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散货航运市场发展态势如何(对干散货航运的一些干散认识)
干散货航运市场发展态势如何(对干散货航运的一些干散认识)国际干散货航运运输的主要货种为铁矿石(约30%)、煤炭(约20%)和粮食(约10%),占干散货物比重超过60%。好望角型船主要运输铁矿石、煤炭,巴拿马型船主要运输煤炭、粮食,灵便型船则主要运输粮食及其他小宗散货。“中国因素”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中国干散货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其中,铁矿石海运贸易占70%。需求驱动主要来自基建、地产投资等。运费的高低起伏差距如此之大,自然而然航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亦会走出类似路径。举港股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两个干散货标的——中外运航运(368.HK)和太平洋航运(2343.HK)为例,2008年盛世时期,中外运航运净利润达近3.5亿美元 到了2016年却亏损近2.3亿美元(含计提和拨备损失);至于太平洋航运,2007年净利润高达4.7亿美元,2014年亏损超过2.8亿美元。在这里也需要普及航运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数据——号称航运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简称
本文编选自微信公众号“泓铭资本”,作者为行业研究员王丹。
地球70%的表面由水覆盖,当今世界的运作自然也离不开航运。海洋不会干涸,而航运自然也生生不息,但航运周期的巨浪也拍死不少在沙滩上等待享受阳光的市场参与者。作为航运上市公司IR出身的笔者,其实也听过不少劫后余生的投资者抱怨,“想当年就快要下岗失业了!”。
航运市场中的三大主流板块为集装箱运输、干散货运输及油轮运输。航运行业的本质在于全球化产业链分工,分别由消费国、生产国、资源国构成一个三元结构的体系,航运的价值也体现在将资源运往工业生产者、再将成品运至消费者的链条当中。其中,干散货航运主要承担大宗散货的跨海运输。
首先来感受一下航运这个传统周期行业的波动性,可以从下图BDI指数的年平均值走势中窥见一斑:历史最高点是2008年5月的11793点,指数连跌八年,2016年2月更跌至历史最低点为290点,跌幅达97%。
在这里也需要普及航运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数据——号称航运晴雨表的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简称BDI(Baltic Dry Index)。此指数诞生于1985年,至今逾30年历史。航运周期和宏观经济有明显的相关性,春江水暖鸭先知,所以BDI指数也被视为全球经济晴雨表,是反映国际间贸易情况的领先指数。
干散货航运主要有好望角型船、巴拿马型船、大灵便型船、小灵便型船这四种船型,运输吨位由高至低、灵活性也高至低,BDI指数是由这四种船型的平均期租租金加权计算而成。根据2017年4月3日波交所最新的更新算法,BDI=((Capesize 2014 5TCavg Panamax4TCavg Supramax10TCavg Handysize6TCavg)/ 4) * 0.10907849) ,TCavg = Time charter average,即5 4 10 6共计25条航线的平均期租租金水平。
对于航运周期的波动性,更直观一点还可以通过运费来感受:2008年的时候17万吨的好望角型散货船的日租金为23万美元/天,2016年最低的时候差不多在5000美金一天之间徘徊,而好望角型的现金盈亏平衡成本为约7000美金一天(折旧4700美元/天,按现在新船价格4500万美元计)。可想而知,当时行业的供需平衡已经到了一个怎样恶劣的状况。
运费的高低起伏差距如此之大,自然而然航运公司的历年盈利水平亦会走出类似路径。举港股市场关注度最高的两个干散货标的——中外运航运(368.HK)和太平洋航运(2343.HK)为例,2008年盛世时期,中外运航运净利润达近3.5亿美元 到了2016年却亏损近2.3亿美元(含计提和拨备损失);至于太平洋航运,2007年净利润高达4.7亿美元,2014年亏损超过2.8亿美元。
国际干散货航运运输的主要货种为铁矿石(约30%)、煤炭(约20%)和粮食(约10%),占干散货物比重超过60%。好望角型船主要运输铁矿石、煤炭,巴拿马型船主要运输煤炭、粮食,灵便型船则主要运输粮食及其他小宗散货。“中国因素”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中国干散货贸易占全球贸易的三分之一,其中,铁矿石海运贸易占70%。需求驱动主要来自基建、地产投资等。
供给方面,市场运力=存量运力(分为有效及闲置运力,市场低迷时航速水平也是潜在的可释放运力考虑因素) 新交付运力(新签订单,手持订单及交付率)-拆解船舶。干散货行业市场集中度非常低,前十大公司合计市场份额仅为11%,市场参与者众多,进入和退出壁垒低且服务同质性高,趋于完全竞争市场,运价由供需关系主导,这亦是运费波动相当大的原因之一。
航运业从2007年开始走下行周期,一走就差不多10年,这段时间给不少投资者造成痛苦的回忆和失望的结果,直至2016年2月跌至谷底之后绝地反弹,又开始孕育了新的希望。回首2003-2007年中国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体量,当今世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谁会是第二个“中国”? 当今市场最受关注的新兴国家印度是否指日可待,当年的疯狂是否可能再重演?
我的观点是当年的行情可一不可再。我们来粗略算一算,当时中国GDP是以双位数字连续增长八年,现在印度的GDP增长远不及十年前的中国,2016年GDP增长只有7.1%。另外,当时中国每年投进发展国家基建约10万亿(以2003-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值统计),反观印度近年来的投资金额每年只有不到6000亿(数据参考下图),对于上游原材料拉动的力度完全不在一个等级。
不过,由于市场连续几年不景气,全球航运公司破产接二连三,船东对于新签订单越来越谨慎,运力结构调整得也陆续到位,即使绝好时光不复来,和平年代大家各分一杯羹应该也能保证一定的生活水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际航运也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最后,如果对航运的前世今生感兴趣,不妨找找Martin Stopford的《Maritime Economics》读一读,相信看完不会失望。
(编辑: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