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食用的螺有哪些:紧急 福建这种螺千万别吃 部门发布提醒
不能食用的螺有哪些:紧急 福建这种螺千万别吃 部门发布提醒每年夏季如何辨别?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近年来赤潮频发,其中大量繁殖的藻类能产生毒素,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一些神经麻醉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类毒素” 其中的“石房蛤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海洋生物毒素之一,一颗织纹螺中的“石房蛤毒素”就很可能致人死亡;二是大家都不陌生的“河鲀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
其实。。。
织纹螺本身是无毒的,
其致命的毒性
是在生长环境中获得的,
主要有两种:
一是由于近年来赤潮频发,其中大量繁殖的藻类能产生毒素,织纹螺摄食有毒藻类、富集和蓄积藻类毒素而被毒化,在其生长过程中富集了一些神经麻醉毒素,主要是“麻痹性贝类毒素” 其中的“石房蛤毒素”是已知毒性最强的海洋生物毒素之一,一颗织纹螺中的“石房蛤毒素”就很可能致人死亡;
二是大家都不陌生的“河鲀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该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等均不能将其破坏。
如何辨别?
每年夏季
都是织纹螺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
织纹螺种类多,
不易辨别!
目前,市面上的织纹螺都是天然海区捕捞,除非挨个鉴定,否则很难辨别是否有毒。
常年毒性大的织纹螺:
光织纹螺、正织纹螺和节织纹螺
季节性有毒的织纹螺:
方格织纹螺、西格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红带织纹螺、疣织纹螺、花织纹螺、素面织纹螺和橡子织纹螺等。
福建省常见织纹螺辨别
光织纹螺:贝壳呈卵圆形,壳质稍薄,成熟个体壳高20毫米-25毫米,壳宽10毫米-15毫米。壳面淡黄白色,在壳顶部数层的壳面上具有纵肋和细螺旋沟纹,其余部分光滑。栖息在潮下带至百余米深的泥沙质海底,有毒。
节织纹螺:体形较大,成熟个体壳高20毫米-30毫米,壳宽15毫米-20毫米。壳面有发达粗大的纵肋和明显的螺纹。壳表橄榄色,在体螺层上有一至两条明显的黄色色带。栖息在潮下带至百余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微毒。
西格织纹螺:贝壳呈长卵圆形的大型织纹螺,壳质较坚硬,壳高20毫米-30毫米,壳宽10毫米-18毫米。壳表黄白色,壳面的每个螺层上均匀地分布着比较发达的纵肋和细弱的螺旋纹。栖息在潮下带至数十米深的泥沙质海底,已有季节性有毒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