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耀坊子好声音奖金(好声音真到七年之痒)
星耀坊子好声音奖金(好声音真到七年之痒)与观众阔别两年,《中国新歌声》回归“好声音”,改名之彰显了节目组“不忘初心”的诚意,节目组请到了谢霆锋、周杰伦、庾澄庆、李健全男导师阵容,这是《中国好声音》有史第一次,“好声音”紧跟“偶像团体”潮流,为导师们打造了“175天团”的概念,将粉丝效应发挥到了极致。截止上周末,《中国好声音2018》已播完七期,赛程过半,平均收视率1.79%,播放量破10亿,从盲选,到队内争夺战,四组导师的四强选手皆已诞生,接下来,将开启第三赛段和总决赛,伴随节目同日而生的,是褒贬不一的口碑。暑期档完结,电影以174亿票房破纪录收官,电视剧和综艺市场,“古装”一家独大,其余喜忧参半。纵观今夏推陈出新的综艺,音乐类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有“祖法炮制”的综N代,如《中国好声音2018》《中国新声代第5季》《跨界歌王第3季》《明日之子第2季》《中国新说唱》等,也有“新物种”如《幻乐之城》。遥想2012年,《中国好
《中国好声音2018》播完七期,四位导师的队内四强赛battle完毕,节目过半,更残酷的竞争已硝烟四起,观众如何评价这次“新声”?
七年前,这档节目开创了中国式“制播分离”新范式,“现象级爆款”引领音乐类综艺新潮流,一手捧红了梁博、张碧晨、吴莫愁、吉克隽逸等歌手,七年后,内忧外患,它的收视和口碑看似耐打,却难逃“七年之痒”。
盲选即battle、魔镜转椅
新一季“好声音”有哪些亮点?
暑期档完结,电影以174亿票房破纪录收官,电视剧和综艺市场,“古装”一家独大,其余喜忧参半。
纵观今夏推陈出新的综艺,音乐类不仅数量庞大,而且种类繁多,有“祖法炮制”的综N代,如《中国好声音2018》《中国新声代第5季》《跨界歌王第3季》《明日之子第2季》《中国新说唱》等,也有“新物种”如《幻乐之城》。
遥想2012年,《中国好声音第一季》有华少的“中国好舌头”,也有刘欢、庾澄庆、那英、杨坤四位导师的犀利点评与循循善诱,七年前还在象牙塔里讨论梁博、金志文、吉克隽逸、吴莫愁的少男少女们,如今已到了在通勤时间追综艺也会惴惴不安的年纪,他们把屈指可数的碎片化时间均分给了英剧美剧韩剧日剧、化身傅璎女孩、如懿女孩、香蜜女孩……
截止上周末,《中国好声音2018》已播完七期,赛程过半,平均收视率1.79%,播放量破10亿,从盲选,到队内争夺战,四组导师的四强选手皆已诞生,接下来,将开启第三赛段和总决赛,伴随节目同日而生的,是褒贬不一的口碑。
与观众阔别两年,《中国新歌声》回归“好声音”,改名之彰显了节目组“不忘初心”的诚意,节目组请到了谢霆锋、周杰伦、庾澄庆、李健全男导师阵容,这是《中国好声音》有史第一次,“好声音”紧跟“偶像团体”潮流,为导师们打造了“175天团”的概念,将粉丝效应发挥到了极致。
从赛制上来说,这季“好声音”在变与不变中求生存。
首先,新一季将备选学员全部汇集在一起,让他们看到其他人的表现和成绩;其次,盲选的出场顺序,由导师随机选择,无疑增加了比拼的不确定性,学员需要时刻“备战”;第三,每位导师可以不受数量限制地争抢学员,一旦战队满员,便开启battle抢位,增加了节目的话题和可看性。
有人质疑,盲选PK赛制残酷,催发了不公平。另外,节目从盲选阶段就开始PK,紧接着的队内争夺战也是PK,极易造成观众审美疲劳。最后,导师满员后,学员需要battle才能决定入队与否,导师转身的功能性被大大消解。
再就是,“魔镜转椅”作为全新元素出现在节目中,节目组的初衷是让学员通过“魔镜”观察导师们的表情,感受他们的心情变化,这个设定对于电视机前的观众来说,却相当鸡肋,间接成为导师“表情包”捕捉器。
制作上,节目第一期出现了重大事故——没声音,第二期因为后期制作和编排调整的原因,顺延一周播出,一度命途多舛。
剪辑上,部分剪辑出现无目的删减、不恰当中断等不连贯现象。盲选阶段,大壮PK高巾立,导师李健因选择大壮被质疑 据录制现场观众反馈,李健与高巾立的交流,高巾立最后说:“老师你就放心地选吧”,这些细节并没有播,魔鬼剪辑让节目的逻辑和顺序变得凌乱和破碎。
收视率下滑、学员质量不敌从前
七年之痒不可否认
2012年夏天,《中国好声音》一鸣惊人,成为爆款。彼时,传统的音乐选秀走向没落,在“限娱令”的调控下,音乐综艺亟需正本清源、去故纳新。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中国好声音》创造性地引进欧美成功经验,成功将其本土化,无论是重量级导师团还是参赛者极具话题的歌唱,都激起了受众的强烈共鸣。
从节目七年来的播出表现可以看出,前四季“好声音”在平均收视率上均已破4或无限接近4。到了第五季,“好声音”更名“新歌声”,收视率也有所下滑,收视成绩波动与改名字有关吗?
当然,一个品牌两个名字自然削减了观众的认知和辨识,但这并非收视下滑的根本原因。今年夏天,“好声音”的收视率与同期节目相比还算可观,但与昔日的“现象级爆款”的辉煌相比,已然相去甚远。
收视的下滑,其客观原因是今日媒体环境的风云变化,“好声音”诞生之初,卫视仍然是综艺节目的首选,网络是其第二载体。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视频网站崛起,网综如雨后春笋,涌现了一大波脍炙人口的“超级网综”,自然分走了老牌台综的注意力和流量。
当下,短视频行业全面爆发,波及到音乐、社交、直播等多个领域,类目之间的壁垒也逐渐突破至多类目竞争,飞速飙升的用户体量,收割着大量用户的时间和精力,泛娱乐化的到来,“对用户时间的争夺”,成为所有平台、内容创作者之间最深刻的博弈。《中国好声音》收视的下滑,有内因,也有上述外因。
加多宝与好声音相爱四年,冠名费用从6000万,涨到3个亿,四年翻了五倍。当年处在风口浪尖的加多宝冠名《中国好声音》,不仅有利于节目制造社会舆论,加多宝依靠《中国好声音》打响名声,品牌在线下积极支持节目传播,从下表可以看出,快消品行业、日化行业、电子产品都曾与《中国好声音》亲密牵手。
除了独家冠名权,《中国好声音》凭着版权费、特约品牌冠名费、广告费赚得衣钵满盆,一路水涨船高,人气学员的代言广告及商业演出,在全国各地铺天盖地席卷开来,轰轰烈烈。
无论是从商业模式还是市场反馈来看,《中国好声音》依然“耐打”。而真正让它深陷囹圄的,是内容。
很多观众被李健的风趣幽默打动、被谢霆锋的唱跳俱佳感动、被哈林的才华横溢感染、被周杰伦的傲娇腼腆圈粉,“175天团”的表现各具特色,但这档节目的核心,导师是锦上添花,学员才是亮点,遗憾的是,很多观众反馈,“好声音”的学员质量一届不如一届,质量大不如从前。
以前,“好声音”每季都能唱红几首歌,比如张磊翻唱的《南山南》、张恒远唱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摇滚、民谣、爵士、二次元……《中国好声音》向这些游走在通俗音乐边缘的曲调敞开了大门。而现在,状态完全反过来了,节目在接着歌曲的热度吸引着关注度,比如《体面》《差一步》等等。
冠亚军与导师们的商业潜质
幕后操盘手灿星的挑战与突围
“好声音”是一个音乐品牌,“学员”是它输出的产品,从《中国好声音》历届冠亚季军的盘点可以看出,前几季的学员的发展势头一片大好,相较之下,后几季的“造星”能力较弱,后劲明显不足,很多人出道即巅峰,巅峰即退役。
能够被邀请来参加“好声音”的导师都是在华语乐坛数一数二的高手,参加节目不仅提升了他们的美誉度,不菲的出场费更充满了诱惑,随着节目影响力不断提升,导师们的身价也得到了提升,比如汪峰、周杰伦,不过,对他们而言,参与节目收益的分成,才是最富吸引力的,长期的投资回报,价值不可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好声音》是国内“制播分离”模式的经典运用。传统的 “制播分离”有三种形态:一是电视台外包模式,将部分工作交给制片公司完成;二是电视台负责审查、付费和播出,制片公司生产制作;三是“中国好声音”创的制播分离模式,也是国内制播分离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中国好声音》在制播分离的基础上大胆创新,采用开创性的分成模式:如果节目收视率达到一定标准,双方将共享广告收益。如果节目收视率超过协议中的标准,灿星制作公司能拿到更多。相反,如果节目效果不好,制作方拿到的分成比例便会减少。
“收视对赌、广告分成”的风潮,使得大量资本涌入综艺行业,很多上市影视公司和制作公司不仅负责组建制作团队,进行综艺节目的操盘运作,甚至还自己投资、负责招商等。卫视、平台沦为单纯的播出方,不过这两年,在“空心论”的威胁下,卫视、平台重拾话语权,大有崛起之意。
这档节目对制作方的影响是空前绝后的,灿星在2012年,凭借“好声音”收入2.178亿,2013年盈利3.35亿,这样的业绩收入,这在当时的综艺节目制作公司中绝对拔得头筹,随后,灿星制作了超过20档综艺节目,包括《蒙面歌王》《舞林大会》等,在音乐综艺领域全面发力。
从估值来看,2016年,灿星的估值约为50亿元。去年年底,灿星宣布以210亿元估值完成首轮融资,其估值是2016年的四倍,拟2018年登陆A股市场。今年,灿星又获得阿里腾讯3.6亿元融资,目前来看,这样的势头似乎有些变动。根据此次融资信息计算,灿星的估值在170亿元左右,下滑约40亿元。
《中国好声音2018》节目的市场表现直接影响到灿星的上市,节目的七年之痒,亦是灿星的。新一季虽有创新点,但热度大不如从前亦是事实,在音乐类综艺全面开花的当下,曾经的“老牌大哥”显得有些竞争“底气不足”,在这场突围与挑战赛中,灿星能否顺利转型,并成功完成IPO,目前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