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后期李白游历故事(从曹唐游仙诗和张鷟)
中年后期李白游历故事(从曹唐游仙诗和张鷟)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终于,二人来到一处山中平原(此诗洞中绝非指的洞穴,而是指的四山环绕的一片平地,意即西南各省所谓“坝子”),看到了气质非凡的鸡和狗,应该是仙人所养(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地仙,所以烟火气十足)。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继续走,山中起了薄雾,走在其中,恍恍惚惚,就像是忘记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见水木清深,刹那间就像是自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佛教中有“三世”的说法,而转世之身被称为后身。凸显这二人已经渐渐的进入仙境之中了。曹唐,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年轻时为道士,后来炼丹没有啥成绩,就还俗了。考了许多次公务员,都没中,史曰:屡举进士不中。后来仗着笔墨不凡,开始写诗,上面就是他大游仙诗中的一首《刘晨、阮肇游天台》,描写的是汉朝时, 叫刘晨、阮肇的两个人去天台山里讨生活,结果迷路偶遇仙女的故事。先来通俗的解释一下诗的意思: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这
【本文原创首发,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文丨镇之
读古诗,一定要熟悉其来龙去脉,方得其中之真趣味。更可以拉近时空的距离,像观察街边的行人一样观察古人的行住坐卧。你会突然觉的,尽管两千年已经过去,我们和古人看的实在还是同一个“月亮”(当然,月亮确实也只有一个)。
曹唐大游仙诗三首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
曹唐,字尧宾,桂州(今广西桂林)人。年轻时为道士,后来炼丹没有啥成绩,就还俗了。考了许多次公务员,都没中,史曰:屡举进士不中。后来仗着笔墨不凡,开始写诗,上面就是他大游仙诗中的一首《刘晨、阮肇游天台》,描写的是汉朝时, 叫刘晨、阮肇的两个人去天台山里讨生活,结果迷路偶遇仙女的故事。
先来通俗的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树入天台石路新,云和草静迥无尘:这哥俩在天台山上采集谷皮,结果乱花渐欲迷人眼,迷路了,只得沿着树木摸索,和探险似的。走着走着,发现一条石阶,十分干净。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山上的云气和煦,草色幽静,和尘俗世间的感觉大不一样。
烟霞不省生前事,水木空疑梦后身:继续走,山中起了薄雾,走在其中,恍恍惚惚,就像是忘记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见水木清深,刹那间就像是自己成为了另外一个人。佛教中有“三世”的说法,而转世之身被称为后身。凸显这二人已经渐渐的进入仙境之中了。
往往鸡鸣岩下月,时时犬吠洞中春:终于,二人来到一处山中平原(此诗洞中绝非指的洞穴,而是指的四山环绕的一片平地,意即西南各省所谓“坝子”),看到了气质非凡的鸡和狗,应该是仙人所养(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地仙,所以烟火气十足)。
不知此地归何处,须就桃源问主人:既然有鸡犬,那在人世间必有人家,而在仙境之中,必有仙人,来到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桃源之地,当务之急是找到仙人,问一问俺们这是到了哪里。
仙人在哪里呢?曹唐给出了答案《刘阮洞中遇仙人》:天和树色霭苍苍,霞重岚深路渺茫。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碧沙洞里乾坤别,红树枝前日月长。 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
俗解:二人边走边看,眼睛的都不够用了。这个地方,树木错落有致,云雾飘渺,耳边传来的流水声像极笙簧的吹奏。而且走在这里,感觉时间都变得十分缓慢(乾坤别),沙则粼粼皱碧,树则灼灼殷红,和人间大不同。突然,一只“哮天犬儿”冲了出来,对着两个人狂吠,二人吓得自言自语:来人啊,你家小狗咬俺腚了。( 愿得花间有人出,免令仙犬吠刘郎。)
接下来按理说,就是仙女出来了,可曹唐毕竟是千年前的古人了,很悲剧,关于刘、阮二人和仙女相遇相知的诗篇遗失了,剩下的直接跳到了《仙子送刘阮出洞》:殷勤相送出天台,仙境那能却再来。 云液每归须强饮,玉书无事莫频开。 花当洞口应长在,水到人间定不回。 惆怅溪头从此别,碧山明月闭苍苔。
俗解:刘、阮二位想家了,于是仙女把他们送出仙境,临行前,仙女殷殷嘱咐,你们回家后,要记得喝云液(仙液,可延年益寿),玉书可以到时候看看,但是别总是翻个不停。为什么不要总翻阅呢?施蛰存老先生这么解释:玉书是道家的书籍,内容大约是养生解灾辟邪之仙术,所以仙女劝他们在必要的时候再翻看,否则,容易损坏了仙书。笔者认为,仙书应该是不会那么损坏的,所以,这里该是说仙术自有其天道,不宜多看,多看了怕有灾祸。最后,仙女们再次表达了恋恋不舍之情,咱们四人今日一别,估计再难相见,只剩下碧山明月,照应亘古的苍苔了。
游仙诗的前世今生上面这几首诗为什么被成为游仙诗呢?这要从晋代说起。
当时追求长生、成为不老神仙的思想已然发展为一种潮流,这种思想也自然的反馈到了诗文中,于是时人谓之“游仙诗”,自此,这称谓便流传下来。
但到了唐代,因唐人奔放,常把漂亮女人称呼为仙女、仙人;而古人闲暇时候有一项重要的业余活动就是[狎妓]。
狎妓又分两种,一种是在妓院,相对而言比较低级,比较“通俗”;另外一种则在青楼,其要求就相对较高,比如对来者的才学、背景、财力都有较高的要求。
围绕着在青楼寻欢发生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唐人给起了一个极富有诗意的名字,称之为“游仙”。
所以,唐时的游仙虽然还有仙字,但内涵却大不同,这应该是时代特征所导致的。
既然提到唐代的游仙,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小说家、官员—张鷟。他在青年时代写了一本书《游仙窟》,内容主要围绕一凡夫俗子和两位仙女之间的旖旎之情。
就算如今读来,也颇令人面红耳赤,譬如这段:
花容满面,香风裂鼻。心去无人制,情来不自禁。插手红交脚翠被。两唇对口,一臂支头。拍搦奶房间,摩挲髀子上。一啮一快意,一勒一伤心。……少时眼华耳热,脉胀筋舒。始知难逢难见,可贵可重。俄顷中间,数回相接。
这又可以看出大唐的风气之开放了,当朝的官员竟然敢写这样的小说,其实小说中虽然描述的是凡人和仙人交媾,但实际上反映的却是当时达官贵人们生活的常态,只不过张鷟这个人比较放浪形骸,特立独行,敢于把这些写出来罢了。
《游仙窟》印成之后,国内反应倒是一般,可在日本掀起了一股热潮。据史记载,每逢日本使者抵达大唐,必花重金购之,可见略窥日本人之癖好也。
后来,这本书在中国失传了,直到清末才被学者杨守敬从《经籍访古志》中将此书抄回中国本土,再后来,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正式提到该作品,这才引起了学界注意。
也正是因为这部书第一次把中国的小说从鬼怪转移到了人间悲欢上面,而且结构完整,描写细腻,自此,《游仙窟》便被定义为中国小说史上的开山之作。
曹唐的大仙游诗便是继承了张鷟的《游仙窟》而来,以古诗的形式完整的讲述了刘、阮二人游仙的故事,可惜的是关键的会仙人的几首诗失传了。
刘晨、阮肇游仙的传说那么曹唐为什么要以刘、阮二人为题材呢?这两个人物出自南朝宋政权文学家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幽明录》:汉明帝永平五年,剡县刘晨、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出一大溪,溪边有二女子,姿质妙绝……因邀还家……食胡麻饭、山羊脯、牛肉,甚甘美……酒酣作乐,刘阮欣怖交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长久以来,该故事广为流传,已成为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典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关键的原因就是: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
所以,笔者大胆推测,在曹唐失传的那几首刘、阮二人与仙女相会的诗歌中,必然有曹唐基于自己对于性的想象,毕竟在最后的送别诗中,仙女们是以恋恋不舍的妇人姿态出现的,就像是妻子在送别丈夫,而这部分才是游仙诗的精髓之所在。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一条脉络,也就是从《幽明录》乃至《游仙窟》再到曹唐的游仙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凡人与仙女交合的快乐。这种快乐一方面反应了古人对于超尘脱俗仙人生活的向往,同时又极为忠实的表达了古人对于性的感受。换句话说,古今,食、色性也,皆如是也。
作者介绍:镇之,一个喜欢读书匆匆过客,在肆意的年华里与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