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编年史夜访吸血鬼(夜访吸血鬼今晚)
吸血鬼编年史夜访吸血鬼(夜访吸血鬼今晚)躲开那阳光下罪孽的喧嚣。让我长眠于棺木,《夜访吸血鬼》简介:1988年的一天,美国新奥尔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几百岁的吸血鬼路易向男记者马洛伊讲述自己过去是怎么变成吸血鬼的。他谈到了把他变成吸血鬼的同伴莱斯特和女吸血鬼克劳迪娅,还谈到吸血鬼最怕什么,怎么觅食,他们又是靠什么活了几百年。
《夜访吸血鬼》:今晚,请用你尖利的牙齿刺入我的灵魂
以下内容转自微信公号:碧珊私读
前情提要:
明天就是万圣节了,书友们想必都在考虑今晚去哪儿冒险。万圣节自然是和鬼神之说分不开,所以今天我就写了一篇经典吸血鬼小说《夜访吸血鬼》的随笔给大家。
《夜访吸血鬼》简介:
1988年的一天,美国新奥尔良的一个酒店房间里,几百岁的吸血鬼路易向男记者马洛伊讲述自己过去是怎么变成吸血鬼的。他谈到了把他变成吸血鬼的同伴莱斯特和女吸血鬼克劳迪娅,还谈到吸血鬼最怕什么,怎么觅食,他们又是靠什么活了几百年。
让我长眠于棺木,
躲开那阳光下罪孽的喧嚣。
让我醒来于黑夜,
扑向那月光下躁动的暗潮。
让我生于血,
让我死于血,
让我的生命定格在不老的容貌。
让我生于死,
让我死于死,
让我眼看着时光流逝,看你们被生命之火燃烧。
让我伟大,让我渺小,
让我永生,让我不老。
我是伟大,我是渺小,
我是永生,我永远不老。
当黄昏来临,躯体的贪婪在月光盛宴上开始舞蹈,
我正醒来,
我正醒来,
张开尖利的牙,伸出柔软的舌,吮吸你灵魂处最饥渴的寂撩。
——碧珊·重读《夜访吸血鬼》有感
我曾经嫉妒过安妮·赖斯,因为她写出了《夜访吸血鬼》。
我也曾疯狂地在网上寻找繁体版的本书,以期看到英文之外简体中文之后的另版演绎。
书友们可能会说,这本书没有你说的那么好吧。
无论是在图书馆还是书店,这本书从没有被放到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的架子上,也从来没有和《追风筝的人》《岛上书店》这样的畅销书一样被人熟知,为什么你却这样偏爱呢?
大部分人差不多都是因为看了那部由汤姆·克鲁斯和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同名电影才知道这本书的。在九十年代,我当时才十几岁,特别喜欢看《环球银幕》杂志。一天,在那本杂志上看到了介绍当时还是影视新星的布拉德·皮特的专题报道,其中就提到了这部电影。文章用了大量笔墨来介绍皮特本人的明星魅力,还说就连他和大明星汤姆·克鲁斯联合主演的《夜访吸血鬼》中也有不逊于汤姆的表演。当时文中插入的就是下面这张剧照。那本杂志我至今还保留着。
在成年后的某一天,我终于看到了这部电影。看过之后觉得惊讶,心想,为什么不早点儿去看它呢。而随之而来的,根据阅读习惯,我喜欢购买所有喜欢的电影改编的原著小说,所以很快就去买了这本书的纪念版,是一个红色封皮的包装。
翻开这本书看了几页,那种感觉和看电影的时候一样,为什么不早点看呢?为什么不早点遇到它呢?你会知道那种感觉。当你,在生命中的某一天终于拿到某本书的时候,只翻看了几页,你就把它归为了是你此生最爱的几本书之一。这无关书的好坏,更不需要别人给与他们的评判标准,你只需要倾听自己的声音。
那个声音在你心中呼唤着,不停呼唤着,如果让吸血鬼们来说就是,我要它!
我——要——它。
这本书,怎么说呢,让人着迷的地方实在是太多太多。极富有诗意的语言,非常浪漫古典的美国种植园生活,对于死人变成吸血鬼的神秘设定,吸血鬼本身对于生命和命运的探索,还有旧时候的美国上流社会,古老的建筑和街道,保守又弱小的人类,吸血鬼逐渐发现的神秘力量,还有永不长大的小女孩,对于青春的无限贪婪和对于黑夜的无限赞美,幸福隐匿在危险之中,每一天都在重生,每一天都在死去,每一天都代表永恒,每一天都瞬间会化成乌有,就是这种感觉。你们看,我列出的还仅仅是一小半儿。
安妮·赖斯,也就是本书的女作家,如果你去百度她的照片会发现她精致的五官下隐藏着一颗叛逆的内心,黑色短发,眼睛很大,皮肤苍白,一如她书中描写的吸血鬼的样子。也许是因为本书一直被划分为哥特小说的经典之作,所以她有张照片是脖子上戴了象征哥特风的Chocker。
她十四岁时母亲病逝,又因为她的女儿在几岁时因病去世才写出了这部对于她本人来讲最重要的作品。如果你也曾有过亲人去世时候的悲痛就能理解她的感受。她是怀着怎样心情来写的呢?想让女儿没死,想让女儿再活回来,想告诉人们她的女儿是永恒的,是永生的,想告诉人们也告诉自己不要对死亡恐惧,不要怕,不要怕。
在这部《夜访吸血鬼》中,是安妮·赖斯第一次将死亡主题用一种极为独特的绚烂又哀婉的方式在吸血鬼文学中书写,让吸血鬼小说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文学审美高度和悲壮史诗感。
可能你也会想到另一本书,更为早期的爱尔兰作家布莱姆·斯托克的小说《德古拉》。他开创了吸血鬼小说,塑造了经典的吸血鬼德古拉这一人物。德古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吸血鬼,这个长牙白脸的吸血鬼贵族在黑白默片当道的时候就曾经以其经典形象被世人熟知。该小说还在九十年代被著名导演科波拉拍摄了电影《吸血鬼惊情四百年》,也在世界引起反响。
但《德古拉》小说只是抛出了一个吸血鬼人物,用书信、日记等方式从青年文书乔纳森·哈克的第三人视角写出了他去到庄园古堡看到德古拉伯爵的种种奇怪行为而没有从吸血鬼自身进行剖析。
而《夜访吸血鬼》则让我们走入了吸血鬼的内心,可以听他们的快乐悲喜,感受他们的爱和冷漠。它把重点放在了人物内心的审问和自省中,并配以浪漫化、极为优雅的语言,加之路易是法国后裔,就让本书更有了一种古典艺术风格。
本书对你的吸引是直达内心的。
那是一个已经活了几百年的吸血鬼路易在讲述自己如何变成吸血鬼又如何和他的吸血鬼同伴莱斯特、克劳迪娅一起在这个世间生存的。所以,在看的过程中就像真的有一个吸血鬼在和你说话。
当种植园奴隶主路易被吸血鬼莱斯特看中,咬住了脖子并把他变成吸血鬼的瞬间,从路易角度说出来的变成吸血对于视觉、听觉的影响,那种极为微妙又仿佛喝醉酒的感觉让人享受非凡。在电影中,英俊的路易由布莱德·皮特扮演。导演用了一个从主观镜头拍摄他看到的事物。这种用法我在希区柯克的电影《蝴蝶梦》的揭秘中曾经看到过,非常恐怖。
还有在路易和克劳迪娅烧死莱斯特逃亡法国的途中,为了找寻吸血鬼的源头,不得不在太阳升起前躲进一个小旅店免得被阳光杀死,那种两人相依为命又残酷无助的紧迫感也让人动容。
本书最让我喜欢的就是安妮对于生和死的重新定义和探索。死等于重生,人死了可以变成吸血鬼,吸血鬼永远不老。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和快速移动的身手,但他们又必须每天需要新鲜的活人鲜血让自己保持不死。死变得不再可怕,维持不死的青春反而成了最可怕的事。人们对于死去的恐惧和时光流逝的无奈在吸血鬼身上是不存在的,但他们也正因为没有了这种倒计时才更有恐惧感,不安全感,没有尽头感和煎熬感。
几年前,当吸血鬼题材电影《暮光之城》火遍全球的时候,我也曾买来它的原著小说来看,但看过几页就将它放在了“只看电影足矣”的行列。因为它只提供了一个好故事并没有提供高于故事的审美欣赏,或者说,它没有提供一个更有魅力的灵魂。
读《夜访吸血鬼》最好选择在深夜。别怕,里面的情节不会吸血。那是诗意的、古典的、浪漫的,那是另外一种美。一种和你平时读到的书完全不一样的全新领域。书中塑造的几个人物也都十分深入骨髓。吸血鬼路易,古典、优雅、善良,像个天平座男人一样让人喜欢;吸血鬼莱斯特,凶狠、危险、喜欢弹钢琴、极为冷酷,像个天蝎座男人一样如罂粟花;还有永远不老的吸血鬼女孩克劳迪娅,路易暗恋过的那个庄园主的女儿,还有后面他们在法国寻找吸血鬼源头时遇到的少年吸血鬼阿曼德,都让人未见其面已见其神。
这本书在语言上的优美堪称典范,如果你正在学习英文完全可以把它做范文。我不单单读了中文版,还读过英文版,下载收听了它的英文朗诵版。那个优雅又富有磁性的男声在读到很多情节时即使不能完全听懂我也禁不住屏息。尤其是当他学着女孩吸血鬼克劳迪娅的女童声音喊着“要杀死他,我们杀死他”的时候,我的心都快跳出来了。
也许,这和我本人多年来一直在写作生死主题有关。这几年来,我总是禁不住出于对死亡的恐惧给主人公做生命倒计时。我害怕死亡,比一般人都更害怕死亡。所以这些年中阅读了大量探讨生死、触摸时光的文学作品,如《神曲》《追忆似水年华》《佩德罗·巴拉莫》《霍乱时期的爱情》《生死疲劳》《活着》《第七天》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夜访吸血鬼》是其中最独特的一部,也是让我读了最多遍的一部。
虽然本书和《廊桥遗梦》一样,因为它的通俗性和娱乐性在文学价值上做了减分,但比起《廊桥遗梦》要好的是,本书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编年史一般波澜壮阔的大格局。安妮·赖斯在本书上市后接连写出了《吸血鬼莱斯特》《吸血鬼女王》《血颂》《肉体窃贼》《布莱克伍德庄园》等作品,(瞧,我能列出这些名单来并不难,只要看一眼书架,它们排列整齐)。她在这些不断添加的作品中拓展了她吸血鬼小说的壮阔族谱。喜欢此类题材的朋友可以都去看看。其中《吸血鬼莱斯特》这本可以作为本书的番外篇,感受从莱斯特口中叙述的路易。这又是一场罗生门。
最后,祝福大家万圣节玩儿的开心。
尽情投入这场人类自制的狂欢。
再说一句,
“要看好你的脖子,小心别被咬到。”
下期预告:
不少朋友都私信让我写写中国作家的作品。我很喜欢莫言,所以下期就写一写我读过的第一本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大作《丰乳肥臀》。该书从一个男孩上官金童的奇异视角阐述了他眼中的女人。当年它在问世时曾经引起文坛不小的波澜。书友们千万不要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