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之不闻是什么意思(听有声之音者聋)
听之不闻是什么意思(听有声之音者聋)据说,明高宗在位的时候,就让太孙参与决策事务。有一次,太孙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抓到7个犯罪嫌疑人。太孙一见,即怀疑首盗非真。一审讯,果然如此。高帝复审,实情也是这样,他便问太孙:“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嫌犯?”太孙回答说:《周礼》听狱,“色听”为先。《尚书》亦称“从人的面貌中是可以查稽出线索来的”。我见这人面目闲静,听视端详,便知道他肯定不会干盗窃的事。这里也是把察颜观色作为听的一种手段的。自然界里如此,社会生活就更复杂了。人作为万物之灵,感情表达的方式可谓丰富极了、微妙极了。笑不一定是高兴,哭也不一定是悲伤;说出口的不一定是真话,没有说出来的反倒是心声。光听有声之音,听到的不一定是心里话、真实的话。所以,有智慧的人用六根互用之法,“以耳视,以目听”,能够“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更相信自己的目力,用眼睛“听”那耳朵听不见的东西。“吴昌硕大聋”印章闲章不闲!印章的内容既是艺术家生理条件的反射,也是他
来源:八一评论微信公众号 作者:田之章
看见声音、听见色彩、闻到季节、摸到气味……文人运用“通感”,把文字渲染得斑斓多姿,有智慧的人更善于“以耳视,以目听”,能够“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更相信自己的目力,用眼睛“听”那耳朵听不见的东西。
文|田之章
吴昌硕有一枚闲章,文曰:“听有声之音者,聋!”这枚朱文印,是在他听不见声音时刻制的。后来,他还刻了“聋缶”“墙有声”“吴昌硕大聋”等多枚印章,表达类似的意思。
“吴昌硕大聋”印章
闲章不闲!印章的内容既是艺术家生理条件的反射,也是他精神和思想的反映。吴昌硕耳聪目明时,就对“听”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思索。他对来自各方的各种声音,既不拒绝,也不附和,而是取“二耳之听”的态度,并刻印一方,在边款中诠释曰:“一耳之听不若二耳之听也。”作为一代印坛巨擘,吴昌硕取得如此成就,除了学养深厚,也与他的“善听”、吸取和接受各方面意见不无关系。
在敏感的艺术家的眼里,声音不但会有颜色,如“鸡声白”“声皆绿”之类,而且会有气味,如“哀响馥”“鸟声香”等等。不仅如此,音乐家还能把声音分出肥瘦来。其他如“一阵响亮的香味迎着你父亲的鼻子叫唤”“碧空里一簇星星嘁嘁喳喳像小鸡儿似的走动”,都把声音写得有知觉、有形象,热闹极了。
自然界里如此,社会生活就更复杂了。人作为万物之灵,感情表达的方式可谓丰富极了、微妙极了。笑不一定是高兴,哭也不一定是悲伤;说出口的不一定是真话,没有说出来的反倒是心声。光听有声之音,听到的不一定是心里话、真实的话。所以,有智慧的人用六根互用之法,“以耳视,以目听”,能够“耳中见色,眼里闻声”,更相信自己的目力,用眼睛“听”那耳朵听不见的东西。
据说,明高宗在位的时候,就让太孙参与决策事务。有一次,太孙审理一起盗窃案件,抓到7个犯罪嫌疑人。太孙一见,即怀疑首盗非真。一审讯,果然如此。高帝复审,实情也是这样,他便问太孙:“你怎么知道他不是嫌犯?”太孙回答说:《周礼》听狱,“色听”为先。《尚书》亦称“从人的面貌中是可以查稽出线索来的”。我见这人面目闲静,听视端详,便知道他肯定不会干盗窃的事。这里也是把察颜观色作为听的一种手段的。
还有一个故事记载在《东坡志林》里,故事的名字叫“庞安常耳聩”。“聩”就是聋的意思,说蕲州的庞安常,善医而聩,人与他说话,要用手指画字。可每次没写几个字,他就明白要说的意思了。苏东坡笑着对他说:“我与君都是有奇异功能的人。我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这难道不是异人吗?”
“人藏其情,官用其听视。”不论古今,听到最真实的声音都是一件难事。古之人君总结出一个办法叫“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兼听”是指听许多人的话。但听许多人的话还不够,听的时候还应运用眼耳口鼻等多种官能,尤其要“于无声处”,听别人听不见的声音,这样或可免于听了半天却被人讥之为“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