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三、天行长臂猿东部白眉长臂猿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怒江以西的狭窄地区。图片来自网络雄伟的印度野牛,中国体型第二大的动物,却鲜为人知。牠即将灭绝,咋办?图片来自网络二、东部白眉长臂猿东部白眉长臂猿(学名:Hoolock leuconedys): 白眉长臂猿亚种。 雌雄均有两条明显分开的白色眼眉(与西部长臂猿两条眼眉链接相区别), 下巴有和眉色配套的白胡子( 与天行长臂猿的最大区别之处 )。 体长可达90厘米,体重6-9千克。雌雄体格相差不大,但雄性体毛为黑色;而雌性的体毛为灰褐色为主。 分布于中国与缅甸,中国分布云南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地区 ,包括腾冲,盈江、保山和陇川 。生活于树上,很少下地活动,以野果、嫩叶、花芽等为主食,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等。平均每3年产仔1胎,自然增长缓慢。由于中缅边境一带森林砍伐不断,且尚未有效地制止破坏,栖息地不断减少,再加狩猎并没有完全制止,零散隔离的小总群导致东部白眉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1)

此文章献给云南有可能即将灭绝的野生动物!请大家转发,呼吁,尽力保住以下每一个物种。

在 《 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 》第一集,我们讲述了云南最近10多年野外可能已经灭绝的野生动物,包括印支虎、白掌长臂猿、白颊长臂猿、爪哇野牛、赤颈鹤、小齿灵猫、鼋、斑嘴鹈鹕、黑兀鹫、白背兀鹫(拟兀鹫)共十种动物。这一集,我们讲述云南目前处于极度濒危有可能灭绝的十种野生动物。以下每种动物的数量少则几只,几十只,多则也不过几百只,牠们正在种群灭绝的边缘挣扎。

一、印度野牛

印度野牛(学名:Bos gaurus), 又称为亚洲野牛, 由于印度野牛四肢的下半截都是白色的,就像是穿了白色的长筒袜,所以也被叫做白肢野牛、“白袜子”等,分布于亚洲南部与东南部,我国只分布于云南。印度野牛的双角非常雄伟,弯度很大, 是现存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野牛, 体长2米5~3米3,尾长0.9~1米,肩高1.9米~2.2米,体重最大可达1吨半。我们日常见到的家牛肩高一般低于成年人身高,但是印度野牛比肩姚明的身高, 如果加上头的高度,印度野牛接近一头亚洲象的高度,十分魁梧。 1990年初估计中国有1000多头,由于20年多年的天然林砍伐、天然草场开垦,以及最根本的是盗猎杀戮——一次性被猎杀几十只并不罕见,2015年数量下降到100头左右,处于灭绝的边缘。目前保护措施远远不够。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2)

雄伟的印度野牛,中国体型第二大的动物,却鲜为人知。牠即将灭绝,咋办?图片来自网络

二、东部白眉长臂猿

东部白眉长臂猿(学名:Hoolock leuconedys): 白眉长臂猿亚种。 雌雄均有两条明显分开的白色眼眉(与西部长臂猿两条眼眉链接相区别), 下巴有和眉色配套的白胡子( 与天行长臂猿的最大区别之处 )。 体长可达90厘米,体重6-9千克。雌雄体格相差不大,但雄性体毛为黑色;而雌性的体毛为灰褐色为主。 分布于中国与缅甸,中国分布云南怒江以西的高黎贡山地区 ,包括腾冲,盈江、保山和陇川 。生活于树上,很少下地活动,以野果、嫩叶、花芽等为主食,亦食昆虫和小型鸟类等。平均每3年产仔1胎,自然增长缓慢。由于中缅边境一带森林砍伐不断,且尚未有效地制止破坏,栖息地不断减少,再加狩猎并没有完全制止,零散隔离的小总群导致东部白眉长臂猿举步维艰,目前数量仅100多只。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3)

东部白眉长臂猿中国主要分布云南怒江以西的狭窄地区。图片来自网络

三、天行长臂猿

天行长臂猿(学名:Hoolock tianxing):又名高黎贡山长臂猿,是最新发现的白眉长臂猿亚种。天行长臂猿的体长600-900厘米,颅全长93-99厘米,体重6-8.5千克。雄性和雌性的体型差别不大,无尾。天行长臂猿的眉毛并没有东部白眉长臂猿那么厚重,雄性天行长臂猿的下巴上没有和眉色配套的白胡子,而雌性天行长臂猿的白眼圈也不像东部白眉长臂猿的那么浓密。分布区非常狭小,仅在云南省3县(区)有分布,由于原来将天行长臂猿统计为东部白眉长臂猿一个物种, 所以天行长臂猿实际数量可能不足100只,且呈现出明显的片断化分布,主要栖息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盈江县、腾冲县。这个物种一发现就是极危物种,无比令人伤感。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4)

天行长臂猿一发现已是极危物种。图片来自网络。

四、怒江金丝猴

怒江金丝猴(学名:Rhinopithecus strykeri):体重约20-30千克,体长55厘米,尾长78厘米,头尾总长约1.2米。全身覆盖着茂密的黑毛,头顶有一撮细长而向前卷曲的黑色顶毛,耳部和颊部有小面积的白毛,面部皮肤呈淡粉色,下颏上有独特的白色胡须,会阴部为白色且容易分辨。发现于2010年,是继川、滇、黔与越南金丝猴外发现的世界上第五种金丝猴,总数不超过200只。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中国仅分布在云南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虽然国家加强了怒江金丝猴的保护,但是保护措施仍然有待提高。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5)

怒江金丝猴一发现就是极危物种,保护刻不容缓。图片来自网络

五、马来熊

马来熊(学名:Helarctos malayanus),中国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在热带及亚热带最南端森林, 体长110-150厘米,体重27-75千克, 是体型最小的熊科动物,憨态可掬。全身黑色,体胖颈短,头部短圆,眼小,鼻、唇裸露无毛,耳小而颈部宽,胸部通常有一块"U"型浅黄色斑纹。舌很长,爪钩呈镰刀形,善于攀爬。马来熊不冬眠,以蜂蜜、白蚁、野果、树叶等为主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和南亚,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与西部,西藏也有少量分布。马来熊性情胆小, 平均寿命20多年。 马来熊在中国的数量本来就不多,1997年估计中国马来熊数量在350—400只之间,而最近二十年中国熊胆、熊掌消费旺盛,估计在云南南部的马来熊基本绝迹,在云南西部、西南部还有少许存在,乐观估计在50到100只左右。灭绝近在眼前。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6)

马来熊是中国最少的熊科动物,比大熊猫珍稀,我们为什么不重视?图片来自网络

六、 鼷鹿

鼷鹿(学名:Tragulus kanchil),别名小鼷鹿,中国一级保护动物。体形比很多野兔还小,体重1.5~2.0kg,体长420~630mm,肩高约200mm,是中国最小的有蹄类动物。面部尖长,无角,雄性有发达的獠牙,是决斗的武器, 四肢细长,前肢较短。以植物的花果为食。全年可以繁殖,但是主要在夏季。分布在东南亚,中国仅分布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也有人在普洱发现过,但没有直接证据。虽然大量种植橡胶树导致鼷鹿生存艰难,2007年勐腊自然保护区仍有1000只左右的,可是为了配合望天树景区旅游开发、灌溉等需要,南腊河修建大沙坝水库导致鼷鹿栖息地——沟谷雨林被淹没并破碎化,给鼷鹿带来灭顶之灾。目前,这个中国最重要的鼷鹿栖息地已经名存实亡,可能残存几只到几十只。虽然2016年有野外调查机构在中老边境的勐腊县易武乡发现了鼷鹿的踪影,但无法弥补鼷鹿在中国云南主要栖息地遭到的破坏,中国鼷鹿面临很快灭绝的处境。残存的鼷鹿不管在望天树景区附近还是在易武乡中老边境都难逃盗猎的最后一击!拆除大沙坝水库恢复河谷雨林是挽救中国鼷鹿的最根本措施。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7)

中国最萌的食草动物,你的明天还有几天?悲切!图片来自网络

七、云南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学名:Cuora yunnanensi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壳长140 毫米左右,头中等,头背皮肤光滑,上颚不钩曲,背甲较低,具三棱,脊棱强。腹甲大,前缘圆,后缘凹入,肛盾2枚。 云南闭壳龟栖息地为海拔2000 m~2260 m的高原山地,以小鱼、虾和蚯蚓等为食。 仅分布中国云南昆明及东川县。野外数量十分稀少,由于没有任何有效的保护,基本捕捉完毕。如果有残存也许几只到几十只。只有继续加强野外调查,对发现云南闭壳龟栖息地建立自然保护区进行最严格的保护才行。另外,收缴已捕捉的云南闭壳龟放归原来的栖息地进行恢复性保护也是最有效的补救措施。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8)

云南闭壳龟野外还有几只?图片来自网络

八、巨蜥

云南有两种巨蜥,包括暗影巨蜥(又名暗色巨蜥,学名Varanus nebulosus)与 圆鼻巨蜥 ( 又名泽巨蜥、水巨蜥,学名 Varanus salvator ) 。暗影巨蜥: 鼻孔呈裂目状,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之中央。 体长1到2米,最重可达10公斤,雄性大于雌性。 圆鼻巨蜥: 是我国蜥蜴类中体形最大的种类,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巨蜥,全长1-2米,体重可达30多公斤,头吻较长,鼻孔近吻端,舌长,前端分叉,可缩入舌鞘内。四肢强壮,指、趾具锐爪,背面有小黄斑,体腹面为黄色 ,又称"五爪金龙"。由于盗猎猖獗,加之云南南部大量种植橡胶、香蕉与经济作物,大量使用农药等,两种巨蜥急剧减少,乐观估计每种巨蜥成体不超过500只,悲观估计两种种巨蜥成体合计不超过500只。栖息地破碎分布与盗猎将是巨蜥最终灭绝的根本原因。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9)

暗影巨蜥又名暗色巨蜥,图片来自网络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10)

圆鼻巨蜥。图片来自网络

九、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学名:Manis pentadactyla): 哺乳动物, 头体长42-92厘米,尾长28-35厘米,体重2-7千克。吻细长,脑颅大,呈圆锥形。栖息于山丘、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喜炎热,能爬树。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径20-30 厘米的洞。以长舌舐食蚂蚁为主。 穿山甲的性情孤僻, 除繁殖季节交配时公母在一起同居外, 一般均为异居、独居生活。中华穿山甲原来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全中国野外穿山甲数量估计几十万只。 云南是穿山甲的重要分布地, 以中华穿山甲为主及马来穿山甲为辅两种, 由于最近三十年的大量猎捕与消费,整个中国野外穿山甲数量减少了98%以上,云南估计减少了95%以上。整个云南估计还有几百只穿山甲散布在近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虽然盗猎者正夜以继日地进行地毯式的搜捕与收购,如同大海捞针,但每一千平方公里才有一只穿山甲的囧况无需再猎捕灭绝穿山甲也将失去交配繁衍后代的机会。我们不说穿山甲在云南乃至中国灭绝是迟早的事,但是地方政府不果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穿山甲栖息地进行最严格的封闭式保护,穿山甲彻底灭绝指日可待。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11)

穿山甲曾经遍布云南山地、丘陵,如今无影无踪。图片来自网络

十、绿孔雀

绿孔雀(学名:Pavo muticus)鸡形目, 大型雉类,我国为绿孔雀云南亚种,体长180~230厘米。雄鸟体羽为翠蓝绿色,头顶有一簇直立的冠羽,体后拖着长达1米以上的尾上覆羽,羽端具光泽绚丽的眼状斑,形成华丽的尾屏,极为壮观, 是雄鸟向雌鸟求偶炫耀的重要表演 。雌鸟外形和雄鸟相似 ,但不及雄鸟艳丽,亦无尾屏,体羽主要为翠金属绿色,背浓褐色,头顶亦具一簇直立羽冠。栖于沿河的低山林地及灌丛。绿孔雀被称为中国最华丽的鸟,是彩云之南的象征, 由于大量水电站的无序开发,天然林砍伐,盗猎等原因,目前难觅踪影,根据有关野保机构最乐观的估计是不足500只,但是由于总群分布很散,繁殖越来越困难,加之水电等破坏一直没有停止,绿孔雀在中国灭绝的速度指日可待,但是抢救绿孔雀国家似乎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灭绝趋势大大超过保护的速度。

云南野生动物园的珍稀动物区(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12)

美丽的绿孔雀,云南的骄傲,中国能留住吗?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列举的云南即将灭绝的野生动物只是部分较为大型或知名的物种,很多小型或者不为人们重视的物种包括一些小型哺乳动物、野鸟、特别是两栖爬行动物、鱼类并没有在我们这次报告之列。到底有多少野生动物种类面临同样的处境需要有关部门作出全面实地的调查,而不是任其自生自灭。我们看到本文列举的十个物种除巨蜥可以算为濒危物种外,其余九种在云南(中国)应该视为极危物种。云南闭壳龟在野外几乎灭绝,而鼷鹿、印度野牛、穿山甲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5到10年内将彻底灭绝!白眉长臂猿、天行长臂猿如不加大保护力度同样面临灭顶之灾!要知道白掌长臂猿、白颊长臂猿就是在2010年前后五年间消失在云南保护区的夜色里,牠们是前车之鉴。

我们知道发现一个物种非常困难,而保护一个物种相对容易。但是在中国,由于地域辽阔,气候与地形的复杂分布,加之过去科考调查不够彻底,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并没有完全被人类认知,发现新物种还有最后的机会,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应该是不断地丰富。但十分遗憾的是,仅仅在过去10多年的时间里,云南起码有十种比较知名的物种野外相继灭绝,这些旗舰或者大型物种的灭绝给整个云南乃至中国的生物多样性造成重大破坏,保护一个物种竟然比发现新物种更难,这就是中国野保苦涩的现状与羞耻!

行动起来,保护本报告列举的十个物种已成为云南(中国)生态保护的当务之急。

为保护云南(中国) 这些珍稀的物种避免灭绝,我们特别提出如下建议:

一、 贴身保护。 对于活动区域较小,活动范围相对比较固定的野生动物采取就近设立保护站,瞭望塔、24小时巡查,严禁任何人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区域, 做到贴身保护! 像海南省对待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方式进行保护。本文所提到的白眉长臂猿、天行长臂猿、怒江金丝猴、 云南闭壳龟、 绿孔雀可以采取这种保护方式。

二、 不间断巡视保护。对于活动区域很大,活动范围相对非常分散的野生动物采取设立多个保护站,瞭望塔、配备无人机、组织多个巡逻小分队倒班,实行人员轮换错位,时间错位,做到每天都有人在栖息地进行巡查,严打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区域盗猎,严禁任何人进入核心区, 做到天天不间断巡视保护。像印度野牛、马来熊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进行保护。

三、贴身保护与不间断巡视保护相结合。 对于活动区域不是很大,但活动范围相对又比较分散,不容易察觉个体的野生动物应当采取贴身保护与不间断巡视保护两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保护。如本文列举的鼷鹿、穿山甲、巨蜥。

目前整个中国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与保护措施相对滞后,特别是自然保护区一线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与野生动物本身的保护可以说非常落后,云南省也不列为。非洲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国家动用大量资金充斥到自然保护区一线,包括不厌其烦的社区宣传、发动志愿者,增设武装人员、配置各种武器、吉普车、甚至直升飞机,而发达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救助、保育的细致与高效更是令中国望尘莫及。目前中国在生态保护与野保方面缺乏的不是财力与物质,而是环保与林业保护体制的僵化,很多林业工作人员与执法人员缺乏基本的责任与职业素质。

为保住云南(中国)每一个即将灭绝的物种,让我们14亿中国人发出最强的声音与伸出最强的双手共同挽救牠们。

补充与参考资料:

1、 云南——正在消失的野生动物王国(一)

2、西双版纳破获最大野生动物猎杀案 21头野牛惨遭杀害

3、云南怒江边防查获白眉长臂猿头骨7个

4、生命科学学院范朋飞教授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长臂猿新物种

5、德宏盈江发现马来熊踪迹 未来将加大监测力度

6、人要发展 鹿要生存 保护小鼷鹿何去何从?

7、绿孔雀种群数量不足500只 请保护好它们的栖息地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