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鲁西南方言是什么(鲁西南方言杂谈-灯捻子)

鲁西南方言是什么(鲁西南方言杂谈-灯捻子)上述中的“灯捻子”,《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 dēng niǎn zi,用棉花等搓成的线状物或用线织成的绳,放在油灯里 露出头儿,点燃照明。”的意思。这个词是包括鲁西南在内的北方大方言区通用的词,只是在后缀语气助词上稍有不同,如有叫“灯捻儿”、“灯捻得”、“灯捻捻”、“灯捻的”,也有直接叫“灯捻”的。

鲁西南方言是什么(鲁西南方言杂谈-灯捻子)(1)

煤油灯

我小时候是在鲁西南农村长大的,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农村比较穷,每到晚上,照明灯具就是洋油(“煤油”在鲁西南方言里称为“洋油”)灯。当时我家里的洋油灯是用一个茶色止咳糖浆小玻璃瓶,瓶口用的是一枚方孔铜钱当盖,铜线方孔内穿一束棉线头为灯捻子。每到夜晚,一家人围着这盏煤油灯取光。父亲在灯下抽烟、母亲在灯下纺线,我哥哥、姐姐在灯下读书、写作业,我是闹腾够了,在灯下呼呼睡觉。

等到我上学之后,需要在学校上晚自习了,班里的同学们两三人一伙,合伙添置一盏用墨水瓶、酒瓶盖中间用钉子穿个孔、孔内用棉线头做灯捻子的煤油灯。晚自习期间,老师也是在教室内这样的十五六盏灯光下,在黑板上板书给我们讲解、授课。光线是暗点,但学习氛围很好。到了我上初中了,就用上带玻璃罩的煤油灯了,当时我叫它罩的灯。这样的煤油灯都是从代销店里购买的成品等,也是烧煤油的,灯捻子是一指来宽的成品棉条。灯上有一个小把手,可拧动调整灯捻子上下,光线确实很亮;若感到不太亮,我是用废纸糊一个圆筒套在灯罩的上边,增加灯罩的高度,这样灯的亮度会增强一些。

到了我上高中了,班里就用上了“气灯”,“气灯”的底部是成煤油的油壶,需要人给壶内打气,增加壶内压力。灯头是陶瓷蜂窝状的喷油嘴,用时将一个成品的线灯泡套在喷油嘴上系紧。拧开油壶开关,油气从喷油嘴喷出点燃,发出呲呲声,线灯泡由扁变圆,发出耀眼的白光。“灯捻子”变成了线灯泡了。用电照明之后,“灯捻子”逐渐消逝人们的事业。偶尔有人说起,也是停电啦,家里没办法只有点蜡烛临时照明时,可能会说上一句“把蜡烛上的(灯)捻子剪剪”了。

上述中的“灯捻子”,《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拼音 dēng niǎn zi,用棉花等搓成的线状物或用线织成的绳,放在油灯里 露出头儿,点燃照明。”的意思。这个词是包括鲁西南在内的北方大方言区通用的词,只是在后缀语气助词上稍有不同,如有叫“灯捻儿”、“灯捻得”、“灯捻捻”、“灯捻的”,也有直接叫“灯捻”的。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