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激光照排技术原理(激光照排印刷之父王选)
王选激光照排技术原理(激光照排印刷之父王选)1980年2月22日,时任国务院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同志给国务院几位副总理写了一封4页的亲笔信,反对引进不适合国情的外国产品,坚决支持北大等单位的研制工作。1980年9月15日,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方毅同志看到后批示:“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建议予以支持”。邓小平同志于1980年10月25日作了应予支持的批示。这一年,王选晋升副教授。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北大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197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用通栏大标题作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
陈振桂教授出版著作100本,其中大学教材10本,发表诗文600度篇。
作者:陈振桂
【今年2月5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 “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当代毕升”王选85岁诞辰。在此我满怀深情撰文纪念这位“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歌颂他为激光汉字照排 彩色出版系统 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王选(1937.2.5—2006.2.13),男,江苏无锡人,出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他计算机文字信息处理专家,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当代中国印刷业革命的先行者,被称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 、“当代毕升”、“有市场眼光的科学家”。
王选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王守其,上海南洋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母亲周邈清出身于书香门第。父母的文化修养和殷实的家庭环境,使王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954年秋,王选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58年王选大学毕业,留校在无线电系当助教,主持电子管计算机逻辑设计和整机调试工作,也参与过部分电路设计工作,一直在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1964年,王选承担了当时正在进行硬件设计的DJS 21机的ALGOL 60编译系统,同时探讨适合高级语言的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由于王选有硬件实践经验,所以很容易想出硬件上的方法来克服程序运行中的瓶颈。经过几年的努力,该系统最终研制成功,在几十个用户中得到推广,成为国内较早的高级语言编译系统,被列入计算机工业发展史大事记中。这种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成为王or选后来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
20世纪60年代初,王选在研究过程中养成了每做一个项目先要了解国外现状的习惯。为了加快英文阅读速度,1963年他开始锻练英语听力,连续二年多每天半小时的收听使他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1975年,王选听说国家有一个“748工程”,即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其中“精密照排系统”这一项目的价值和难度吸引了王选。当时国内已有5家实力雄厚的单位在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的研制,但选择的都是模拟存储方式。1976年夏,王选在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后,毅然决定采取数字存储方式,跳过当时日本流行的光学机械式二代照排机、欧美流行的阴极射线管式三代照排机,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他巧妙地利用数学知识和软、硬件的实践经验,针对汉字字数多、印刷用汉字字体多、精密照排要求分辨率很高所带来的技术困难,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来描述笔画的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西方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采用“轮廓加参数”的描述方式(即称为提示信息或控制信息的HINT技术),而王选早8年提出并实现了这一方法,成为世界上使用这一方法的第一人,这一发明成为华光和方正激光照排系统的基石,获得了欧洲专利和8项中国专利。王选成为我国获欧洲专利的第一人。
1976年9月,电子工业部在了解了王选的方案后给予大力支持,把“748工程”中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制任务正式下达给北京大学,并成立了北京大学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由王选负责整个系统的总体设计和研制工作。
1979年7月27日,经与协作单位共同努力,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精密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来北大参观后,给予很高评价。1979年8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头条用通栏大标题作了“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获重大突破——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主体工程研制成功”的报道,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
1980年2月22日,时任国务院进出口管委会副主任的江泽民同志给国务院几位副总理写了一封4页的亲笔信,反对引进不适合国情的外国产品,坚决支持北大等单位的研制工作。1980年9月15日,王选为首的课题组用激光照排系统成功地排出了一本《伍豪之剑》的样书,这是中国在告别铅字的历程中排出的第一本书。方毅同志看到后批示:“这是可喜的成就,印刷术从火与铅的时代过渡到计算机与激光的时代,建议予以支持”。邓小平同志于1980年10月25日作了应予支持的批示。这一年,王选晋升副教授。
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制的我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I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3年北京大学在原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成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任副所长。1985年初,华光Ⅱ型机研制成功,在新华社投入试运行。1985年5月通过国家级鉴定,王选获北京市劳动模范和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光荣称号。1984年他晋升为教授。
此后,华光Ⅲ型机、Ⅳ型机、方正91型机相继推出。1987年,《经济日报》成为我国第一家勇试华光Ⅲ型机的报纸,第二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卖掉了全部铅字,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彻底废除了中文铅字的印刷厂。1989年,华光Ⅳ型机开始在国内新闻出版、印刷业推广普及,这年年底,所有来华研制和销售照排系统的外国公司全部退出中国内地市场。到1993年,国内99%的报社和95%以上的书刊印刷厂采用了国产系统,我国报业和印刷业掀起了一场“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
1991年至1994年,王选带领北大科研集体不断抓住机遇,用创新技术引导市场,又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1991年开始),致使我国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大大提高;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阶段,直接研制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1992年开始),引起一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采用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1994年开始)。
1991年,王选任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1991年和1994年,分别以计算机所为依托建立文字信息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均由王选任主任。1992到1994年,王选先后当选三院院士,1992年当选第八届政协委员。1995年王选当选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1996年当选中国科协副主席,1998年被选为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人大中国—菲律宾友好小组主席,以及外交部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委员,1999年当选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0年当选中国发明协会副理事长。
由于贡献杰出,王选1986年获第14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1987和199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首届毕升奖;1990年获陈嘉庚奖;1991年获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王选研制成功世界首套中文彩色照排系统,1992年获中国专利发明金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特等奖。 1996 年获 中国十大科技成就奖。1993年、1995年及1999年、2000年还分别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及首都楷模、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光荣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北京市劳模。在2001年国家科技奖励评选中,王选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赢得了我国科学技术界最高的荣誉。江泽民主席亲自为王选颁发了获奖证书。2009年分别获得“共和国60年影响中国经济60人”称号和“新中国60年杰出出版家”称号。
王选院士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主要贡献
王选从20世纪80年代开起,就致力于科研成果的商品化,20世纪90年代初,王选带领队伍针对市场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先后研制成功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使得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占领99%的国内报业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
一、发明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
1976年夏,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压缩倍数达到500∶1)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了提高字形复原速度的专用芯片,使汉字字形复原速度达到700字/秒的领先水平,在世界上首次使用控制信息(或参数)描述笔画宽度、拐角形状等特征,以保证字形变小后的笔画匀称和宽度一致。
二、研制出中国第一台激光汉字照排样机
1979年,王选主持研制成功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主体工程,从激光照排机上输出了一张八开报纸底片。
1981年7月,王选主持研制的中国第一台计算机激光汉字照排系统原理性样机(华光Ⅰ型)通过国家计算机工业总局和教育部联合举行的部级鉴定,鉴定结论是“与国外照排机相比,在汉字信息压缩技术方面领先,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引发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
1991-1994年,王选带领北大科研集体,用创新技术引领市场,又引发了报业和印刷业三次技术革新;告别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1991年开始),致使中国报纸的质量和发行量大大提高;告别传统的电子分色机阶段,直接研制开放式彩色桌面出版系统(1992年开始),引起一场彩色出版技术革新;告别纸和笔,采用采编流程管理的电脑一体化解决方案(1994年开始)。
四、成功研制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并投入使用
1992年,王选汉字字形发生器在处理笔划交错情况时的一个措施” 和“分段生成报纸和书刊版面点阵的方法”获得2项国家专利。他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成功研制方正彩色出版系统并在《澳门日报》投入使用,诞生了世界上首次实现彩色图片与中文合一处理和输出的中文彩色报纸。引发中国报业和出版印刷业的彩色技术革新。·率领北大计算机研究所研制成功通过卫星以页面描述语言形式远程传送报纸版面的新技术,被人民日报社首家采用,使中国报业跳过报纸传真机,直接推广以页面描述语言为基础的远程传版新技术,实现了报纸发行的全国同步、同质量印刷。·推出国内第一个基于 MS Windows 的中文专业组版软件。
五、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中文页面解释器
1993年,王选指导学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PostScript Level 2的中文页面解释器,与专用协处理器芯片相结合,推出第六代产品方正93系统,在香港《明报》的竞标中一举中的,此后迅速进入港澳台、东南亚、北美等地,迄今占据了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
六、研制出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
1994年,王选成功研制出新闻采编流程计算机管理系统,由《深圳晚报》首家采用,由此引发了国内报业“ 告别纸和笔 ”的技术革新。
七、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
王选直接研制西方还没有产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针对汉字的特点和难点,王选发明了高分辨率字形的高倍率信息压缩技术和高速复原方法,率先设计出相应的专用芯片,在世界上首次使用“参数描述方法”描述笔画特性,并取得欧洲和中国的发明专利。这些成果开创了汉字印刷的一个崭新时代,彻底改造了中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
2022年2月4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