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北魏全盛时期地图“五胡乱华”时期,整个社会因为战乱而处于一种大撕裂、大混乱、大萧条的阶段,普通人生活痛苦不堪,朝不保夕,就连传统豪门贵胄也惶惶不可终日,随时可能因为当地军阀易位、外族发起屠杀导致全家没命,北方人口锐减十之六七,民不聊生。灵太后少女时期,是在青灯古佛面前度过的。胡氏出身已不可考,据《北史演义》所记,她是关西安定胡家的小女儿,出生时非比寻常,满屋“赤光四照”,路过的相士对胡父说道:“此女有大贵,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晓。”胡父大惊,深信不疑,于是在她幼年时即送往庵庙出家,法号“仙真”。送年幼且有前途的孩子到寺庙里,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父母为下一代谋求前途命运的不二选择。

#头条创作挑战赛#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性不少,但同时集合了权势、名气、才华和离奇经历的,却非常少,今天要介绍的北魏宣灵太后胡充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位美女从被尊为天下之主、权倾朝野,最终沦落到被扔进黄河溺死,可谓是大起大落的人生,让人唏嘘不已。

事实上,也正是她的所作所为,导致了北朝鲜卑统治的覆灭。

01

灵太后少女时期,是在青灯古佛面前度过的。

胡氏出身已不可考,据《北史演义》所记,她是关西安定胡家的小女儿,出生时非比寻常,满屋“赤光四照”,路过的相士对胡父说道:“此女有大贵,方为天地母,生天地主,勿过三人知晓。”胡父大惊,深信不疑,于是在她幼年时即送往庵庙出家,法号“仙真”。

送年幼且有前途的孩子到寺庙里,在今天看来不可思议,但在南北朝时期却是父母为下一代谋求前途命运的不二选择。

“五胡乱华”时期,整个社会因为战乱而处于一种大撕裂、大混乱、大萧条的阶段,普通人生活痛苦不堪,朝不保夕,就连传统豪门贵胄也惶惶不可终日,随时可能因为当地军阀易位、外族发起屠杀导致全家没命,北方人口锐减十之六七,民不聊生。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1)

北魏全盛时期地图

唯一能够追求的就是精神上的麻醉和寄托,当时发展兴盛的佛教恰恰是唯一的选择。

尽管南北朝对峙,但对佛教的崇拜和礼遇,南北是一致的,各地佛寺发展之兴盛,让人惊叹,唐诗里有一句就描述了这一场景: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不少佛寺还占据大量土地,形成了强大的寺庄经济,名刹古寺的高僧经常被邀请入宫讲法,获得封赏出仕,成为一种主流风尚,如同唐朝跑去钟南山做隐士一样。

胡氏被送去庵庙后,其姑母即在该庵住持,并且造诣颇深。在家人影响下,胡氏逐渐受到佛学浸染,成了一名精通佛理又明媚皓齿的美貌女尼。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2)

北魏时期时刻,讲述皇家礼佛盛景

彼时其姑母受北魏宣武帝召见,借机推举胡氏,极力夸赞其姿容和品德,宣武帝听后动心,召胡仙真入宫,封为承华世妇,即宫中一位嫔妃。

至此,胡氏实现了从普通人家的女儿到皇家亲眷的“一步登天”。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紧接着胡氏大胆出手,为自己争取到了从皇家亲眷到权倾朝野的关键一击!

这里要说明一下,北魏建国起,道武帝拓跋珪就定下了一个规矩:“子贵母死”。为了防止太子的母系作乱专权,北魏历代太子的生母都要被处死,因此后宫的嫔妃普遍不敢先生儿子。

当时宣武帝也无子,谁生第一个儿子必然会被立为太子,嫔妃们纷纷躲避宣武帝召幸,再加上正宫高皇后凶狠妒忌,许多嫔妃甚至怀孕了也主动吃药流产,直接造成了宣武帝子嗣凋敝、膝下无儿的困窘局面,这让一向为人忠厚善良的宣武帝痛苦不已。

《魏书》记载,胡氏却大胆跳了出来,大义凛然地向所有人说了一句:

“天子岂可独无儿子,何缘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肯冢嫡乎?”

怀孕后,她还发誓:祈祷上天能够让她怀上男孩,为了孩子哪怕处死也在所不惜。

这可就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一个小小的低等妃子,凭何敢忤逆祖宗规矩?

虽然胡氏表现的非常有担当,很有几分舍生取义、深明大义的味道,但从事后她的荒淫和贪婪来看,很难说她是个甘于奉献的人,我自己猜测她是常年在庵庙厮混,远离家人呵护,精通人性,摸透了宣武帝的宽容脾气,因此敢于抓住机会挑战命运,赌一把母凭子贵,才能在残酷的后宫竞争中爬上去。

果然,她赌对了。

《资治通鉴》里记载:“魏立皇子诩为太子,始不杀其母。”

胡氏顺利生下儿子后,宣武帝不仅没有按照旧例处死,反而感念其大德,升她为华贵嫔,立其子元诩为太子,从此北魏后宫“子贵母死”制度废除,胡氏挑战高后的斗争大获全胜。

02

把握住机会的胡氏,五年后得到了她梦寐以求的回报。

公元515年,太子元诩年仅五岁,宣武帝突然患痰疾,不久病重驾崩。暗中筹谋已久的胡氏派人送重金酬谢朝中肱骨之臣,力求自保。

宦官刘腾,大臣崔光、于忠等连夜把控皇宫,拥立太子顺利登基,是为北魏孝明帝。

原皇后高氏被废,敕旨勒令出家削发为尼,胡贵妃被尊为太后,成为政治斗争的最大赢家。

从此,胡太后开启了长达十三年的“临朝称制”时期,母仪天下。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3)

历史上后宫斗争激烈,女子多心机方能谋生

临朝听政之初,胡氏还是很有作为心的,就像现在接班家族企业的二代女企业家一样,想要凭借自己的才能赢得大家的认可,每日早早起床临朝批阅朝臣奏章,对重大案件亲自决断,亲自考核地方官员,一时之间,朝纲肃整,百官膺伏。

《魏书》称赞她的才华:“性聪悟,多才艺,亲览万机,手笔断决。”

可惜,人一旦拥有不受约束的最大权力,人性的阴暗面很快就暴露无遗。

胡氏开始忽视儿子元诩,自称“朕”,并要求官员上书称呼她为“陛下”,很快在缺乏约束的情况下走上了一条唯我独尊、荒纵骄恣的下坡路。

她很快开始沉溺于筵席酒色,荒唐不羁,日夜纵情享乐。有一次,她带人来到国库,一时兴起,命令随行的王公大臣及妃嫔公主一百余人,每个人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背负绢布出库,能背多少就把所背出来的赐给本人。众人贪念四起,扛负最多的超过二百匹,少的也有百多匹。当时担任尚书的李崇、章武王拓跋融,因体力不支摔倒在地,李崇伤腰,拓跋融损足,胡太后笑得前仰后合。

百姓作歌谣讽刺:留章武,伤腰折足,贪婪败类,自取其辱。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4)

北魏皇室巡察龙门石窟

由于年轻时候出家的经历,胡氏大肆崇佛,命人兴建洛阳周边的龙门石窟,耗资无数,民众怨声载道。胡氏为了一个“佛光照耀皇宫”的理由,征召派遣八十万民夫修建了禅房多达数千个的皇家寺院——永宁寺,其中修建的浮屠塔高达九十丈,在距离洛阳皇宫外百里之远,仍然可以远远看到。

《洛阳伽蓝记》中记载了永宁寺盛景:“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宝铎和鸣,铿锵之声,闻及十余里。”

这一次皇家带头兴佛,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佛教发展迎来一个高峰期,全国各类寺庙庵堂兴建多达三万多个,出家登记在册的僧尼达到二百万余人,高僧名尼出入帝王家中讲经说法,成为贵宾,宴请消费奢靡无度。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5)

壁画中的北魏贵族

一时间,民众为了依附寺庄纷纷皈依出家,躲避纳税,国家财政收不上来税款,岌岌可危,造成社会财富大量流失,朝中文臣纷纷劝谏,胡太后每次嘴上说答应,却事后反悔,固执崇佛如常,使得北魏国穷民贫、怨声四起。

有趣的是,此时正是印度高僧菩提达摩行走中原之时,来到北魏都城洛阳见到当地崇佛盛况后,自称活了150岁,也没见过如此“极佛境界”,联唱南无阿弥陀佛,合掌拜服。

03

宣武帝去世,彼时胡氏才不过年仅二十四五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节,说白了还是个小姑娘。

突然掌握了最大的权力,无所限制,拥有海量资源,任何人都会有一个疯狂的纵欲阶段。

胡氏也不例外,导致她贵为一国之母,又是佛教虔诚的信徒,但却沉沦于爱欲之中,完全没有持戒修身的品行。

寂寞的胡氏居然看上了自己的小叔子——清河王元怿,他是北魏孝文帝元宏的第四子,是宣武帝的同父异母弟弟。史书记载,元怿机敏聪慧,容貌秀美,博览群书,在亲王中颇有名声,是宗室诸王中的佼佼者。用现在的话说,那就是有才又有颜的王爷,嫂子胡氏立刻就沦陷了。

因太俊美被嫂子骚扰,这个案例也是古今历史独此一份,再无他人。

胡太后以商议政务为由召元怿进宫,随后百般相逼强幸了颜王小叔子,自此元稹白天宫外辅政,夜宿于寝宫。

消息传出,整个北魏的小姑娘们都哭哭啼啼,诸多大臣王公艳羡嫉妒不已,纷纷跑来与元怿结交,试图巴结上胡太后的门路获得提拔。

除了清河王,胡太后还私养了诸多年轻貌美、身强力壮的面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杨白华。

史书记载杨白花是一名容貌俊秀、武艺高强的年轻武将,是北魏名将杨大眼之子,在一次骑射中被太后一眼相中,“深叹赏之。”

随后胡太后召见留宿宫中,杨白华只好被迫做了入幕之宾。

可惜,这一场强买强卖的郎情妾意,最终却成了闹剧。

杨白华对胡太后惊惧不已,眼看北魏时局越来越乱,在父亲死后趁机化名带着部队南逃到梁朝叛变了。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6)

没想到,他这一逃,却引发了北魏著名的一首诗作。

杨白华走后,胡太后伤心不已,亲自撰写了一首《杨白华歌》:

“阳春二三月,杨柳齐作花。春风一夜入闺闼,杨花飘荡落南家。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秋去春还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字字斟酌,句句用情,意象飘逸,拟人恰当,用杨花借指远去的情人,从此杨花成了负心薄幸之人的代名词。作为堂堂太后作此情诗,实属不易,风流才情可谓古今一流。

杨白华事件传出后,成为宫廷丑闻,但胡太后不仅不以为意,反而让宫女昼夜踏歌演唱,沦为天下笑柄,严重影响了她的声誉和权威。

《魏书》记载了胡太后的恶名:“肆情淫乱,为天下所恶。”

不过这首相思的诗歌,因用词凄婉情深又大胆豪放,倒是被后世很多诗人都称赞,被视作北朝诗的代表作之一。清代的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评其:“胡妇媒词,乃贤于南朝天子远甚。”

04

胡太后的倒行逆施和沉溺奢侈,早就引起内外不满,尤其是一直被她忽视的亲生儿子,当朝孝明帝元诩。

北魏当时国内形势危机严重,北边葛荣等掀起一场农民起义,流动作战如秋风扫落叶,击败镇压的官军,同时镇守边关的大将尔朱荣蠢蠢欲动,傲视洛阳,南边梁朝一直骚扰入侵。当时梁朝的细作回报,北魏已经形势如同“土崩鱼烂”。

元诩此时已经十九岁,但却一直迟迟未能临朝掌权,心里极度不满,开始密谋联系尔朱荣率军勤王,逼迫太后交权。

不成想,消息走漏,年轻的帝王惨遭杀戮。中国历史上最血腥的亲生母子之间权力斗争爆发了。公元538年三月,孝明帝惨遭毒手。

史书上记载:“(孝明)帝崩于显阳殿,时年十九。”

胡太后此时已心智疯狂,极度贪恋权位,不仅敢于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还伙同大臣郑俨、李神轨等,谎称孝明帝中毒而死,并把孝明帝遗留、年仅三岁的独女“元姑娘”假扮做男孩,继承皇位。

然而毕竟纸包不住火,朝野议论纷纷,胡太后又慌忙废掉孙女,另扶立宗族里年仅3岁的临洮王子元钊为新皇帝。

这位可怜的元姑娘(史谱记述为北魏殇帝),因为即位时间太短,年纪太小,被拥立的理由荒诞不已,并没有被正史认可。

我不清楚真实的历史到底发生了什么,不过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是非常诧异的。常言道“虎毒不食子”,更何况母性是所有生物最基本的道德之一,但胡充华此时的表现却完全违背了人伦本性,不仅毒杀自己亲儿子,又把尚在襁褓中的孙女化妆为男性来继承皇位,难道她不知道外面的人都会看出来吗?这明显也不可能长久,只能说明胡氏策划政变是临时性的,孝明帝也绝非正常死亡。

此时的胡太后已经长年处于权力高位,失去了正常的逻辑判断能力,很愚昧很匆忙地按照以前的经验行事,试图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还是验证了一句话:人性不可考验。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7)

如此偷梁换柱,但却破绽多多,尔朱荣早就已经野心勃勃,自然不会错过机会,立刻起兵挥军南下,宣称为孝明帝复仇,一举攻破洛阳。

尔朱荣是羯族后裔,早年间曾算命,算命先生说他有帝王之相,但却无法印验在自己身上,尔朱荣对此不满,一直想要夺取天下,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

控制朝堂之后,尔朱荣立刻下令把所有的王公大臣,后宫嫔妃统统抓捕至黄河边上一处峡谷地,共计2000多人。当着所有人的面,尔朱荣显露出自己残暴寡恩、控制欲超强的一面,把胡氏和小皇帝元钊投入黄河水中淹死,又下令士兵挥刀屠杀,把北魏贵族和官员全部杀戮干净,史称“河阴之变”。

《资治通鉴》载:因纵兵杀之,自丞相高阳王雍、司空元钦、仪同三司义阳王略以下,死者二千馀人。

自此北魏的精英阶层人士一网打尽,一蹶不振。尔朱荣另立元氏宗族幼儿为帝,但泱泱北魏大国,从“河阴之变”起四分五裂,名存实亡,各地节度使和镇边武将不服尔朱荣,纷纷起兵割据,战乱迭起,北魏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方重新陷入混乱不堪的分裂阶段。

胡太后为什么没有好结果(从权倾朝野到被丢入黄河)(8)

胡充华以妇人之身,心机沉重,最终攀上高位,但却处处放纵,在我看来,只是一个平庸的小市民妇女而已,并无政治才华,她处处试图模仿以前的北魏冯太后,只是东施效颦而已,可惜了当年宽容放过她的宣武帝。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