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颠覆自我认知的10个心理学实验(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

颠覆自我认知的10个心理学实验(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

1971年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揭示了社会行为会怎样影响人类自我的行为。心理学家Philip Zimbardo在斯坦福心理学系的地下室里“建造”了一个模拟监狱。他选择了24大学生“扮演”囚犯和狱警,他们都没有犯罪记录,而且心理健康。“囚犯”需要24小时呆在监狱内的小隔间里,“狱警”则每八小时换一次班。研究者用隐藏的摄像头默默地记录着一切。可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所有人都没有意料到。本来计划实施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在六天后终止。终止原因竟然是“狱警”对“囚犯”的过度欺辱,以及“囚犯”精神上的极度焦虑和压抑。从“入狱”开始,“狱警”们对“囚犯”的攻击性行为不断升级。“狱警”剥光囚犯的衣服,在他们的头上套上布袋,最终甚至强迫“囚犯”进行极具羞辱性的性活动。Zimbardo说“六天之后,我不得不终止实验,因为一切都失控了——我每天都无法入睡,因为我担心‘狱警’会对‘囚犯’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一直以来,人都是以复杂的动物自居,因为人的表面与内心永远都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合二为一。 人是虚伪的,因为我们总喜欢掩藏真实的想法,然后努力表现出与之相反的态度来。为什么人要这么做?有人说因为我们要保护自己。为什么要保护自己?有人说是为了不受到伤害。为什么会受到伤害?有人说是因为人心险恶。为什么人心险恶?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魔鬼。 外表懦弱的人,也许是个潜在的暴力分子;外表温温而雅的人,也许是个心里变态狂。我们无法从平时的短暂接触中通过那些微小的信息分辨出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而且我们其实也并不关心他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变态也好,暴力也好,都与我们无关。 但是, 当这些内心有着诸多潜在危险信息的人和我们共同生活在了一起,尤其是当其被赋予无限权力的时候,那被隐藏许久的魔鬼便会慢慢浮出水面,那个平时和我们说说笑笑、礼貌随和的人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狰狞的面孔和扭曲的心《死亡实验》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据说策划这起实验的负责人已经被判了刑,也许他当时也没有想到这场实验的结果竟是这样的血腥和残酷,看似最懦弱的人,竟然成了最疯狂的恶魔,他享受着权力带给他的刺激感和满足感,并且深深沉迷于此,忘了这其实是场游戏,忘了他们来到这个实验室的最初目的其实不过是为了能让自己的日子因为这些丰厚的报酬而过得更好。 这些丰厚的报酬可以让大龄、且没有性能力的老男人有钱给他的妈妈治疗受伤的屁股;可以让整天除了磕药就是找女人的小流氓得到更多的白粉和女人......可是结果呢? 受伤、死亡,茫然、迷失...... 在中国史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荀子主张“性本恶”,但我相信大多数的人都承认这个世上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扪心自问,你们的内心有没有过邪恶的时候?如果你们也有幸参与了这样一个实验,并且赋予你们无限的权力,你们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暴力狂?自虐狂?还是可怕到连你们自己也无法想象的变态狂?

颠覆自我认知的10个心理学实验(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魔鬼)(1)

猜您喜欢: