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8位抗癌达人的妙招(依旧活跃在屏幕)
分析8位抗癌达人的妙招(依旧活跃在屏幕)汪明荃讲到甲状腺癌,“当时只是声音有些嘶哑,我怀疑是声带有问题”,于是去医院做切片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签下了同意书,“内容是,如果是癌症,医生可以立刻切除。”2009年3月,汪明荃做客《咏乐汇》节目时谈起自己的抗癌故事。75岁依然活跃在舞台在舞台上容光焕发,状态也极稳。其实像铁人一样的汪明荃还曾两次遭遇癌症的考验,1985年汪明荃被查出患上甲状腺癌,不得已切除甲状腺,并且要长期服药。没想到2002年,汪明荃又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所幸发现比较早及时切除,病情没有恶化。
在7月1号举行的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文艺晚会上,主持人汪明荃“阿姐”一身红裙容光焕发,沉稳大气的表现,良好的状态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图片来源:微博
看着外表像一位五十多岁的女性,可实际上她是1947年出生,今年已75岁了。而且,汪明荃曾经两次患癌与病魔抗争。站在她旁边的是她老公,也是我们熟悉的“唐僧”——罗家英,也是与肝癌抗争了几十年。
身上带着两种癌
75岁依然活跃在舞台
在舞台上容光焕发,状态也极稳。其实像铁人一样的汪明荃还曾两次遭遇癌症的考验,1985年汪明荃被查出患上甲状腺癌,不得已切除甲状腺,并且要长期服药。
没想到2002年,汪明荃又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所幸发现比较早及时切除,病情没有恶化。
2009年3月,汪明荃做客《咏乐汇》节目时谈起自己的抗癌故事。
汪明荃讲到甲状腺癌,“当时只是声音有些嘶哑,我怀疑是声带有问题”,于是去医院做切片检查,在医生的建议下签下了同意书,“内容是,如果是癌症,医生可以立刻切除。”
第二天,汪明荃在病床上醒来后,就看见医生端着一个盘子走了进来,“他指着盘子说,你患的是甲状腺癌,这是切下的右侧的甲状腺,你以后还要继续接受电疗。”虽然汪明荃一时难以接受自己竟然患了癌症,但是想到自己还年轻,她决定配合医生治疗。
因为是早期,切除癌变区域后,癌细胞并没有扩散,自己在家人的陪伴与鼓励下,终于走过了那段低谷。
2002年,在经历了甲状腺癌的痛苦后,汪明荃又被查出患有乳癌。但汪明荃并没有被癌症的再次侵袭所打击,她只是淡然地说了一句:“去医院。”
汪明荃两次被癌症纠缠,却依然保持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时至今日,75岁的她依然活跃在舞台上闪闪发光。
这四点
抗癌养生秘笈
作为娱乐圈出名的“抗癌夫妇”,如今两人携手对抗病魔已经走过二十多年,病情不但没有恶化,两人还活跃在各大舞台,生活甜蜜。汪明荃也经常有分享一些抗癌养生方法,八百君这边总结出一下几点:
01
饮食清淡
2018年,汪明荃接受南方声屏报采访时表示,在饮食方面,自己偏向清淡为主,爱吃青菜和鱼肉,少吃油炸食物,不让自己那么放纵。
如果日常饮食习惯重口味,高油高盐高糖会让血压升高,会让血管变得更加狭窄,还会给肾脏带来负担,长而久之势必会引起很多疾病。
02
喜欢喝汤
除了饮食清淡,煲汤也是香港的一种饮食文化。汪明荃经常在自己的微博上分享,不仅自己喜欢喝汤,还经常煲汤给其他人喝。
常喝汤通过增加饱腹感减少进食。如果调整一下吃东西的顺序,有助于控制饮食。先喝汤(汤选清爽一些的汤,而不是鸡汤等油脂含量比较高的汤)再吃肉,细嚼慢咽,专注地吃饭,吃饱了就及时放下碗筷,转移注意力,少吃点。
03
重视运动
汪明荃的微博上常常分享自己运动的照片。她的锻炼身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室内,以练习瑜伽和运动器械为主。一种是室外运动,包括爬山、跑步等活动。
2021年9月,汪明荃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与丈夫罗家英一起爬山的照片,尽管当时两个人已经七十多岁,但两人精神焕发疾步,一直爬上峰顶。
运动的好处就不用多说了吧,抗衰、防癌、降三高……好处真的不少!
04
心态乐观
2021年中秋节的时候,汪明荃曾向粉丝分享,自己的养颜法宝就是一向保持心理平和乐观,还鼓励年轻人学会放松,别逼自己太紧,多出去走走,多与朋友交往。
当情绪不好,再多养生都是徒劳。学会有个好心态,尽量让自己处在轻松、愉悦的生活环境中,这比吃什么都重要!
战胜癌症
关键在于防预
相关临床数据表明,肿瘤1期的治愈率高达 90%以上,2期为80%以上,3期为40%以下,4期为10%以下,如能在早期发现,则5年、10年的生存率较高,因此进行早期筛查防预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战胜癌症的关键在于
癌症早筛
1、普通人群
每年体检大病筛查的必检项目。普通人群也应该每年筛查1次。
2、高危人群
有恶性肿瘤家族史及遗传易感染人群、有慢性炎症和亚健康人群、临床诊断癌前疾病者、职业或者地区高危者。高危人群每年建议做2-4次癌症筛查。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得知自己患癌后,不能被其打到,消极面对,而应保持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治疗,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生存率。对于健康人群或某些癌症的高危人群,应按照相关指南推荐,进行癌症的筛查,尽量在早期发现癌症,积极治疗,健康生活,从而让自己活得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