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文人相轻现象(文人相轻你知道原因吗)
为什么有文人相轻现象(文人相轻你知道原因吗)班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文人就有互相轻视的习性。 “文人相轻”出自曹丕《典论·论文》原文是这样的: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 为兰台令史 下笔不能自休.”
文人相轻,是真的存在。
文人相轻,意思是说,文人互相贬低。谁也不服气谁。
“文人相轻”出自曹丕《典论·论文》原文是这样的:
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 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 为兰台令史 下笔不能自休.”
班固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文人就有互相轻视的习性。
比如,汉朝的班固曾经贬低傅毅,认为傅毅写起文章来,比较啰嗦,不能及时收尾。
出现文人相轻的原因之一,文章体裁多样,每个人擅长领域不一样,文人习惯于推崇自己擅长的领域,攻击别人的短处。认为只有自己的文章好。
比如,沈从文,他没有进过大学,当过兵,但是却成为大学教授、小说家。很多文人不服气,讥讽沈从文的教授只值一分钱。
文人相轻的原因之二,文人的空有一腔抱负,往往得不到施展,怀才不遇,心情欠佳,自然也就厌弃文人这个身份,互相攻击的对象是“文人”这个身份。
“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文弱是毋庸置疑的,就算是成功的文人,他们也是一种政权的依附者,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历来改朝换代的主导者都不是文人,“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说法一点都不假。在历史的推进过程中,文人只是作为门客、幕僚、智囊的形式出现存在的。
苏秦、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历史名人究其实质也是一些高级幕僚,只不过遇上赏识自己的主子,成就了自己的一世功名。否则,便如水中泥沙,无声无迹。
所以文人在受到不识字的老百姓推崇的同时,也面临着手无缚鸡之力,无法独立实现自己价值的困扰,文人自己就有一种“读书无用”的感受。
文人在不认同没有文化修养的普通民众的时候,更不认同“文人”这个没有用的身份,所以“文人相轻”就成为一种必然。
在这个圈子内部,文人瞧不起文人,他们虽渴望跻身于张良、苏秦之辈,但这不是以一己之力就能成就的,风云际会、因缘巧合不是个人能掌控的,能在洪流中辨别出方向的泥沙毕竟少之又少。
著书立说,在没有强有力的支撑下,他们的观点也是苍白无力的。
孔子在春秋时代周游列国时被描述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更被形容成“惶惶如丧家之犬,茫茫如漏网之鱼”,其凄惨境界实在令人心碎。
尤其在尚武的元朝时期,文人都被放在三教九流之末,排在娼妓之后,这大概就是“笑贫不笑娼”的由来。
文人相轻,是真的存在,只不过是一场精神上的自我安慰,却也抵不消文人心底的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