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牌坊街四天三夜攻略(带着女儿闯世界)
潮汕牌坊街四天三夜攻略(带着女儿闯世界)“爸爸,我可以吃好吃的吗?”“可以呀。”“爸爸,我们去潮州干什么呢?”“喝茶。”“爸爸,我们可以在潮州吃饭吗?”
1
从深圳去潮州的高铁上,女儿一直很兴奋,两个多小时车程,至少叫了168声“爸爸”,问了186个“为什么”:
“爸爸,我们要去哪儿呀?”
“潮州。”
“爸爸,我们去潮州干什么呢?”
“喝茶。”
“爸爸,我们可以在潮州吃饭吗?”
“可以呀。”
“爸爸,我可以吃好吃的吗?”
女儿肠炎刚好,还在控制饮食,感受过饥饿的人,三句话总离不开“吃”。就在我快要招架不住的时候,广播里响起了到站通知。我如释重负。
小菜之前到过潮州,轻车熟路,带着我们直奔潮州古城。
出租车穿过大片钢筋水泥建筑,沿着西湖岸边行进一段,突然往右一转,便进入了另一片天地:狭窄的街道、飘扬的旗番、闲坐喝茶的居民、错落有致的店招、特色鲜明的地方美食、宁琅满目的传统凉果……当这一幕幕景致从车窗外划过,强烈的时代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仿佛由现实世界突然进入了梦境之中,既真实又梦幻,既似曾相识又素昧平生。
2
安顿好住宿,午时刚过,温暖的阳光洒在潮州古城的青砖旧瓦和青石街巷上,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出勃勃生机。牌坊街位于古城核心地段,由于不是周末,少有游客,只有古城里“野生”的孩子们,在宽阔的街道上自由奔跑,发出阵阵欢笑声。
女儿也受到感染,尖叫着加入了奔跑的行列,穿行在牌坊之间或骑楼之下。一会儿又停下来,开启“十万个为什么”模式:
“爸爸,这是什么?”
“这个叫牌坊,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建筑。”
“爸爸,牌坊是用来做什么的?”
“是古人用来表彰有功勋的人、考取功名的人、德高望重的人、忠孝节义的人。”
的确,潮州曾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古城,人们更愿意用牌坊的形式,来宣扬礼教、标榜功德、昭示伟绩,于是整座城市牌坊众多。历史上,潮州府境内共有古牌坊570座,至多3.3平方公里的府城范围内就有103座,平均每平方公里建有29座牌坊。而府城内牌坊最集中的当数太平路,短短1.6公里长的距离,竟然密集排列着43座牌坊,平均每隔35米就立有一座牌坊,成了名副其实的“牌坊街”。
美食家蔡澜先生祖籍潮州,他在《府城》一文中写道,“老家府城,旧时相等于日本的京都,到处是古迹。看过照片,一条街上有数十个牌坊。从望远镜的角度,重叠又重叠,煞是优美。”
牌坊街的另一大特点是“骑楼”。所谓“骑楼”,在粤语中也可以引伸为“露台”。建筑物一楼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走廊,走廊上方的二楼,犹如“骑”在一楼之上,因而有了“骑楼”之谓。这种建筑,街道两边的走廊从街头直通街尾,人行其中,遮阳避雨,脚不沾水。骑楼建筑并非潮汕特产。明末清初,潮汕到海外谋生者众,特别是南亚、东南亚一带,普遍存在于这些地区的骑楼,被华侨们引进潮汕地区,并在各座城镇规模化建造,形成如今潮汕地区独特的建筑特征。
站在牌坊街上,浓郁南洋风格的骑楼,配合浓郁南洋风情的店招,仿佛置身异国他乡,顿有恍若隔世之感。当招牌上“古早”两个字闪过眼前,我顿时如释重负,终于找到进入潮州古城之后内心奔涌的那股情绪:对,就是这个味——浓浓的古早味。
3
孩子的眼光总是与众不同,女儿很快就在古城里找到了新的关注点——那些形形色色的猫。古城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养着猫,黑的、白的、麻的、灰的、橘的……尽管大小不一,但统一都是本地的土猫,没有谁比谁更精贵,牌坊街前,猫猫平等。这些猫,或大摇大摆行走在街道上,与小孩儿们相安无事;或故作惊悚状从小巷里窜出,又一溜烟窜进另一条小巷;或悠闲自得地坐在骑楼下店铺门前,乖巧卖萌等待行人的抚慰;或躲在店铺里一角,将头埋在两只前爪之间呼呼大睡……
自从注意上这些猫以后,女儿犹如发现了新大陆,路过每一家店铺,都要躬身猫步,“喵、喵”叫唤,里里外外探寻一番。猫儿猫们总是不会让女儿失望,往往闲庭信步走到脚边,抖动着尾巴响应女儿的呼唤;又或者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视线里,高冷地与女儿对视,惹的女儿哈哈大笑。
看到女儿如此快乐,我也乐在其中。至于行进已变成龟速,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牌坊街的古早时光里,从来就没有“快”和“紧张”一说。
其实,在女儿和古城的猫猫们对话之时,我却注意到了古城人的另一个生活细节——每家每户,或店内一角,或店外骑楼下,必定有一个小小的茶台,茶台上必定摆着整套潮州功夫茶具(包括风炉、烧水壶、茶壶、茶杯等“烹茶四宝”),茶具必定冒着热气,处于使用状态……
是的,茶,是潮州人的生活方式,也是潮州人的生活态度。潮州人把茶等同于米,称茶为“茶米”,“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他们每天起床洗漱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泡上一壶功夫茶,只有当那滚烫的茶汤入口、下肚,唤醒身体的每一个细胞,才算作一天正式开始,才能叫做真正活了过来。
潮州功夫茶,无论围坐喝茶的人多人少,茶船上永远只有三只小杯。人少则罢,人多的时候,每喝完一杯茶要用滚烫的茶水洗一次杯子,然后再把带有热度的杯子给下一位使用。在潮州人看来,三只茶杯围在一起刚好形成一个“品”字,有“品茶、品德、品人生”的意思。当然,也借《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用“三”来代表心胸宽广、思维开阔之意,寄托对人生的一种态度。
4
随着夜幕的降临,所有牌坊亮起了轮廓灯,与街道两旁骑楼里透出的温暖灯光辉映,将原本就安静的牌坊街,衬托得稍显清冷。偶尔有行人走过,影子被前后的灯光拉得时长时短;轻微的脚步声,紧跟着影子的节奏,慢慢向街尾散去……
在这样的夜晚,这样的环境,坐在临街的玻璃窗下,泡上一壶潮州特产凤凰单枞,看偶尔经过的行人,仿佛时间已经停滞。
终于等到晚上十点过,朋友站起身收拾茶具:“走,喝粥去。”然后补充道,“白粥。”
听说有吃的,女儿最为兴奋,一路上不停地强调:“爸爸,我要吃白粥。”“爸爸,我也饿了。”
粥铺就在街头骑楼的园拱下,一张旧书桌当成案板,上面摆放着几样潮州特色凉菜,以及两大锑锅白粥,旁边一个燃气罐炉子,发出熊熊火光……一对老年夫妻,动作缓慢却不失节奏,前后张罗着……粥铺上空那盏临时牵线的白炽灯,每天风雨无阻,晚上十点准时在街头亮起,发出昏黄的光,犹如指路的明灯,牵引着潮州当地的老饕们……微弱灯光下的粥铺,和它的主人——这对老年夫妻一样,简陋而朴拙,却传递着一种动人的温暖……
粥铺的对面,是一棵粗壮的白玉兰树。巨大的枝干和茂盛的枝叶,在黑暗中得隐隐绰绰,向着粥铺的方向倾斜,刚好挡在粥铺上空,构成一幅奇特的画面……
点了几样凉菜,每人一碗白粥,在粥铺白炽灯光不及的街边坐定,顿时隐进黑夜之中,和潮州老街融为一体。不远处传来的锅铲与铁锅碰撞的声音,与身边女儿的叽叽喳喳声,竟是那么协调,如一首悠扬的小夜曲。黑暗之中一阵凉风轻轻拂过,白玉兰的清香缥缈而至,沁入心脾,与口腔中白粥的浓浓米香不期而遇……原来,所谓的“古早味”,不仅仅是一种虚无的感觉,更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味觉、嗅觉、触觉、视觉与听觉……
5
第二天,恰逢冬至,天气一反常态,密密扎扎的雨丝飘逸着砸在古城的青砖旧瓦之上,没有停歇的意思。气温也陡降,放佛一夜从秋天进入冬天。所居住的蕉下民宿主人阿迪很热心,一早就打来电话询问有没有带雨伞。通过阿迪得知,冬至前后,是潮州一年中难得会下雨的天气,也是潮州一年中最冷的几天,“没办法,你们碰上了。”
女儿终究耐不住被关在屋里的寂寞,强烈要求出去“看看大好河山”。也好,雨中的牌坊街,应该是另一番模样吧?!
潮州古城果然不会辜负每一个期待。雨雾之中,没有一个游客,只有当地居民保留着生活原本的模样,来来回回进进出出,更彰显出古城浓郁的烟火气息。
对,烟火!要说今日古城与昨日古城有何不同,除了细雨营造出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了古城两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之外,便是多少有几分诡异的烟火——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门前或家里厅堂摆着供桌,奉上鸡、鸭、鱼等三牲以及其他祭品,在闪耀的烛光下,以及缭绕的香烟中,向着大门的方向叩拜;而门前屋檐下,一个烧纸钱专用的铁桶里,则冒着欢快的火苗和袅袅的浓烟……
晚上回到民宿后,阿迪解答了心中的疑惑:“这是在祭拜老爷,潮州冬至的习俗。”冬至大如年,潮州人很看重这一天,远行的游子,哪怕是翻越万水千山,舟车劳顿也会在这一天赶回家团圆,店铺早早关门,家家户户祭拜老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一切顺遂。”
潮州人心中的老爷就是安济圣王。安济王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至于哪一种说法最接近事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爷是潮州人的共同信仰和最大的神。所以,逢年过节他们都会请老爷、拜老爷,甚至抢老爷……这种习俗深入骨髓,流传不衰……
对传统习俗的固执坚守,对传统文化的顽强坚持,使潮汕地区至今保留传承着许许多多与众不同的民风民俗,这正是潮汕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标签,也是潮汕地区独有的文化底蕴。
◆妈妈的育女新经
用童年的快乐治愈成长的挫折
和女儿走在潮州古城的街道上,大口呼吸着夹杂着玉兰花香的空气,孩子欢快地在街道上跑来跑去,一会儿和小猫打招呼:“你好啊,猫哥哥”,一会儿又和古城的孩子玩成好朋友,看得我和先生连连感叹:好羡慕这无忧无虑的童年!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嫉妒。
童年,是所有人绕不过去的记忆;童年的经历,是所有人性格形成的基础。我们的一生,都回避不了童年带来的影响,或多,或少;或好,或坏;或缺失,或充盈……就我而言,身边很多朋友都在用一生去治愈因童年缺失而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童年的完整和快乐,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
因此,对于小闻子的教育,一直以来,没有安排早教中心,不想过早开发她的大脑。我从自己的童年生活做总结,以自己的童年得失为参考,希望能摸索出一条适合她的路,希望她能在对于大自然的认知中,以及在旅途的见闻中,构建一个属于她自己的独特精神世界。我们旅途中习以为常的物品,或者司空见惯的场景,对于孩子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大世界:飞入云端的大飞机、航行在海上的轮船、山上随风飘逸的野花,以及老城里的自由自在小猫……我相信,都会让小闻子的精神世界得以充盈,内心世界得以发展,进而治愈她成长过程中的挫折,并开发她内在的潜力。
2021年9月,孩子进了幼儿园。说实话,对于孩子的第一次集体生活,我是充满担忧的:她在学校会不会因为想爸爸妈妈而一直哭泣?会不会被其他小伙伴欺负造成性格缺陷?体质偏弱的她会不会凉着、饿着?以至于我夜不能寐。终于有一天,和孩子班主任详聊了解到:孩子在学校很开心,是班里最最快乐的小孩。哪怕和同伴起了争执也不会影响心情,能很快投入到和小伙伴的继续玩耍中。在和女儿的沟通中,我也发现她基本没有负面情绪,或者打小报告的情况。孩子的表现,让我十分惊喜和欣慰,心里的顾虑渐渐放开。
我知道,这几年的陪伴和下意识营造的教育环境,终于得到了初步的印证,她很快乐,也很满足,内心充盈,安全感十足,这些已足以说明,之前埋下的种子,正在慢慢发芽。接来下我们还会带着女儿行万里路,让她的挫折在内心无处安放。
2022年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