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古城民宿客栈推荐(观察一房难求多年静悄悄)
潮州古城民宿客栈推荐(观察一房难求多年静悄悄)潮州古城是一个“活着的古城”,有大量的老宅民居,也有一些旧工厂、宿舍楼等。于是,古城里的民宿客栈及新生业态形态各异。其中,既有清代传统潮派建筑,也有中西结合的民国风格建筑,也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钢筋水泥房,还有些是工厂改造而成。以此为载体,新业态逐渐丰富,既有民宿客栈,也有潮州工夫茶茶馆、潮州手拉壶体验类的陶艺馆、有情怀的书店等。对于廖奕铭夫妇而言,“寂寞”持续了五六年。直到2015年,潮州古城里的民宿客栈才逐渐多了起来,有了第二家、第三家。到了2016年,这一数量骤增为20家左右。2017年,民宿客栈热潮持续,增长至40多家。去年则继续攀升至64家之多,而且64并不是一个休止符,还在继续向N发展。廖奕铭夫妇俩对于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民宿行业感到欣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古城经营民宿的廖奕铭夫妇感到“有些寂寞”。这种“寂寞”来自于同行的缺乏。早在2009年,廖奕铭和妻子龙素玲花费了约100万元
“我们要过几天才有房,春节到现在都是客满。”2月15日,在潮州古城经营慢居客栈的陈泓对记者如是说。春节期间,不少游客想在潮州预定民宿,却未能找到房源。古城是游客到潮州旅游的重要目的地,长期以来,古城及周边的酒店住宿并不发达。近年来,民宿客栈的大量出现,补充了这一短板,但在节假日,仍是一房难求。
据湘桥区旅游局统计,古城区民宿客栈在2015年时仅有两三家,至目前,全区登记备案对外营业的客栈则有66家,客房近600间。另外还有14家客栈正在装修。而春节7天,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约89.1万人次,这一数据相当于2010年该区全年游客人数总数的七成。近两年来,该区的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高速增长,去年增幅达到50%。
在民宿客栈火热的背后,是潮州以古城为支点,撬动文化旅游发展,着力写好“特、精、融”三篇文章的努力,是围绕“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努力所得到的结果。
从1到N 民宿突然间遍地开花
廖奕铭夫妇俩对于越来越多人加入到民宿行业感到欣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古城经营民宿的廖奕铭夫妇感到“有些寂寞”。
这种“寂寞”来自于同行的缺乏。早在2009年,廖奕铭和妻子龙素玲花费了约100万元,将位于古城载阳巷的自家老宅——一处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清代建筑修缮一新,改成客栈。于是,这家“载阳客栈”成了潮州第一家清代民居客栈。
当时潮州的旅游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对于丈夫放弃新房装修,继续蜗居在70多平方米的房子,却花大钱修缮古宅改客栈,龙素玲曾一度抗议和不解。然而,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默默支持着。
对于廖奕铭夫妇而言,“寂寞”持续了五六年。直到2015年,潮州古城里的民宿客栈才逐渐多了起来,有了第二家、第三家。到了2016年,这一数量骤增为20家左右。2017年,民宿客栈热潮持续,增长至40多家。去年则继续攀升至64家之多,而且64并不是一个休止符,还在继续向N发展。
潮州古城是一个“活着的古城”,有大量的老宅民居,也有一些旧工厂、宿舍楼等。于是,古城里的民宿客栈及新生业态形态各异。其中,既有清代传统潮派建筑,也有中西结合的民国风格建筑,也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钢筋水泥房,还有些是工厂改造而成。以此为载体,新业态逐渐丰富,既有民宿客栈,也有潮州工夫茶茶馆、潮州手拉壶体验类的陶艺馆、有情怀的书店等。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古城“活化”队伍中。从2016年12月开始,陈泓与朋友一道一口气在古城里开了三家客栈。曾在江浙一带见到老建筑被保护得很好并用于发展旅游,陈泓觉得“家乡也有这些老建筑,古城也有底蕴,古城能发展起来,特别自豪。”
古城民宿客栈的持续火热,带动了古城民居租金一路上涨。在潮州古城,由于交通等配套并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现代生活需求,人户分离的现象十分普遍,不少老房子处于荒废或半荒废状态,许多业主以十分便宜的价格将老房子租给外地人。而随着民宿业的发展,老房子的租金水涨船高,从早先无人问津到如今一屋难求。
从N到1 潮州古城旅游花绽开
潮州古城里的民宿客栈有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事实上,古城旅游的持续发热,特别是民宿“几何式”爆发的背后是潮州对于自身定位的把握,以及总体环境的持续向好。
对比之下不难发现,潮州民宿增长的年份与潮州重塑形象的年份是相吻合的。这几年,潮州通过“三治”“文明创建”等开始发力潮州的环境治理。特别是2017年以来,潮州持续优化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不断营造良好从政环境、营商环境、生活环境。
去年6月召开的潮州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潮州提出要紧紧围绕全省“一核一带一区”的新格局和决策部署,找准定位,突出重点,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7月,省委书记李希前往潮州市调研时,指明潮州应“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今年1月召开的潮州市委十四届七次全会,延续这一发展目标和路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潮州对古城的改造和对旅游业态的引导顺理成章。这样的引导少不了政策制度的顶层设计和落细落小落实的具体措施。
拥有地方立法权的潮州将这一立法功能瞄准了潮州古城,2017年11月,《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用了很大的篇幅对于如何保护活化古城作出较为明确的说明。此后还出台了《潮州市古城区消防安全管理办法》。湘桥区人民政府还专门制定《湘桥区民宿客栈管理办法(暂行)》。这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为古城区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民宿业的发展提供了规范。期间,还邀请上海同济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丽江的官员到潮州挂职交流,提供有益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湘桥区旅游局在《管理办法》的基础上,附上《湘桥区民俗客栈申办核验指南汇编》,涉及营业执照、特种行业许可证、消防安全检查意见、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等办事指南。对于想要开办民宿客栈的经营者而言,只需送材料到街道和区旅游局即可,无需分头跑各职能部门,这可谓湘桥区的一项便民举措。
客栈装修后,由湘桥区旅游局牵头组织公安、消防、规划、建设(环保)、安监、食药监、卫计、工商、街道(镇)、村(社区)等部门进行实地核验,集体评审,评审合格,由相关职能部门办理相关行政许可。
同时,在出台政策的同时,潮州还对古城实施一系列的提升改造工程。如邀请高水平团队对紧挨着古城的西湖公园实施亮化工程。以潮州木雕为主的工艺一条街——中山路得以提升亮化。笔架山、湘子桥等增设了景观灯,每到夜晚,一江两岸的灯光秀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在义井巷等老街巷开始微更新,带动居民自我更新,以公共空间的微改造换取了私有空间的改造提升。
古城硬件提升的同时,更多文化内涵的注入也在进行。经组织和协调,约2公里长的牌坊街上有了更多“潮味”文化,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在牌坊街上进行公益展示,每周六晚的文化巡游更是成了品牌活动。
这一切的组合,迅速为潮州旅游加温。
今年春节期间,“凤城之光”灯光秀、湘子桥、牌坊街、开元寺、许驸马府、李厝祠等古城景区(点)齐齐发力,古城旅游7天持续火爆,巨大的人流客流涌向古城。节日期间,古城区几乎每天从上午11时至晚上23时都是一派“游人如织”景象,至2月10日假期最后一日,依然没有出现临近节末的收减,旅游市场持续火热。
据潮州市统计局信息显示,潮州2018年上半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856万人次,同比增长29.6%。2017年全年旅游总收入235.65亿元,同比增长30%,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
作为旅游业最重要的“住”,此前向来是古城的短板。如今需求看涨,于是,潮州民宿“忽如一夜春风来”,遍地开花了。作为旅游配套需求,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民宿客栈迅速填补了这一短板。
专家建言:民宿业发展要遵循全域旅游新规律
“民宿客栈的发展对潮州古城旅游的促进作用和意义都很鲜明,包括补短板、出亮点和立标杆。”潮州市旅游发展顾问、华南理工大学广东旅游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吴志才表示,古城里的民宿客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旅游住宿短板,逐渐留住过夜游客,间接带动了旅游消费。同时,又因其兼有本土的“潮文化”和流行的“文艺”属性,对游客来说有很强的吸引力,已成为古城旅游的新名片。在立标杆方面,民宿客栈的投资经营主体是本土潮商,尤其是年轻创业者。对商业敏锐性高、抱团意识强的潮商来说,只要看清楚市场,很快就能集结一股很强的力量来推动它迅速规模化发展。
吴志才认为,这些年来,潮州市旅游业的发展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排在全省前列。特别是潮州古城出现了爆发式的发展,雨后春笋般的民宿客栈就是一个缩影。
“潮州旅游最大的变化在于行业发展格局和环境的改变。”吴志才表示,近年来,地方政府统一发展共识,形成合力打造旅游强市。旅游企业和社会资本的积极性也逐渐被激活,提档升级和创新创业的意识强烈了很多。从发展特点上看,潮州旅游业已经基本形成了“有格局、有动力、有龙头、有市场”的发展态势。
不过,吴志才发现,尽管发展增速快,但潮州旅游仍旧是景点旅游发展模式,淡旺季明显、区域发展不均衡。其中主要制约因素,包括地方财政短板(扶持政策、财政投入)、公共服务短板(旅游交通、旅游厕所、智慧旅游等软硬件)、产品供给短板(吃住行游购娱)和项目投融资短板等。
他表示,潮州古城民宿业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包括数量上的增加、质量上的提高、管理上的规范等等。规范管理上可以借鉴莫干山、大鹏新区等地的发展经验,也可以向花筑、原舍、花间堂等民宿连锁品牌学习管理模式,重点是要在准入门槛、价格指导、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宣传推广等方面有清晰的标准,引导民宿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对此,吴志才建议,潮州民宿业、潮州菜等特色业态,要遵循全域旅游的新规律、新要求来发展,可适当超前,逐步规模化、规范化、精品化、品牌化,全面开花,并积极走出去。潮州民宿业的发展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潮州古城,可以逐渐向潮州市全域特别是乡村地区推广。
【全媒体记者】 苏仕日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