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上学在哪部电视剧中能看到(李讷回延安旧照)
李讷上学在哪部电视剧中能看到(李讷回延安旧照)看到这里,李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八年了,李讷在这八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父亲,当她看到父亲曾经劳动过的晒谷场,泪水更加止不住了,她趴在晒谷场上陶然大哭,并用自己的双手使劲地挖着晒谷场上的泥土痛哭流涕。可当李讷真正来到韶山,看着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曾经劳动过的地方,这里有父亲曾经用过的生活物品,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是当年陪伴着父亲长大的“见证者...”一、回到故里,回忆涌上心头身为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一直铭记着父亲的心愿,那就是回故乡韶山,父亲曾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带自己一起回老家韶山,如今,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一同回到了韶山的故居。在来韶山之前,李讷曾无数次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976年9月9日零点十分,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一直想要回到故乡,在病榻上,始终在思念着家乡。
1976年9月8日,滴水洞管理员廖时禹接到通知,说当天晚上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会前来检查接待毛主席回家乡休养的准备工作,但当张平化赶来时,伟大的毛主席已在9月9日零点十分停止了呼吸。
这一噩耗对于全国人民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可惜毛主席在生命的最后时光,没能实现回到故乡的愿望。
1984年8月12日,时隔八年,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带着新婚不久的丈夫王景清回到了毛主席的故乡——韶山。
一、回到故里,回忆涌上心头
身为毛主席的小女儿,李讷一直铭记着父亲的心愿,那就是回故乡韶山,父亲曾不止一次的提出要带自己一起回老家韶山,如今,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一同回到了韶山的故居。
在来韶山之前,李讷曾无数次在心里告诫自己,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可当李讷真正来到韶山,看着父亲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曾经劳动过的地方,这里有父亲曾经用过的生活物品,这里的一草一木,皆是当年陪伴着父亲长大的“见证者...”
看到这里,李讷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八年了,李讷在这八年里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父亲,当她看到父亲曾经劳动过的晒谷场,泪水更加止不住了,她趴在晒谷场上陶然大哭,并用自己的双手使劲地挖着晒谷场上的泥土痛哭流涕。
李讷的哭声也吸引了群众赶来,原本,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前来韶山是悄悄来的,她并不想惊动当地的村民和领导,只是触景生情,这才有了这失声痛哭的感人画面。
由丈夫王景清搀扶,一行人随同,李讷等人上山来到了爷爷毛顺生和奶奶文七妹墓前,此时李讷再次心潮涌动,眼中饱含泪水,但怕被别人发现,李讷故意和人群拉开距离。
走过曾经熟悉的道路,过往的一点一滴皆浮现在了眼前...
二、李讷和毛主席
毛主席一生一共生下了10个儿女,李讷是毛主席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一个在毛主席身边长大的女儿。
1940年8月,47岁的毛主席迎来了自己的小女儿出生,毛主席给她取名为李讷,出自于“君子欲讷于言”。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历经千难万险,极少和普通人一样品尝当父亲的滋味,而他的儿女也没有一个自小在他身边长大的,为此毛主席且没有将她送去保育院,而是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这也足以看出,毛主席对这个小女儿是寄予厚望的且疼爱有加。
李纳出生在延安,也是在延安度过自己的童年。在女儿的记忆里,父亲对于自己的溺爱难以言表。
李讷不像其他兄姐们那样,一生下来就遇上战事紧要关头,李讷是在和平安静的环境下成长,也是受到父亲最多呵护的女儿。
李纳是毛主席和江青的唯一的女儿,更是爸爸的掌上明珠。当时年过半百的毛主席想在李讷身上弥补以前对子女关顾的缺失,因此对幼女疼爱异常,在父亲的窑洞里,李讷学会了走路、认字。
小女儿李讷的出现,也为毛主席的身体健康发挥了重大作用。由于毛主席日理万机,每天都工作到半夜,有时甚至还会通宵,连口饭都顾不上吃。
这个时候,工作人员就会“派李讷上场”,每当主席工作很久仍不肯休息的时候,看到李讷那可爱俏皮的模样,毛主席就会停下手里的工作,脸上的疲倦也一扫而光,他会逗逗小李讷,然后也会吃饭,遇到李讷喜欢吃的菜肴,还会留给李讷吃。
据李讷回忆,父亲工作繁忙,日理万机,但是只要李讷一开口,想要出去散步,毛主席就会停下笔,带她一起出门,牵着父亲宽大的手掌,李讷感到满满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1935年,毛主席到重庆与蒋介石会谈,虽达成了统一抗日的协议,但也充满着种种的危险。
毛主席一回到延安,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来看自己的宝贝女儿李纳,牵着女儿的小手,带女儿出门散步。
这个画面后来收藏在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里,也成为李纳一生的骄傲。
1947年3月,延安形势大变,蒋介石调集大军围攻陕甘宁边区,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撤离延安,把延安变成一座空城交给蒋介石。
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撤离延安,那时只有6岁多的李讷便跟着毛主席一起昼夜行军,白天坐汽车,一路颠簸,李讷就依偎在爸爸的怀里,而在夜里行军,尤其是不能开车、在山间小道上的时候,李讷因不会骑马,只能靠人背着行军,有时她在毛主席的背上就睡着了。
因在转战陕北时,战争形势十分严峻,毛主席无暇顾及李讷,不得不决定把女儿送到安全的地方等待自己胜利归来,最后,李讷被送往了黄河东的山西兴县。
就这样,毛主席和女儿李讷分别了大半年再会后,才再次相见。
中央警卫团的卫士都对这个主席身边的小姑娘很熟悉,后来成为李讷第二任丈夫的王景清,当时是刘少奇的卫士,在被人介绍相亲时,一听到李讷的名字,眼睛就发亮了,那个单纯可爱的小女孩曾在延安给他留下过深刻的印象。
只要有空,毛泽东就会给女儿讲故事、背诗词,李讷不但是唯一在毛泽东身边长大的孩子,也是跟随父亲最久的孩子,受父亲影响最深,她的喜好与父亲极为相似,爱读文史书、爱书法,后来考进北京大学历史系,生活上也像父亲一样俭朴到极点。
虽然自己的爸爸是主席,李讷却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特殊待遇,毛主席也时常会给李讷和身边的人说,不能搞特殊化。
毛主席对待家人和孩子,是相当严格的,身边的工作人员也是无一例外的,他严格的作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辈。
1976年,毛主席已经是重病卧床,儿女们相继来到中南海看望自己的父亲。毛主席拉着李纳的手,虽说的断断续续,却始终在说着韶山家乡的风景,其实李纳知道,这是父亲在给自己交代任务,回韶山看看这个使命,自己一定要替父亲完成。
三、替父完成心愿,李讷回韶山
其实在父亲去世之前,李讷就曾想去韶山,但因为工作和身体的原因,这个想法并没有实现。
直到1984年,李讷和丈夫王景清回到了韶山,这一次,李讷为自己的“小爸爸”完成了想要回韶山的遗愿。
1984年8月12日这天,王景清带着妻子来到韶山管理局,登记身份后,工作人员把王景清簇拥在中间,踏上前往韶山故居的土路,陪着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参观。
来到父母的故居后,李讷她抚摸着父亲少年时代使用过的劳动用品,内心百感交集,仿佛隔着时空与年轻的父亲在对话,又似乎在感受着父亲留下的依稀余温,韶山管理局陪同参观的几位负责人看到她的举动,感到有些奇怪,不知道王参谋长为什么带来一个穿着很土、走路不太稳当的中年妇女。
从堂屋里穿过,走进牛栏房时,沉浸在对父亲思念中的李讷百感交集、再难支持身体,浑身无力的她靠在了门框上,王景清很想去扶扶她,可妻子临来前的坚决嘱咐,让他只能转移注意力,跟着陪同人群往后山的上屋场晒谷坪走去。
这才有了开头提及的那一幕,李讷看着父亲小时候曾经劳动过的地方,让李讷眼前浮现了父亲小时候在这里开心劳作的场景,让她也想起了自己在父亲呵护下度过的幸福童年,往事如烟,李讷顿时泪如泉涌、号啕大哭。
压抑不住的泪水流遍了面庞,因极度怀念而感受到痛苦无助的李讷跪倒在父亲昔日劳动过的田埂上,一双手用力往泥土里挖去,深深地插在田泥里,似乎想从中翻找到昔日父亲手掌留下的余温,那双牵着她走过天涯海角的大手,那手掌中的温暖,如今早已无处可寻了。
此后,李讷把韶山当成了自己的家,她多次重返故乡,渐渐地也和当地人熟了起来,韶山人也和李讷愈发的亲近,大家都认为,李讷没有架子,为人特别谦虚朴实,不虚伪、不做作,在生活上也极为简朴。
在毛主席去世后,李讷一直过着平民一般的生活,这也正是毛主席对子女的期望,像普通人般生活,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好。
1988年冬天的时候,北京市民冒着寒风排队购买大白菜,李讷也是其中之一,一家三口人,买了180斤的大白菜,李讷用一辆三轮车,一点一点的推回家中。
1993年11月9日,毛主席百年诞辰时,李讷再次回到韶山,当天她去瞻仰了毛主席的故居,来到爸爸曾经居住过的地方,李讷不禁放声痛苦了许久,接着,她又为毛主席的父母扫墓,他还将墓旁的松针、杂草捡得干干净净。
扫完墓后,李讷又观看着竖立在墓旁父亲写下的《祭母文》,看着看着,李讷不禁感慨,岁月神偷,这一年,毛主席已经离开他最疼爱的女儿17年了。
第二天,李讷一行人又参观了韶山纪念馆、毛氏宗祠、毛震公祠、韶山烈士陵园、毛主席诗词碑林、滴水洞,来到爸爸曾经住过的滴水洞,她写下了“永远怀念”这几个情深意长的大字,以寄托对父亲的思念。
2015年5月20日,李讷回到延安,参加了“毛主席亲属与身边工作人员重走毛主席转战陕北路”的活动。
在来到父母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的时候,李讷看着屋内的物品,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小时候和爸爸在一起的场景,当看到墙上的照片时,她指着一副毛主席、江青与她的合影,招呼丈夫王景清,声泪俱下地说:“咱家也有这张照片。”
李讷回忆起父亲毛主席时,表示父亲是一位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由于受到父亲的影响,儿女们也都会严格要求自己,她很感激父亲,是父亲的以身作则,让她努力上进,成为一个自食其力,靠劳动养活自己的有志青年。
韶山是养育她父亲的一方热土,也是给予她温暖的一处家园,如今这里风景幽静,乡人亲切的韶山已经成了李讷栖息心灵的所在。
毫无疑问,毛主席是伟大的人民领袖,伟大的国家领导人,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我们当代青年人也应该牢记初心使命,努力学习,勇担使命,不负韶华。祝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