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文竹意境:92.43分 吴文英风入松

文竹意境:92.43分 吴文英风入松工于意境:33.00合于章律:19.50【美学评分】总体评分:92.43分作品影响:6.00

文竹意境:92.43分  吴文英风入松(1)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美学评分】

总体评分:92.43分

作品影响:6.00

合于章律:19.50

工于意境:33.00

臻于情感:35.93

推荐指数:★★★★


【美学详解】

作品影响:

本阙入选《宋词三百首》(上疆村民版)第二五二首。

合于章律:【巧】【炼】【韵】

巧:这首词,读起来,特别朗朗上口,音律上,颇有可圈可点之处。开篇“听风听雨过清明”,五个字都属于ing/eng/ong韵,仿佛是和谐的乐曲。此外,“交加”、“惆怅”、“一夜”是“双声”技巧,“料峭”是“叠韵”技巧。总而言之,通篇:句中韵、双声、叠韵的技巧很多,可见词人颇具心思。

炼:音韵之外,词人在内容表现上,也颇具匠心。如:“楼前绿暗分携路”的“暗”字,说明树很茂盛,所以路都变暗了。又如“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一句中,“凝”说明女子的手,特别香气扑鼻,残留在秋千上,经年不散,而“扑”字,不仅把黄蜂的动作写得活灵活现,而且又再一次侧面烘托女子的娇香四溢,非常有感染力。

韵:本词以景语结尾。“幽阶一夜苔生,光线清幽的台阶上,再无人来,只有苔花生长,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和韵味。

工于意境:【隽】【渺】【寒】

隽:本阙写景,作者用了很多微小的意象。如:“一丝柳、一寸柔情”,用柳条代表柔情和留念,也暗示了柔情之多,留念之深。此外,如上文所说:黄蜂、苔生,也是细小之物。词人梦窗(吴文英:字梦窗。),应是情感细腻、性格体贴的江南才子

渺:这首词,实景和虚景相结合,读者在理解词境的时候,要有回忆、要有梦境、要有月夜幽阶苔生的想象,而回忆、梦境、月夜,都带有虚无缥缈之美。

寒:本词天气,起初“听风听雨”,应该是风雨连绵多日。然后“赏新晴”,说明久雨初晴,最后“幽阶一夜苔生”,应该是雨晴后的月夜。但不管风雨也好,晴也好,“料峭春寒”的“寒”字,值得留意。寒,不仅是晴雨不定的料峭春寒,更是作者孤寂的心寒。

臻于情感:【思】【凄】

思:本词是作者写给去妾的,去妾究竟是离他而去,还是生死相隔,似乎还有争议,但是都不影响本词的理解。这首词,表达的是对去妾的思念之情。

凄:这首词除了思念之外,还有一种凄美之情,值得注意。尤其是结尾处:“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虽不言伤感,而伤感却从中而来,是比较凄美的场景。

人本美学总评:

本阙词作,字别具匠心、多处音律妙,结尾极富味,词人用心造境言情,显而易见。词中意境,选用很多微观景物,既有永之美,又有回忆思念,虚无缥缈之美,最后林深也好,幽阶也好,都显得清幽凉。词人对去妾的念,一往情深,融情于景,慢慢体会,更能感受词人内心的孤之情。


【名家观点参考】

1、陈洵《海绡说词》评:思去妾也,此意集中屡见。“西湖清明”,是邂逅之始;此则别后第一个清明也。“楼前绿暗分携路”,此时觉翁当仍寓居西湖。风雨新晴,非一日间事,除了风雨,即是新晴,盖云我只如此度日扫林亭,犹望其还赏,则无聊消遣,见秋千而思纤手,因蜂扑而念香凝,纯是痴望神理。“双鸳不到”,犹望其到;“一夜苔生”,踪迹全无,则惟日日惆怅而已。

韦才子思考:陈洵先生考证这首词的地点,可能为西湖,思念之人是去妾,但去妾生死,无法定论。

2、唐圭璋《唐宋词简释》评:此首西园怀人之作。上片追忆昔年清明时之别情,下片入今情,怅望不已。起言清明日风雨落花之可哀,次言分携时之情浓,“一丝柳,一寸柔情”,则千丝柳亦千丈柔情矣。“料峭”两句,凝炼而曲折,因别情可哀,故藉酒消之,但中酒之梦,又为啼莺惊醒,其怅恨之情,亦云甚矣。“料峭”二字叠韵,“交加”二字双声,故声响倍佳。换头,入今情,言人去园空,我则依旧游赏,而人则不知何往矣。“黄蜂”两句,触物怀人。因园中秋千,而思纤手;因黄蜂频扑,而思香凝,情深语痴。“惆怅”两句,用古诗意,望人不到,但有苔生,意亦深厚。

笔者思考:唐圭璋先生的评论,非常全面,值得重点参考。笔者补充,本词开篇:听风听雨过清明,句中之韵也值得留意 。晏几道有词:犹恐相逢是梦中,与词句中韵,同妙。

3、陈匪石《宋词举》 评:汲古本有题,为“春晩感杯”。《绝妙好词》无之,王、朱两刻据以删去,然实春晚作也。谭献曰:“此是梦窗极经意词,有五季遗响。”益情景交融之作,为词中上乘。

笔者思考:本词为词中上乘,笔者非常赞同。本次有无“春晚感怀”的标题,暂不好定论。谭献曰:有五季遗响。此间,五季遗响是何意,笔者也不知道,还需要再去学习。

4、许昂霄《词综偶评》评:“愁草瘗花铭”琢句险丽。“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此则渐近自然矣。结句亦从古诗“全由履迹少,并欲上阶生”化出。

笔者思考:愁草瘗花铭,瘗花铭究竟何意,值得深思。假如瘗花铭是“葬花词”之意,则是林花谢了春红的暮春感伤。假如瘗花铭是去妾之墓,则这是一首悼亡词了。

5、吴世昌《词林新话》评:上片“愁草瘗花铭”,或解为懒得草写咏落花的诗词,误。此句正谓愁心不忍写悼亡之词。以“懒得”释“愁”字,谬妄之极。又“双鸳”喻鞋,吾乡谜语云:“一双鸳鸯著地飞,早晨出去夜来归。”迷底即为鞋。由用韵可知此迷甚古。梦窗乃用民俗成语为典。

笔者思考:吴世昌先生认为这首词是悼亡词,瘗花铭是去妾之墓,结合本词写在清明祭奠时节,笔者比较赞成这一说法。


【诗词疑问】

1、吴文英的去妾,是生是死,对本词理解有较大影响。

文英去妾,下落如何,由于词人史料较少,无从得知,只能留作疑问了。

2、本词是否有“春晚感怀”的标题。

大部分文献都没有这个标题,但是也有版本说有,这个争议不好定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