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战神吴起的悲惨结局(战神吴起的三面人生)

战神吴起的悲惨结局(战神吴起的三面人生)第四,田文为相,吴起出走。吴起战功卓著,名扬天下,更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担任相国一职,但魏武侯偏偏选择田文为国相。吴起很不服气,当面质问田文:“统帅军队,开疆拓土,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实话实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让国家的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又承认:“我不如你。”吴起接下来再问:“领兵镇守西河,秦国不敢侵犯,韩国、赵国也听命于我魏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依然回答:“我不如你。”吴起最后质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你何德何能占据相国之位?”田文平静的说道:“魏文侯刚刚去世,魏武侯刚刚接班,主少国疑,目前急需的是休养生息,保持局面稳定。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开疆拓土的战将,而是稳定人心,团结力量,安抚百姓。”说完这个典故,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这就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商鞅立木为信的蓝本,准确的说,商鞅有抄袭吴起之嫌。这就是历史,我们平时知道的常识可能并不是原创。

———英明神武的吴起

#2021生机大会#书接上文,我们接着聊战神吴起,聊一聊英明神武的吴起。

第一,阴晋之战,以少胜多。公元前409年,魏文侯采纳相国翟璜意见,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西河地区两座城池。次年,吴起再次率军攻打秦国,秦军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御工事加以防守。在与秦军作战期间,吴起从不自视比普通士兵高人一等,夜晚就睡在田埂上,用树叶遮盖身体来躲避霜露的侵袭,赢得全军上下的一致称赞。

战神吴起的悲惨结局(战神吴起的三面人生)(1)

公元前412年,魏国设立西河郡,吴起担任首任郡守。吴起担任西河郡守期间,向“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的子夏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改革魏国兵制,创立武卒制,就是大名鼎鼎的魏武卒。

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西河地区。吴起亲自率领没有经过战火洗礼的五万多人,以少胜多,再次击败秦军,名扬天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阴晋之战。两年后,魏武侯拜吴起为将,讨伐齐国,再次取得压倒性胜利。

战神吴起的悲惨结局(战神吴起的三面人生)(2)

第二,带兵有方,治国有道。魏文侯死后,吴起侍奉他的儿子魏武侯。有一次,魏武侯在黄河上坐船顺行而下的时候,对吴起说:“山河这样险峻,真是魏国天然宝藏。”吴起则回答:“一国政权的稳固,在于民心所向,而非地形险要。如果政治统治不讲仁德信义,地形再险峻也无济于事。历史上,很多国家占尽地理优势,却因为暴政被灭国,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一国统治的稳定,在于施德于百姓,否则,同一条船上的人也会反目成仇。”魏武侯听后,赞赏有加,把西河政事全部委托给了吴起。

第三,攻心为上,吴起攻亭。吴起在担任西河郡守期间,秦国有个岗亭,就是岗哨,靠近魏国境内,对魏国农民造成很大危害,但是又不值得征调部队攻打。于是,吴起就在城门外放了一根车辕,然后下令:“谁能把车辕搬到南门外,就赏赐他上等田地、上等住宅。”起初,没有人去搬,最终有个人把车辕搬到南门,吴起立即按照命令行赏。不久,吴起又在东门外放了一石红豆,下令:“谁能把红豆搬到西门,和上一次赏赐的一样。”百姓们都争抢去搬。最后,吴起下令道:“明天要攻打岗亭,能冲锋陷阵的,就任命他做大夫,赏赐上等田地和住宅。”此言一出,第二天老百姓争先恐后去参战,仅仅只用一个早上就把岗亭攻占。

说完这个典故,大家是不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对,这就是商鞅在秦国变法时,商鞅立木为信的蓝本,准确的说,商鞅有抄袭吴起之嫌。这就是历史,我们平时知道的常识可能并不是原创。

第四,田文为相,吴起出走。吴起战功卓著,名扬天下,更是野心勃勃,一心想担任相国一职,但魏武侯偏偏选择田文为国相。吴起很不服气,当面质问田文:“统帅军队,开疆拓土,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实话实说:“我不如你。”吴起又问:“让国家的仓库充实,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又承认:“我不如你。”吴起接下来再问:“领兵镇守西河,秦国不敢侵犯,韩国、赵国也听命于我魏国,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依然回答:“我不如你。”吴起最后质问:“这三条你都在我之下,你何德何能占据相国之位?”田文平静的说道:“魏文侯刚刚去世,魏武侯刚刚接班,主少国疑,目前急需的是休养生息,保持局面稳定。这个时候,需要的不是开疆拓土的战将,而是稳定人心,团结力量,安抚百姓。”

此话说完,吴起顿时明白,自己是军事人才,对国家综合治理,的确不如田文圆滑和游刃有余。另外,这个时候,国家如果有一个强势人物主宰政局,难免会出现拥兵自重,尾大不掉的情况。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就是例子,田氏代齐也是活生生的教材。

第五,吴起守信,名扬天下。说有一次,吴起邀请一位朋友来家里用餐,谁知,这位朋友忘记邀请,吴起一直等到第二天,再次提醒这位朋友赴约后,才一起用餐。这就是吴起守信典故的由来。

第六,吴起休妻,残忍决绝。说有一次,吴起让妻子织一条丝带,结果长度比他要求的短了一些,让妻子去改,结果改了之后还是不符合吴起的要求。吴起非常生气,妻子说:“我开始织的时候就把线定好了,不能再改。”吴起于是休掉妻子。吴起的妻子向她哥哥求助,就是大舅哥,大舅哥说:“吴起是制定法令的人,他制定法令,是想建立功业。他的法令必须先要在自己妻子身上兑现,然后才能推行下去,你不要指望再回去了。”后来,吴起妻子的弟弟被卫国国君重用,想凭着自己的身份去求吴起与姐姐复婚,吴起没有答应。

关于这个典故,还有另一种说法:吴起把织好的丝带拿给他妻子看后,让她织一条一模一样的,等到丝带织成后一经比较,新织的那条特别好。吴起说:“让你织条丝带,要求像原来的那一条一样。这条织得特别好,是什么原因?”他的妻子说;“用的材料是一样的,只是我多下了些工夫,所以织的更好。”吴起说道:“这不是我的吩咐。”于是休了妻子。岳父前去求情,吴起说:“我从不说空话。”

不可否认,吴起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毋庸置疑,吴起也是一位为了仕途不择手段的非人类。我们可以想象,按照吴起杀妻求将、亡母不悼的性格,如果一旦掌握绝对权力,第一个干掉的就是君王。所以,吴起这样的人,不管在古代,还是当代,不管走到那里,都不受待见也在情理之中。这也是历朝历代刻薄寡恩酷吏下场都比较惨的原因所在。不管是忠臣,还是奸臣,不管是帝王将相,还是微末小吏,为了仕途不择手段,或者骨子里害人成性使然者,最后死相都非常难堪!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