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论语雍也篇节奏划分(论语第六篇雍也)

论语雍也篇节奏划分(论语第六篇雍也)还有,马克思主义也是一样。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个实际一个对策,延伸到人的教育上还是因材施教,一人一策。说到因材施教,孔夫子是这么教导和力行的。其实,释迦牟尼也是一样。读一行禅师的《佛陀传》,佛祖说法,跟小孩子一起时以吃桔子喻法;与牧童一起时,以看顾水牛喻法;与渔民一起时,以打鱼喻法,可见万事万物皆在法中,说法如行医,须“对症下药”。【钱 穆】先生说:“中才以上的人,可和他讲上面的,即高深的。中才以下的人,莫和他讲上面的,只该和他讲浅近的。”【夜辰心得】孔夫子这话,让我想到两个成语:一个是因材施教;一个是对牛弹琴。

论语雍也篇节奏划分(论语第六篇雍也)(1)

【原文】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翻译】

【杨伯峻】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高深的学问。”

【李泽厚】孔子说:“中等以上水平的人,可以与他讲上等。中等以下水平的人,便不可能与他讲上等了。”

【钱 穆】先生说:“中才以上的人,可和他讲上面的,即高深的。中才以下的人,莫和他讲上面的,只该和他讲浅近的。”

【夜辰心得】

孔夫子这话,让我想到两个成语:一个是因材施教;一个是对牛弹琴。

说到因材施教,孔夫子是这么教导和力行的。其实,释迦牟尼也是一样。读一行禅师的《佛陀传》,佛祖说法,跟小孩子一起时以吃桔子喻法;与牧童一起时,以看顾水牛喻法;与渔民一起时,以打鱼喻法,可见万事万物皆在法中,说法如行医,须“对症下药”。

还有,马克思主义也是一样。恩格斯说过:“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提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什么方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一个实际一个对策,延伸到人的教育上还是因材施教,一人一策。

说到对牛弹琴,这个好理解。有的老师讲课,看到学生迷迷糊糊时,总会气愤地斥责一句“对牛弹琴”,觉得自己弹琴高雅,而学生如牛蠢笨。可换个思维想想,一个人跑去对牛弹琴,这到底是牛的错还是人的错呢?归根到底,还是人的错!佛教里面有“生公说法,顽石点头”,说明宣法高明,连顽石都能点头。那对牛弹琴,牛不理解,说明琴的调调不对路,值得反省的应该是人。

人的智慧分三六九等,这点不承认不行。孔子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上智之人,生而知之;次之,学而知之;再次,困而知之;下愚,则困而不学。孔子还说过“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在求学的路上,上智和下愚最坚定,而中间的人最是飘忽不定。这层意思老子《道德经》也讲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则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不同智慧的人,对于道有不同的态度。

孔夫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语上”,指告诉高深的学问。这里孔夫子和佛陀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轻谈宇宙本源、神仙鬼怪的事情。“子不语怪力乱神”。佛陀一个弟子请教,世界是什么构成的、宇宙的本源是什么等问题,佛陀不予回答,弟子决定离开他去寻找答案。佛陀说了一个比喻,好像一个中了毒箭的人,不抓紧就医去毒治病,却不顾一切地追问谁射的箭。此处,孔子与佛陀都有一个心意,对弟子不到一定层次,绝不谈玄说道,这就是觉悟,他们绝不做“对牛弹琴”的事。

说到这,庄子所说更形象: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圣人的智慧,值得细思深悟,时时处处皆有显露,尤其在平凡细微之处更有味道。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