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交车变动(这个公交站点调整后)
上海公交车变动(这个公交站点调整后)该线路始发于南浦大桥,终点站是中山北路中潭路,途经九院分院、上海火车站、南浦大桥、城隍庙、文庙、外滩等地,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常规出行线路。这个建议来自他所联系的外滩街道。“北京里小区、宁波路120弄小区、山西北路小区、虎丘路小区等这些老城厢居民向我反映,64路公交车站的设置不太合理。”“我好跟老城厢居民交代了”线路:64路站点市人大代表朱旗一共提了三份建议,其中一份关乎64路。
“这一站我们要走太远的路,代表您能不能帮我们反映一下,在中间增设一个站点?”在联系社区活动中,市人大代表陈梅听到了居民这样的诉求。
这并非个例。记者梳理本市今年的人大代表建议发现,有五位代表的建言涉及公交站点调整。
这些年,上海公交站点500米半径服务覆盖率逐年提升。而由于城市区域广、跨区域出行需求高、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等原因,仍有一些站点因设置不合理、换乘距离远而无法满足市民便利出行的需求。
这道出行问题如何解?承办部门是如何回复的?这些站点后来调整了吗?记者做了一番采访。
“我好跟老城厢居民交代了”
线路:64路站点
市人大代表朱旗一共提了三份建议,其中一份关乎64路。
这个建议来自他所联系的外滩街道。“北京里小区、宁波路120弄小区、山西北路小区、虎丘路小区等这些老城厢居民向我反映,64路公交车站的设置不太合理。”
该线路始发于南浦大桥,终点站是中山北路中潭路,途经九院分院、上海火车站、南浦大桥、城隍庙、文庙、外滩等地,一直是当地居民的常规出行线路。
2019年,64路线路调整,取消了北京东路江西中路站,造成了福建中路北京东路站至河南中路、南京东路站这两个站点中间没有站点。附近的居民告诉朱旗,需要步行将近一公里,才能走到其中任何一个站点乘坐公交车,老年人的步行时间更长,一般要走20分钟才能到达站点。
朱旗调研发现,这个区域有6000多名常住人口,外来人口近万人,大多为老龄人口。“他们都希望能在两个站点间增设一个64路停靠点,以方便出行。”朱旗认为,居民的合理诉求不应被忽视,在今年人代会上他提交了建议。
这份建议提交上去后,承办部门做了仔细调研,他们发现,19、14、64路均隶属于上海久事公共交通有限公司,在不另辟站点的情况下,增靠64路公交站点既可以方便附近市民出行,也具有可行性。
很快,朱旗收到了街道给他发来的反馈,“您提了建议后真有效,一下子增设了两个站点!”
北京东路山东北路站新设了64路。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北京东路上的一个候车站点,标明的是北京东路山东北路站,这个站点原本有19路、14路,最近增设了64路线公交站点。一些市民正在等候乘车,家住附近小区的孙阿婆等候的正是64路,“原来我要走20分钟才能走到河南中路站,现在不用绕路了,出门五分钟就能到,真是太方便了。”
对面的北京东路河南中路站也多了64路
离开这个站点不远,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对面就是北京东路河南中路站,原本这里只有19路,现在增设了64路,车站配套的交通指引也标明得清清楚楚。
“这下我也好跟老城厢居民交代了。”朱旗说。
站点增设后,居民看病不再走远路
线路:1252路
这不是陈梅第一次建言“出行难”。2021年,她就提交了一份关于调整站点的建议。
陈梅联系的是康健街道,居民向她反映,附近的909路和830路终点站路况拥挤复杂,对钦州南路一带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通行造成一定影响,居民过马路比较危险,建议迁移这个公交终点站。
“提交建议后,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在承办部门的多方协调下,最终迁移了公交站点。”陈梅说,当居民得知这个好消息后,他们对下社区听意见的代表更热情,也更有信心了。
今年,陈梅继续就出行问题发问。这一次,她关注的线路是1252路。
公交1252路是一条衔接上海南站(北广场)至浦北路康健社区最后一公里的公交线路,也是康乐地块居民往返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唯一一条公交线路。
困扰居民的是,这条线路在浦北路西段能双向行驶,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站点较近,但是东段单向行驶,返程站就远离居民区。这里的居民以老年人居多,很多老人腿脚不便,且需定期看病配药,有时返程时不得已要换乘2部公交车,出行非常不便。
陈梅现场调研发现,如果在1252路公交回程路线必经的桂林路桂林西街增设一个停靠点,可以考虑将1252与763路公交共用一个站点,这样就能缓解居民的出行难。
陈梅今年1月在市人代会上提交这份建议后,很快就得到了回应,市交通委向她来了解具体情况。
紧接着,承办部门为这个增设站点的建议开了一场座谈会。来自交通委、公交公司、交警大队的相关人士和陈梅代表坐在一块儿,共同商议调整站点方案的可行性。
承办部门与代表一起商议对策。
这些部门进行实地踏勘后发现,1252路公交在该区域的相邻站点之间距离较远,周边居民下车返回居民区需步行一段时间,确有增设站点方便市民出行的需求。同时,桂林路桂林西街原有763路公交站点,可将1252路与763路共用同一站点,陈梅代表关于增设站点的建议具有可操作性。
今年8月,线路所在的巴士二公司与市区两级交警部门、市道运中心等主管部门协商一致,将1252路站点作了调整,将双向改走浦北路,并在浦北路桂林路东侧150米处新增一个站点,以满足市民乘客的出行需求。
“可以说,承办速度非常快,这下居民看病就不用走远路了。”陈梅高兴地说。
市区代表联动,困扰已久的出行难题破解
线路:51路
朱思欢代表关注的51路公交站点,是一道困扰居民已久的出行难题。
上世纪80年代,西体育会路跨桥建成,原过境点公交线路因无法停靠全部取消。2012年底,该跨桥配合市政道路建设拆除,然而,公交线路一直未能恢复站点,其中就有51路。
51路从人民广场到宝杨码头,共有28站,早高峰七八分钟一趟,平时10分钟一趟。51路站途经西体育会路,却没有相应的站点。“对附近居民来说,51路是唯一一条通往岳阳医院的公交生命线。”朱思欢说
居民为此多方拨打热线,区人大代表也提交过相关建议,却一直未见结果。有人从相关报道中注意到,区交管部门决定增设52路西体育会路大连西路站,却未提及增设51路的公交站点,居民们很焦虑。
增设站点可以大大方便居民办事、就医,但在区层面要解决增设公交站点的难题,并不容易。所以,当虹口区人大代表转交51路公交站点这份建议时,朱思欢毫不犹豫接了过来。
今年市人代会上,朱思欢将这份建议递交之后,很快引起关注。“市相关部门会同区级部门以及站点负责人专门到站点进行实地踏勘,决定将51路公交站点纳入建设范围。”朱思欢说,此前,52路公交站点先行恢复了西体育会路站,承办部门调研后发现,增设51路公交停靠站点有必要性,但这个站点面积狭小,停靠比较困难,需要再做调整。
难点很快被攻克,在各方协调之下,西体育会路大连西路站建设为港湾式公交站,增设了51路公交停靠站点。“站点一恢复,居民们就欣喜地奔走相告,这道出行难题终于得以破解。”
记者手记
多听听出行者的声音
文/王海燕
盘点梳理人大代表所提交的千余份建议可发现,增设公交站点算不上宏大,切口小,却因关乎百姓“出行难”而受到重视。几乎年年都有代表提,今年至少有5位代表的建议涉及公交站点的调整。
它们有的属于历史遗留问题,由于线路改建,原来的站点被取消了;有的是因布局规划没有跟得上区域变化。而在居民的实际出行体验里,因为个别站点空缺,出行成了急难愁,给就医办事带来很大的不便。
人大代表听到了百姓的呼声,化为具体而微的建议并提交。从办理情况看,承办部门均给予积极的回应,并付诸行动。
站点调整的背后涉及多部门,不仅仅是区级层面,而且与交通运输部门、公安交警、公交公司都有关系,需要几方坐下来好好商议,事实上并非所有代表提出的站点调整建议都能得到采纳。记者注意到,有的线路经承办部门调研勘查,发现并不具备改造成公交站点的条件,只能折中采取其他方式来改善居民出行困难。但只要是具备改造条件且有可行性与合理性的,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并很快落实调整到位,这背后秉持的就是“人民至上”的理念,也因为此,承办部门的办理速度和结果赢得了代表和群众的点赞。
细究一下,表面上这是站点的设置问题,深层次则关乎城市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交通运行的精细化治理。作为一座超大城市,相信还会有一些类似需要调整站点的线路。代表们也希望承办部门能够举一反三,在站点的规划设置中多听听居民的声音。
因为一批出行难问题的破解,人大代表也获得了社区居民的信任。大家发现,代表们听到了自己的声音,代表建议这个渠道也是畅通且有效的。这样的正向反馈,也让代表得以听到更多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集民意,聚民智,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