菜水果汁调制颜料的方法,给传统的花馍面塑上颜色。”

“我们的工作是为了让面塑手艺被更多人认识和了解。我希望有一天,人们逢年过节的时候能想到去买一个面塑带回家,送给亲戚朋友,甚至能亲手做一个。这既能增添仪式感,又能表达美好祝福,这样的春节才有年味呐!”卫兴安充满期待地说道。

无边光景一时新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门万户曈曈日)(3)

敦煌博物馆馆藏西晋白虎雕刻彩绘砖。受访者供图

无边光景一时新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门万户曈曈日)(4)

卫兴安为虎年春节创作面塑作品。孙学起摄/光明图片

3.于传承中寄托乡情,让非遗融入生活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仕阳镇的仕水溪上,延伸排布着223齿仕水碇步,碇步犹如琴键在水面排开。每逢春节等重要节日,这里都能看到一条“龙”,在碇步上“翻飞回转,进退腾挪”。

仕水碇步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嘉庆三年,据仕阳镇朝阳村林氏族谱记载,林氏裔孙为庆祝朝阳林氏宗祠落成,首创在当地碇步上舞龙灯。2011年,仕水碇步龙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碇步龙,顾名思义,就是在碇步上舞龙。别处的龙在陆地上飞,我们的龙在水上飞。”虎年春节期间,舞龙队受邀在当地徐岱桥古村落新春集市上表演,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之一、26岁的温帮杰兴致勃勃地介绍着表演体会。温帮杰虽然年龄小,却从中学时代就开始接触这项传统运动,是舞龙队的“元老”了。

“舞龙队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我们利用晚上的时间,一周训练两到三次。每当有演出,大家都协调时间,克服困难参与。”温帮杰说,“我坚持了十几年,舞龙已经成为我作为仕阳人生活的一部分。在我父亲那一代人年轻的时候,这条龙的传承曾经断过,我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一条龙,分九段,象征传统文化里的“天下九州”。“我现在负责龙尾,这个位置移动距离大,要求比较强的体力和灵活性,需要年轻人来担任。”舞龙队80后青年林藤向记者介绍。水波浪、双龙抢珠、鲤鱼跃龙门、穿九州……一套套动作让“龙”在碇步上活了起来。

“一场表演,每一套动作都离不开大家的配合。只有长期训练才能达成默契。”林藤说,“现在舞龙队的人比十年前少多了,许多人因为工作离开了仕阳。但队员都有把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的愿望和责任感,因为这条龙见证着历史,承载着仕阳人的家乡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殷殷期盼。”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08日16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