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前段时间,去到朋友的新茶室喝茶,那里光线比较昏暗,却让人在燥热的天气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清凉、安定。一直很好奇,到底什么是阴翳之美,它又从何处来?譬如说,建造庭园时,要种植幽深的树木,树下、石底保留苔藓,才能营造暗影婆娑的枯寂景色;日式家居要保留古朴的原木,装上纸拉门,让房间有黯淡朦胧的厚重感;餐具最好是黑色、暗红色的漆器,盛上发白的汤汁、米饭,饮食这件事才会神秘又有禅味……因为他觉得,“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图|沐心茶室 ©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

封面图|蒽子 © 图|沐心茶室 ©

物道君语:

离开阴翳,就没有了东方的美。

以前读过谷崎润一郎的书《阴翳礼赞》,他很崇尚日本人的阴翳(yì)之美,一种以荫蔽的暗影为基色调的幽寂美学。

譬如说,建造庭园时,要种植幽深的树木,树下、石底保留苔藓,才能营造暗影婆娑的枯寂景色;日式家居要保留古朴的原木,装上纸拉门,让房间有黯淡朦胧的厚重感;餐具最好是黑色、暗红色的漆器,盛上发白的汤汁、米饭,饮食这件事才会神秘又有禅味……

因为他觉得,“美,不存在于物体之中,而存在于物与物产生的阴翳的波纹和明暗之中。”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2)

图|沐心茶室 ©

一直很好奇,到底什么是阴翳之美,它又从何处来?

前段时间,去到朋友的新茶室喝茶,那里光线比较昏暗,却让人在燥热的天气里,感受到一种内心的清凉、安定。

忽然理解到了,原来阴翳之美并不只是日本人的美学,而是一种属于东方式的审美,需要我们借着光影去细细体会。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3)

图|沐心茶室 ©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4)

记得那天第一次步入朋友的新茶室时,曾被那种幽暗、朦胧的气氛所打动。

午后阳光强烈,茶室的竹帘子几乎全部打下来,只留几支小小的射灯。

其余光影照不到的地方,是无尽的黑暗的留白,仿佛《阴翳礼赞》中说的,“那里的空气沉静如水,永恒不灭的闲寂占领着那些黑暗”,有一种属于东方的神秘之美。

昏暗朦胧中,我一边端起茶杯喝茶,一边慢慢扫视室内,忽然被茶桌对面的灯光吸引住了。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5)

图|沐心茶室 ©

射灯的聚光之下,是明人陈洪绶的一幅《铜瓶插荷图》,细高的青铜柳叶瓶,浑身斑驳,满布锈迹,上有一支荷花挺立而出,散发着古朴、隐逸的美。

此刻,室内其他的帘子、竹叶、桌椅都隐没在黑暗中,只有这幅画,独自沐浴在醒目的光芒里,把人的心全部捕捉了进去。

后来一问茶室主人,她淡淡一笑,“对啊,这就是我最想让大家看到的东西。”

如果不是有周围薄暗渺茫的光线映衬,我大概很难在一瞬间注意到这幅画,也很容易错过它的美。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6)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7)

图1.2|沐心茶室 ©

这种感觉,也像每一次步入博物馆时,越是灯光昏暗,我们站在展柜前,越容易被眼前一角光亮吸引心神。

黑暗中的那一缕光,也正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看见文物本身的美。

想要看到最美的东西,不能只有暗,或者只有亮,如同谷崎润一郎说的,“所谓‘阴翳’,就是恰到好处的光影结合,朦胧之中带给人想象与静谧的美感。”

或许阴翳之美,便是借着光影的对照,能够让我们在暗里看到光。太过明亮的世界,无法成全那份美好含蓄的际遇。

这不正如同我们的生命之旅吗?只有不惧孤身走暗巷,才能遇见最美的光。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8)

图|沐心茶室 ©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9)

后来才知道,光影的魅力,不仅能让我们在暗里看到光,更可以在俗里看到雅,仿佛充满着一种会颠覆认知的魔力。

就像我们总是觉得黄金很俗气,很老土,若你去过北京的故宫,一定会恍然大悟,原来“金碧辉煌”是一个多么美好的词语。

特别是在昏暗的太和殿中,矗立着72根大柱子。众多红色的柱子中,却有6根身披黄金甲的蟠龙金柱,环绕在皇帝宝座前面的两侧。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0)

这些金柱外面都包裹着纯正的黄金箔纸,虽然金箔薄如蝉翼,却散发出恒久的光芒,并把室内的光攒聚、反射,照耀到那些黝黑昏暗的角落。

还有太和殿的龙椅上方天花板,装饰着华丽的“吊珠藻井”,也是全部由黄金打造,衬托得大殿更显辉煌、庄重。

想想古代没有电灯,大殿又那么大,自然光不够多,本来光线严重不足的室内,却洋溢着一种辉煌、明媚的金光,怎能不让人赞叹这黄金之美,竟美得如此高贵、典雅。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1)

或许正是因为以前的房间不如我们那么明亮,古人慢慢懂得如何利用阴翳之美,不仅用黄金装饰房屋,也会用它来为佛像妆身,将这种雅发挥到极致。

西藏布达拉宫的宫殿中,就坐落着许多黄金佛像。

那些历代大佛的金身,几乎全部都由鎏金或贴金工艺打造,在黑暗的包裹中,或双手合十,或跌迦而坐,却隐隐透出神圣雅洁的光芒,让人目眩神迷。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2)

图|摄影的小和尚 ©

可是假如把故宫、把布达拉宫装上电灯,灯火通明,那些黄金的装饰也只会徒然闪光而已,很容易就变成我们口中的“俗气”。

所以黄金之美,是俗是雅,并不在于黄金本身,而在于它放在什么样的地方。

只有当我们懂得利用阴翳光影的对照,才可以让事物容易被掩盖的美好,重新被看见。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3)

图|摄影的小和尚 ©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4)

想起在广州有一座余荫山房,虽然位列“岭南四大园林”之一,却小小地,很快就能逛完。

只有细心的人,才会留意到,园林里有一种特殊的窗子,看起来像玻璃,却散发出低调的朦胧之美。

譬如在玲珑水榭中,就有这样一扇窗子,把自然光扩散透射,呈现出光影扶疏的美感。隐隐约约之中,是一片不容易被外界偷窥到的幽深、静谧。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5)

图|物道 ©

原来这种窗户叫做“蚝壳窗”,取材于大海中的海月贝,壳片已经被打磨变薄,发出象牙白的光泽。

一片片海月贝镶嵌在木框成窗,光线不容易穿透过来,却成就了清代诗人黄景仁所写的那种光影盛宴:“鱼鳞云断天凝黛,蚝壳窗稀月逗梭”。

其实,那时候的岭南受到西方审美的影响,许多清末民国建筑都是使用满洲窗,套色玻璃,五彩斑斓,美则美矣,却失去了东方审美的一种含蓄感。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6)

图|物道 ©

可就是这样不起眼的贝壳,却能创造出只有东方人才懂的阴翳之美,实在让人惊叹。

或许就像谷崎润一郎说的,“我们东方人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使阴翳生成,就是创造美。”

是啊,世间有太多原本平凡、平淡的东西,只有当我们懂得如何利用阴翳,美,才会被创造,才会生发出无限的可能。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7)

图|物道 ©

最后,也想问问,你是否在生活中体验过这样的阴翳之美呢?

今天的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西方人那种简单粗暴的表达,城市的灯光越来越亮堂,建筑风格总是方方正正,大玻璃窗户一览无余,家具器物也是各种光鲜铮亮……

而阴翳之美,本来就是一种独属于东方的审美。在当今这种生活方式之下,东西方难免发生龃龉,确实不容易体会到那份细微暧昧的美好。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8)

图|蒽子 ©

但每当我想起那天,坐在朋友的茶室中,看着缓缓流淌的阴翳光影,手中的一杯茶汤也变得幽婉、深邃。茶汤还未送到嘴边时,已经朦胧闻到了空气中飘荡的香味……

便会觉得,在那一刻,美是流动的,它让时间静止了,内心也就不再躁动了。

阴翳之美,于人生只是刹那。浮尘之间,得一刻心境清然,足矣。

岁月的回声与光影(光影之美静默成诗)(19)

图|蒽子 ©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