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 五经之一(使朋友们初步学习五经之首的易经不再难)
易 五经之一(使朋友们初步学习五经之首的易经不再难)就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有一个酒店名字叫“同人大酒店”,其实有许多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同人”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其实和“百姓日用而不知”相反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对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并且常常用其中的一些语句来给人、公司、店铺起名等等仅以开篇第一卦《乾》为例,卦爻辞共52字,就有“潜龙勿用”、“朝乾夕惕”、“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近一半的内容作为成语被延用至今,几千年前的作品,其语言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不能不令人惊叹。《易》分经、传两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符号和卦爻辞,传是解释经的文字。据统计,《易经》传留存下来的成语有100多个,有的还衍生出了更多新的成语。本文选择个别耳熟能详的略作以介绍。一、出自《易》经部分 潜龙勿用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乾乾夕惕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飞龙在天 《易 ••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亢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梁师易友,许多朋友们一听到《易经》的第一条件反射是什么呢?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情不自禁地说这就是算卦吧!或者说就是故弄玄虚吧!或者说是天文吧!也有人会说那是封建迷信吧!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也不奇怪,因为这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和对中国国学不够了解导致的。
《易经》作为五经之首,晦涩难懂这是大家的共识,自古以来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使大多数普通的朋友对其望而却步,觉得不好学。其实,作为一本流传了几千年的典籍,之所以能够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依旧熠熠生辉,是离不开生存的土壤的,那就是文化的底蕴和实际生活中能够体现出它的生命力。
在“系辞”(上)中这么一句话,“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通过这句话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其实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对于《易经》的相关内容我们是“日用而不知”,也就是说每天再用,却不知它的出处。下面从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等几个方面我们一块来看看我们是怎么“日用而不知”的。
一、来自《周易》词汇和成语
仅以开篇第一卦《乾》为例,卦爻辞共52字,就有“潜龙勿用”、“朝乾夕惕”、“飞龙在天”、“亢龙有悔”、“群龙无首”等近一半的内容作为成语被延用至今,几千年前的作品,其语言有如此强的生命力,不能不令人惊叹。
《易》分经、传两部分,经包括六十四卦符号和卦爻辞,传是解释经的文字。据统计,《易经》传留存下来的成语有100多个,有的还衍生出了更多新的成语。本文选择个别耳熟能详的略作以介绍。
一、出自《易》经部分
潜龙勿用 《易•乾》:“初九,潜龙勿用。
乾乾夕惕 《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飞龙在天 《易 ••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亢龙有悔 《易•乾》:“上九,亢龙有悔。
群龙无首 《易•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履霜坚冰 《易•坤》:“履霜坚冰至。”
即鹿无虞 《易•屯》:“即鹿无虞,惟入林中。”
不速之客 《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
拔茅连茹 《易••泰》:“拔茅茹,以其汇。”汇,类。
谦谦君子 《易•谦》:“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无妄之灾 《易•无妄》:“六三,无妄之灾。
虎视眈眈 《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亦作“虎视耽耽”。
枯杨生稊 《易•大过》:“九三,枯杨生稊,老夫得其女妻。”
枯杨生华 《易•大过》:“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突如其来 突然来到或发生。《易•离》:“突如其来如,无所容也。”
匪躬之节 《易•蹇》:“六二,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洗心革面 《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
匪夷所思。《易•涣》:“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二、民间关于阴阳的认知
《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明阴阳学说贯穿于整个学说中。那么这个学说等影响,朋友们一定不会陌生,从中国的传统文化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中医学说、古建筑学、婚姻、丧葬、民俗等等无不受其影响。
三、文化人对《易经》特别重视
其实和“百姓日用而不知”相反的是,一些知识分子对这本书的内容可以说是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并且常常用其中的一些语句来给人、公司、店铺起名等等
就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有一个酒店名字叫“同人大酒店”,其实有许多朋友们可能不知道,“同人”就是六十四卦中的一个卦。
其实《易经》作为我国影响力最大的传统文化,对我们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从文化、哲学、艺术、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等。但愿我的极其肤浅的认知,能够让朋友们对《易经》从某个方面有初步的了解,让我们共同进步和分享有关知识。谢谢!
如果有缘碰到了我,不要忘记点个赞、留言或者分享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