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对老夫妻一张)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我们应该怎样做(一对老夫妻一张)“十几年前,我们去国外探亲,国外的垃圾分类给我很大的触动。回国之后,就学着做,找了很多资料,首先在自己家里‘试点’,之后成为了社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就是想要推广这个理念。”张家煌说道。辛玉清的老伴儿张家煌,91岁高龄的他由于听力减退,日常生活离不开辛玉清的照顾,但是对于家中的垃圾分类这件事,张家煌从不肯让步,要求辛玉清和子女都必须听他的。其实,这样的垃圾分类行动,在灵隐街道曙光社区居民辛玉清奶奶家里,已经坚持了长达十年之久。走进辛玉清家的厨房,墙上贴着一张垃圾分类清单,上面手写的字迹清晰工整,详细记录了和分类有关的知识。“喏,这张‘分类表’我们已经贴了十年了,厨房油烟大,换都换了好多张了,每天都要看到的要不然不习惯的。”“这张清单可是我们家的垃圾分类‘知识表’,刚开始的时候啊,我总是分不清楚什么垃圾该分到什么桶里,我老伴儿他就给我画了这一张分类的表格,现在好了,十多年温故知新下来,我们家的
这是什么垃圾?
这句来自灵魂的发问,
成为最近的热点。
随着西湖区垃圾分类的深入开展,居民已将分类思想付诸实践,投放垃圾时已有意识地将垃圾分类用不同的塑料袋装着倒入不同的垃圾桶。
其实,这样的垃圾分类行动,在灵隐街道曙光社区居民辛玉清奶奶家里,已经坚持了长达十年之久。
走进辛玉清家的厨房,墙上贴着一张垃圾分类清单,上面手写的字迹清晰工整,详细记录了和分类有关的知识。“喏,这张‘分类表’我们已经贴了十年了,厨房油烟大,换都换了好多张了,每天都要看到的要不然不习惯的。”
“这张清单可是我们家的垃圾分类‘知识表’,刚开始的时候啊,我总是分不清楚什么垃圾该分到什么桶里,我老伴儿他就给我画了这一张分类的表格,现在好了,十多年温故知新下来,我们家的垃圾可好久没有进错桶了。”辛玉清介绍。
辛玉清的老伴儿张家煌,91岁高龄的他由于听力减退,日常生活离不开辛玉清的照顾,但是对于家中的垃圾分类这件事,张家煌从不肯让步,要求辛玉清和子女都必须听他的。
“十几年前,我们去国外探亲,国外的垃圾分类给我很大的触动。回国之后,就学着做,找了很多资料,首先在自己家里‘试点’,之后成为了社区垃圾分类的志愿者,就是想要推广这个理念。”张家煌说道。
虽然住在五楼,但辛玉清每天坚持自己买菜做饭,张家煌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家里两个垃圾桶扒开,仔细的检查一下有没有分错的垃圾,老爷子常常把垃圾倒在工作台上,不管有没有异味,把垃圾分门别类,装进不同的垃圾桶。
十多年来,在张家煌的带动下,他们家的垃圾分类已经做得细致又规范。
“现在全国都在推行垃圾分类,街道社区也加大了宣传力度,还给居民们专门培训上课、普及分类知识,看到这么多人参与进来,相信垃圾分类一定会越做越好。”辛玉清笑着说。
据介绍,目前,灵隐街道垃圾分类工作已实现7个社区的全覆盖,分为31个小区,共17142 户参与辖区共有垃圾房74座,垃圾桶放置点34处,成功创建了9个垃圾分类示范小区。下一步,街道将在推进垃圾源头减量,推进企事业单位全覆盖,开展“定时定点”投放试点,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做好垃圾分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