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人类只吃食草动物(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
为啥人类只吃食草动物(人类为什么只吃食草动物)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查德·朗汉认为,火跟熟肉关系到人类大脑的进化,他指出,人类早在160万年前就可以用火炙烤猎物。他们会用工具来屠杀动物,也会打碎猎物骨头取出骨髓,但是在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是吃生肉。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呢?在250万年前,人类食谱中肉类的含量大大增加。当时,他们的小肠变长、盲肠缩小,消化系统比以前更加擅长处理肉食。气候和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降雨减少,许多雨林变成稀树草原,人类祖先赖以生存的果实、叶子减少了,取而代之增多的是食草动物。此时,人类祖先中的一部分选择以量取胜,吃大量的低质量植物果腹,最后被大自然淘汰;而另一部分选择了肉食,存活下来并进一步演变。
文|科学虫洞
除了部分素食主义者,很多人的餐桌上都会出现肉类,有些人更是无肉不欢。那么你是否曾经思考过:为什么人类好像只吃食草动物,很少吃食肉动物呢?难道是因为不好吃吗?
人类最开始是吃素的英国一项研究表明,人类的祖先从树上下来后就开始以草为食,南方古猿很可能以树根、块茎为食。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是食草动物,肉类是后面才出现在他们的食谱中的。
生活在300-350万年前的早期人类,大部分的营养物质是从草类中获取的。除了吃草之外,我们的祖先还可能偶尔吃一些小型猴子的肉,因为当时的身体构造不允许他们以肉食为主。
这种情况什么时候发生了改变呢?在250万年前,人类食谱中肉类的含量大大增加。当时,他们的小肠变长、盲肠缩小,消化系统比以前更加擅长处理肉食。
气候和环境也在发生变化,由于降雨减少,许多雨林变成稀树草原,人类祖先赖以生存的果实、叶子减少了,取而代之增多的是食草动物。
此时,人类祖先中的一部分选择以量取胜,吃大量的低质量植物果腹,最后被大自然淘汰;而另一部分选择了肉食,存活下来并进一步演变。
他们会用工具来屠杀动物,也会打碎猎物骨头取出骨髓,但是在之后的漫长时间里,都是吃生肉。
哈佛大学人类学教授查德·朗汉认为,火跟熟肉关系到人类大脑的进化,他指出,人类早在160万年前就可以用火炙烤猎物。
那么,时至今日,人类的肉类食谱上为什么绝大多数是食草动物,几乎没有食肉动物?有人说是因为后者的肉不好吃,其实背后有多方面原因。
能量传递效率
食物链可分为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人类属于消费者,而且是级别非常高的消费者,但能量在传递过程中,存在一个效率的问题。
研究显示,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每次传输都只能传递10%-20%的能量。我们按照10%来算,举个例子更好理解。
鳄鱼肉
假如你有20吨牧草,这些牧草能为2吨食草动物提供生存的能量。如果你直接吃这些食草动物的肉,那么它们可以提供0.2吨(200公斤)的能量。
如果你需要吃食肉动物,那么这0.2吨能量要先贡献给狮子等食肉动物,之后能量经过递减,你可以获得的能量只有0.02吨(20公斤)。
这样一来对比就很明显了,直接吃食草动物获得的能量比吃食肉动物多很多,能养活更多的人。
捕食猎物安全性人类的身体条件比起很多食肉动物来说都是更加弱小的,而且以前没有现代这些强悍的攻击防御工具。曾经,大陆上还存在着恐猫等人类的天敌。
为了生存下去,人类不得不跟动物们斗智斗勇,而食肉动物并不是好惹的。当人类试图去捕食它们,说不好最后是谁成为对方的腹中餐。
而且,食肉动物往往比食草动物更具攻击性,捕捉一只食肉动物要耗费巨大的能量,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食肉动物数量稀少,如果人类盯着它们“薅羊毛”,可能会导致它们的生存繁衍受到巨大损伤。
驯养成本过高捕捉野生食肉动物太困难,还容易陷入“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境地,如果驯养它们,会简单点吗?随着不断演化,人类不再局限于野外狩猎,也逐渐驯养动物作为食物。
但是,即使是驯化动物,食草动物也更加好驯化。一方面,驯养较为温顺的食草动物会更为简单,危险性更小;另一方面,需要耗费的成本也要低很多。
假如你想饲养羊、牛等动物,那么你需要提供的饲料主要是牧草;但如果你要饲养一群食肉动物,那么必须给它们提供充足的肉食。
人类本来就是为了吃肉而饲养动物,结果还得拿肉去喂动物,期间就增加了成本和损失。
完全不吃食肉动物?并没有人类并非所有食肉动物都不吃,有的人养殖起了鳄鱼,将其端上餐桌;而且很多美味的鱼类也是肉食性动物,它们以小鱼/贝类/虾等为食,比如鲶鱼、青鱼、黄鳝等等。
巨骨舌鱼
亚马逊河中有一种巨骨舌鱼,成体长度超过2.5米,性情凶猛,主要以小鱼为食。在巴西,土著人可以捕杀适量的巨骨舌鱼食用,肉质鲜嫩、营养丰富。
人类演化到现在,不是完全不吃食肉动物,只是相较于食草动物来说很少吃,原因跟饲养成本等因素有关。
————————————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